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青年,跨過臉色發青的年紀

魯迅先生在《北京通信》寫到:“倘若一定要問我青年應當向怎樣的目標,那麼,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可是還得附加幾句話以免誤解,就是: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這句話,用在如今這個年代、這個時間段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明天就是五四青年節,大家都知道五四青年節是紀念1917年五四運動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五四運動大概是羅家倫先生提出,羅家倫在《每週評論》上發表《“五四運動”的精神》一文,稱“五四運動”是中國學生乃至中國國民的“創舉”,將其精神概括為“學生犧牲”、“社會裁製”和“民族自決”。

五四精神的內核是什麼呢?

我認為是:奮進而不自傲,勇敢而不魯莽,堅定而不偏執,樂觀而不盲目。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我們既要生存、溫飽,也要發展。

不先吃飽飯,餓到臉色發青

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吃飽飯似乎已經是目前最低的生活保障要求。

真的是這樣嗎?

有多少在城市的年輕人沒有按時吃過早飯、中飯和晚飯?

有多少人活在光鮮亮麗的車水馬龍,回到公寓,默默打開泡麵盒。

有多少人忙碌一天,疲憊不堪,然後發愁怎樣解決明天的口糧。

電影、電視的年輕人,正在征服全世界,現實中的年輕人深陷泥濘,前不見出路,後沒有退路。

那麼多名人不是說青年人想幹什麼都能幹成,世界是我們的嗎?怎麼能餓著肚子改造世界呢?

俄國早期領導人加里寧說:無論哪個時代,青年的特點總是懷抱著一種理想和幻想。這並不是什麼毛病,而是一種寶貴品質。

在理想年代,理想可以當飯吃,只要有口氣,就要繼續戰鬥。

現在呢?先扶我起來,先讓我吃飽飯,再談理想。

不先吃飽飯,餓到臉色發青。

吃飽飯不僅僅是個吃飯問題,而是決定眼界和思維問題,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青年,青年,跨過臉色發青的年紀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為什麼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那麼多,企業卻抱怨招不到合適的人才?

我很敬佩那些認真評估實際情況,放下所謂面子真正為自己生活的人。

我佩服那個北大畢業去做四個月的外賣配送員的研究生。

我佩服那些沒找到工作搬磚的年輕人。

我奶奶常對我說:袋中有糧,心中不慌。

有些人覺得畢業後一定要選擇一個體面的工作,不然沒面子。甚至清華大學教授會說:不要從事流水線工作,這樣浪費時間。

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從事一個行業,就要幹一輩子的時代了,什麼工作都能幹才是王道。

其實,工作本質不在於你在幹什麼,而是怎麼去思考、做事以及解決問題。一個獨立思考的人,就算掃地,他也會思考怎樣才能在最短時間掃得更乾淨,怎樣幫助其他人掃得更乾淨,甚至他還會思考怎樣讓地不那麼容易髒。

如果覺得幹簡單的事,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可能自己真的沒什麼價值。

掩蓋自己的懶惰和怯弱,打著人間不容易的本事混日子、啃老,算什麼本事呢。

不腳踏實地,頹到臉色發青

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說過一句話:我對青年的勸告只用三句話就可概括,那就是,認真工作,更認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大家可能會想,俾斯麥是個工作狂,像他這樣工作豈不是要累死,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這句話的重點不在工作,而是認真兩字。

誰也不是天生的宰相。

根據發展心理學,青年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而且情緒多變,立場不堅定,需要不斷的鍛鍊才能心性穩定。

誰的年輕沒有頹過、廢過。

德國作家艾米爾.魯特維克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仔細記錄了頹廢青年俾斯麥。

俾斯麥21歲成為當時有名的律師,書中這樣寫到:“阿尼姆伯爵,當地的總督,以接待諸侯的態度對待這位小同鄉.......誰知道這位驕傲的容克,雖然通過父母百般努力才獲得這個職位,卻不大看得起這向上升遷的第一步。”

俾斯麥不想打卡上班,他幹了什麼呢?

  • 花大量時間陪英國少婦們騎馬,然後不小心摔下來,傷得很重,休息好長時間。
  • 尋歡作樂,不是整天打獵,就是泡妞。和一位羅素小姐和羅林小姐搞三角關係,後又愛上一位三十多歲的女人。
  • 為了賺錢,迷上賭博,欠了一大筆外債,差點把他媽氣死。

這是典型花花公子的日常,問題他家也不富裕。

這樣作的後果很嚴重,上司要解僱他,家人不給他寄錢,母親氣病。按照這種節奏,活生生《活著》中國版的富貴,絕對不會有以後統一德國的鐵血俾斯麥。

不腳踏實地的生活,生活會讓你頹到臉色發青。

想不想繼續好好過日子,全靠自覺、自省。在我有限的生活經驗裡,當我們很頹的時候,萬事不順,一般不會有人給你支持溫暖的臂膀,只有冷冷的巴掌和無聲的悶棍。

俾斯麥深深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從政,成為自己能一個掌控一切的人。

後面的故事,就是我們在歷史書看到的經典故事:在堅強、固執、強硬甚至鐵血的俾斯麥的努力下,德國統一。

不謙遜謹慎,衰到臉色發青

毛主席那句大金句: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這句話是毛主席在莫斯科會見我國留學生、實習生時的談話。大多數人看到了朝氣蓬勃的召喚,其實後面還有一句更深的教誨:“青年人應具備兩點,一是朝氣蓬勃,二是謙虛謹慎”。

謙虛謹慎才是青年人美好品質的註腳。

最近我讀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的《原則》,最吸引我一段不是他怎樣做空市場,大賺一筆的經歷,而是他由於自己狂傲自信的投資,導致自己差點破產的那次,故事過程可以自己找書來讀。

達里奧在書中(我的低谷:1979-1982)這樣描述自己的情況:我在這段時期的經歷,就好像不斷被球棒打到自己的頭。犯下如此大的錯誤,尤其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是極具羞辱性的,也讓我幾乎失去了我在橋水創造的一切。我發現之前的我是一個自以為是的笨蛋,頑固地堅信一個大錯特錯的觀點。這就是我從業8年之後的情況,毫無成就可言。儘管我對的時候比錯的時候多得多,但我還是一下子回到了原點。

你沒有看錯,華爾街對沖基金之王破產過,整個公司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必須為自己的自負買單。當時他還有兩個孩子和老婆要養。

不謙虛謹慎,衰到臉色發青。這種程度的發青可能是因為悔恨到吐血所致。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達里奧全面反思自己,真正認識到是自己離譜地過度自信導致了投資失誤,他要找到一種方法,克服自己的頑疾。

他找到了,說起來很簡單:承認自己的狂傲是巨大的錯誤,用謙虛去平衡自己的進攻性。他找到其他獨立思考者,這些人對問題看法與他不同,但與他肩負共同的使命。他通過深思辯論的方式降低他犯錯的可能性。

衰到臉色發青也沒關係,失敗的概率總比成功高得多,問題的關鍵在於是不是及時反思、覆盤自己的錯誤,找到持久正確的方式,才是當代青年應該做的。

我輩,青年之人,何懼餓、頹、衰。

喬布斯在回顧被蘋果解僱的經歷時說:那是一劑苦藥,但是我猜患者需要它。有時生活會給你當頭一棒,不要失去信念。我確定推動我不斷前進的唯一動力,是我喜歡我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