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文/崔旋子 天天出版社

本文有故事有乾貨,預計你會愉快地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昨天,B站的品牌宣傳片《後浪》刷屏,一條“出圈”視頻讓這個五四青年節比往年更“熱鬧”,一時間,從“雞湯”到代際關係、信息繭房,引發了廣泛討論。當80後、90後甚至00後開始逐漸成為社會消費主力,關於青年人的生存和精神現狀的討論總能“一石激起千層浪”。

事實上,在文化出版領域,“垮掉的一代”這個詞也早已被賦予新的含義,“經典作家長期霸榜、新人新作難以突圍”,“中國文學在世界重量級文學獎項領域‘後繼無人’”等聲音不絕於耳。近年來,隨著許多以鼓勵青年作家為主的獎項賽事舉辦,也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作家開始嶄露頭角,這些新作家不僅更多元的視角來書寫和描摹當下生活,也會通過成為“UP主”來思考“新媒體平臺與文學傳播媒介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不再抱有偏見,重新打量和審視這個時代“青年”新內涵時,更應當關注的是,要如何讓把關於科學、文化、藝術以及人類命運等主題的思考,用更真誠多元的方式呈現給大眾,這也是作家不僅是青年作家的使命。而在業內,天天出版社(簡稱“天天社”)就進行著這樣的嘗試——設立大賽大獎培育新人新作,持續發掘新作家的創作力,帶青年作家走向世界,為原創科普融入“文學”基因,開拓“文史哲”板塊……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經過數年耕耘,天天社已經聚攏了老中青三代作家團隊,每年都有一批上乘的作品面世。除了出版知名作家的新作之外,新生代作家也始終與天天社保持積極溝通,不斷打磨力作。

專業和真誠讓我們和作家的關係越發自由而緊密。專業使作家相信我們能以最好的出版樣式和最積極的營銷方式對待他們的“孩子”;真誠則是我們積極地為作者提供專業的國際、國內交流平臺,推薦作者與知識服務平臺鏈接,推動作品的多元化呈現。

成為原創新力量的出口

一直以來,天天社針對青年作者團採取了諸多扶持傾斜政策。天天社是一家年輕化的出版社,人均年齡不大,整體氛圍沉穩、有耐心,樂於陪伴作者成長。青年作家群體擁有區別於名家大師們的視野、語言和情感記憶,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聲音,他們缺乏的是發聲的出口,天天社願意成為這樣的出口。

2015年,在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曹文軒、中國出版集團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支持下,“青銅葵花獎”設立,其目的在於以“純文學”為評判標準,發掘新人新作,鼓勵中國原創。獎項分為“兒童小說獎”和“圖畫書獎”隔年交替舉辦,並在2019年的第三屆中增添了“非虛構類”作品。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這一獎項在徵集投稿之初,由工作人員記錄並隱去了作者署名,讓評委在評選稿件的時候得以屏蔽干擾,將目光投注在作品本身,直到最終確認獲獎作品後才揭曉作者。這層機制保證了公平公正,也保證了獲獎作品的品質。比如第一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最高獎《將軍衚衕》,在獲獎後又取得“中國好書”“ 第十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榮譽認可,出版至今已發行超過30萬冊。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第三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頒獎典禮現場

到了第二屆“青銅葵花獎”,無論是小說獎還是圖畫書獎,一批“90後”作者湧現出來,比如《刀馬人》作者王璐琪、《沐恩奇遇記》作者朱歡、《狐狸的朋友》作者楊博、《汪!汪!汪!》作者張玥等,還有同時摘得小說獎金獎(《你的腳下,我的腳下》)和圖畫書獎(《天上掉下一頭鯨》)的文學藝術“雙料”作者西雨客。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銅葵花獎”90後作者群及作品

打磨作品但不“抹殺”創意

如果說獎項的設立和評選幫助了青年作家進入公眾視域,那麼後期出版社對於青年作家作品的細緻打磨,則幫助和陪伴著他們在創作這條道路上更快地成長。

獲獎作品從投稿到正式出版基本要“磨”一年,編輯會對這些作品提出專業的修改或增補意見,與作者探討更好的呈現方式。以圖畫書為例,這種作品形式既要考慮適齡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要賦予其如藝術品一般的大眾化閱讀性能,從與作者商議改訂書名到修改內容畫面,甚至選紙試色都要耗費許多心力,社裡的圖畫書編輯“日日頭禿”。在作品之外,《狐狸的朋友》改編兒童劇劇本、主人公摺紙設計,《天上掉下一頭鯨》燒製青花瓷的過程圖冊,都是編輯和作者二次創意的結果。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狐狸的朋友》兒童劇本及摺紙成品

比如《狐狸的朋友》中的摺紙設計,最開始編輯和作者楊博都沒確定好附加的遊戲形式,後來楊博突然提出“設計狐狸和大雁的摺紙”的想法,以千紙鶴為基礎在做改進。但設計完成後,市場部提出顧慮“摺紙過程太複雜,小朋友可能學不會”,楊博親自到社裡教所有編輯折狐狸,並向市場部進一步闡釋和說明,要求增加摺紙設計。最後摺紙方案確定後,楊博錄製了專業的教學視頻附在手冊中。楊博後來感慨說,很感謝出版社這種“不殺創意”的做法。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不時冒出新創意的年輕作者容易接納新事物,也願意配合各種營銷活動,如錄視頻、做網課、上直播等,總能在開心的“玩”中收穫最好的營銷效果。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天上掉下一頭鯨》附贈青花瓷燒製過程圖冊

激發青年作家的持續創作力

和青年作家打交道,天天社的編輯們堅持尊重和“鞭策”原則。“鞭策”主要是指“花式催稿”,不斷推著作家交新作;尊重是指在這個過程中,不以市場喜好為唯一準繩去幹涉作家的創作,尊重他們的創意,鼓勵他們去嚐鮮、去冒險,把試錯的風險擔在出版社自己身上。

具體來說,有時候鼓勵作家延續自己的風格,在“處女作”基礎上延伸出“系列”作品。比如孟雅楠在憑藉《中秋節快樂》摘得青銅葵花圖畫書獎金獎後,創作出了《好睏好睏的新年》,以中國傳統節日為故事底本,形成“節日裡的故事”繪本系列;比如史雷在《將軍衚衕》之後又出版了姊妹篇《正陽門下》;比如洪永爭在《搖啊搖,疍家船》後,繼續疍家故事創作《船兒歸》,並豐富了體裁以攝影紀實的方式創作《水岸之間》。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有時候則根據作者的個人風格,提供新思路或新主題。比如在英國留學喜愛逛博物館的魏冬妮,在和她探討以博物館故事為主題創作繪本後,推出了《三彩馬的旅行》《法老要回家》兩部作品;封筆10年重新出發的張牧笛,編輯建議從中篇幻想作品入手,目前已經出版了《天空之鏡》《夏天的森林》;常笑予擅長從實際生活的某個“點”發散想象,進而構建一個完整的幻想宇宙,繼首部作品《黑貓叫醒我》之後,今年又出版了科幻新作《宇宙牙齒》。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帶著青年作家“走向世界”

除了在作者創作和作品營銷發行上下功夫,天天社努力通過國際書展等平臺,讓這批青年作家作品走向世界。一方面,中國原創應該在世界兒童文學領域建立自己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我們也堅信這些品質高且兼具中國特色和國際審美的作品一定能夠被國際市場認可。目前,《中秋節快樂》《奇怪的糰子》均已售出英文版版權,《中秋節快樂》更成為英國利茲大學漢語翻譯大賽指定作品。

同時,天天社還嘗試通過各種辦法,激發青年作者們的靈感,讓他們從國際的也好,從傳統的也好,吸取一些不一樣的元素,以此醞釀下一部“超越”之作。因此,天天社成立了國際共創項目,讓青年作者與國外的作者、繪者直接合作。經過長期籌備,去年,天天社與挪威方出版人聯合雙方最優質、最年輕的作家資源,中國故事配挪威插畫,及挪威故事配中國插畫為合作方式進行創作。未來實現真正的文學與藝術精品創作目的,雙方商討數輪,“槍斃”了10多個故事,預計2020年共出版6部作品。目前,挪威插畫家萊恩選擇了楊思帆的文本故事,也是該項目敲定的第一部作品,中國插畫家黑眯也正在挑選挪威故事。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在2019年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天天社發佈了“中挪圖畫書共創項目”

用與眾不同的選題開啟知識類原創出版

前幾年,天天社的原創出版雖然主要集中在兒童文學和圖畫書板塊,但一直在為出版高品質的原創知識類圖書做準備。2018年末,天天社出版了第一套原創科普作品“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系列,這套歷時3年策劃出版的作品開啟了天天社的知識類原創出版之旅。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系列

“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系列策劃之初,編輯在市場調研後發現,雖然科普作品眾多,但以引進版為主,並不完全適合中國孩子閱讀。編輯決心嘗試“軟科普”,結合天天社的文學優勢,不做單純的詞條註釋,而是從人文視角闡釋自然與生活的關係,為中國孩子做一套了解自己“家門口”動植物及其背後本土文化、人文地理的讀物。

責編劉馨的好友冷林蔚在某科普雜誌連載的系列專欄《傻傻分不清》中通過比較的方式介紹物種,這是一種新穎的博物學講述方式,反響很好。因此我們向她發出約稿邀請,希望每本書圍繞一個主題,通過相似物種的比較,讓讀者以“相互聯繫又有區別”的眼光認識身邊常見的自然物。然後將“中國物種”“中國人的自然觀”“博物入門”等關鍵詞作為約稿準則,並強調語言的文學性。藉助冷林蔚曾在《天天愛科學》《知識就是力量》等科普雜誌的任職便利,她先後找到了昆蟲專家冉浩、植物手繪達人年高、貓盟創始人宋大昭,鳥類專家關翔宇4位青年專家,組成了“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系列4本書的文字作者團隊。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系列封面設計過程及定稿

書剛出版時,社內編輯都覺得“好得不得了”,但對於外界的接受度卻“沒什麼底”。拿到樣書後,我和劉馨先去了果殼網,去說服一個專業科普網站接受這樣一套“軟科普”入門系列圖書。最終,果殼網、物種日曆先後推薦這套書,它成為果殼網面向青少年群體推薦的第一套原創科普讀物。此後,在幾位作者的高度配合下,我們在“北京坊”擺過市集、在驚蟄節氣時做過主題讀書會、在假期開展了多地圖書館分享。越來越多的讀者通過各種渠道認識了這套書,2019年年底,“我與大自然的奇妙相遇” 系列不負眾望地獲得了“我最喜愛童書”知識類讀物金獎、“年度桂冠童書”等殊榮。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果殼網宣傳海報

2019年,“知識類讀物”已經成為天天社的三大產品線之一。之所以叫“知識類讀物”而不是純科普,主要是希望發揮本社在兒童文學方面的優勢,將自然科普與人文相結合,推出文學性高於一般科普讀物的童書。

此外,遵循同樣的思路,青少年“文史哲”讀物也將成原創重頭戲。天天社的大部分編輯都畢業於名校中文和歷史系,發揮在專業作者資源方面的優勢,邀請高校的青年研究者投入普及類讀物的創作中,在專業知識上靠得住,在語言表達上儘量擺脫學究氣質,追求平實淺近,做到“嚴謹而不嚴肅”。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當《後浪》被刷屏時,出版人該如何關注“青年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