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歡迎賞閱

匈奴是中原王朝的老對手,在大大小小的戰事中湧現了霍去病、衛青等多次領兵取勝的中原將領。常勝將軍在史籍上熠熠生輝,然而既然是戰爭就難免有失敗,人們對敗軍之將的評價往往多負面,可是能勝的話哪位將軍又會想輸?上世紀俄羅斯的一次考古,就揭開了一位中原降將的心酸往事。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時間回到1940年,正當二戰硝煙瀰漫時,俄羅斯境內葉尼塞河上游的人們在修建農莊時卻意外挖出了一座隱藏在歷史長河中的宮殿。更加離奇的是這座宮殿帶著滿滿的“中國風”,在異域他鄉怎麼會有一座中國宮殿?難道此處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中原王朝曾經稱霸至此?亦或者哪位中原大人物跑到這裡大興土木?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種種疑問撲面而來,聞訊趕來的考古隊懷著激動的心情迅速展開發掘工作,後續出土了不少文物,這座宮殿被命名為

阿巴坎宮殿遺址,成為俄羅斯首座中國式建築的遺址。從當時的挖掘情況來看,由於出土了不少流行於漢朝時期的“瓦當”,推測出這是漢人的居住遺址,成為普遍共識。但遺址主人身份卻成了謎,經各路專家針對遺址主人展開激烈辯論後,產生了幾種說法,其中比較可信的是說法之一是俄羅斯學者L.A. Evtyukhova提出的,他推測這座遺址主人是漢朝將軍李陵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從現有史料記載來看,漢朝武帝當政時期,李陵毛遂自薦第一次帶兵出征,在會稽山之戰戰敗後投降於匈奴。但是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李陵的背景。李陵出生在隴西一族的李家,李家世代多名將,秦朝名將李信是他們的先祖,李陵的爺爺更是漢朝有名的大將李廣。李廣早年多次帶兵抵擋匈奴,令匈奴聞風喪膽,多年不敢進犯,可惜英雄總有遲暮的時候,後來漠北之戰時因迷路導致支援失敗,羞愧之下抹了脖子。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傳到李陵這一代,他就成為了李家能否重振往日雄風的希望,從小耳濡目染,李陵一直以保家衛國為己任。在他還是小將時便已頗受漢武帝青睞,但有鑑於其年輕只給了少量兵馬。天漢二年時,沉寂許久的李陵主動向漢武帝申請率兵出征馳援李廣利。當時很多人認為李陵年少氣盛,急於求功,漢武帝綜合多方面考量後,為了減輕李廣利的壓力,也因為欣賞李陵只請兵五千即可討伐的勇氣,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給了他5000步兵。

為保險起見,漢武帝另外指派了路博德作為李陵部隊的後備,卻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路博德羞於與李陵這樣的小將為伍,就出徵的時間事宜上書武帝,使漢武帝第一次對李陵升起了疑心,懷疑他因兵少不敢出徵而拖延日期,於是下了命令讓李陵9月就要出發。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雖然作戰計劃提前,步驟打亂,但是李陵並沒有因此懈怠,一路上追蹤匈奴大軍,更是細緻地將所路過的山川繪製成地圖上報漢武帝。歷史恰恰是戲劇性的,李陵的爺爺李廣迷路沒遇上匈奴主力軍,但是李陵的5000步兵卻在會稽山遭遇了匈奴主力。大戰在即李陵絲毫不怯,竟憑5000步兵跟匈奴的三萬騎兵戰得有來有回,不落下風,甚至讓匈奴單于誤以為這是漢軍主力,將兵力增兵到8萬。力量懸殊之大,縱然李陵再有謀略,也抵不住兵器的流失還有人員的傷亡,軍隊中的內奸報信,更是加劇了李陵軍隊的滅亡,為了讓更多士兵可以逃出去,李陵決定四散分開,未能盼來支援,最終飲恨被俘。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陵受俘的消息傳來漢武帝震怒,直接問責推薦李陵的大臣,為了明志,大臣自刎而死,後來前方僥倖逃回來的400餘名士兵帶回了準確情報,漢武帝才意識到李陵只是詐降,於是派人賞賜了士兵,另派公孫敖等人去接應李陵回朝。偏偏公孫敖自己犯下戰略錯誤,進攻匈奴左賢王導致兵敗,又不想擔責任,便推託說李陵在替匈奴操練兵馬,直接坐實了李陵是叛變而非詐降。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得知這一下消息的大臣們紛紛上書落井下石,唯有司馬遷替李陵說話,他覺得李陵是名將之後,而且眾多士兵願意為他拋頭顱灑熱血,不可能叛變,希望漢武帝可以明察。然而震怒之下,司馬遷的進諫不但沒能成功,反而連累自己慘遭宮刑,李陵三族更是直接被賜死。

噩耗傳來李陵悲痛欲絕,後來漢朝來使,方從李陵口中知道替匈奴練兵的人是李緒而不是李陵,李陵遷怒之下便派人刺殺了李緒這個始作俑者。卻因此得罪了匈奴皇太后,多虧單于將李陵藏到北方,方才留得性命,後來皇太后逝世,李陵回到王庭並娶了單于的女兒,受封右校王。中原皇位更迭,漢昭帝當政後欲再次迎接他回朝,但李陵以怕再次受辱為由拒絕了。

國外出土漢朝文物,內容令人惋惜,學者:李陵降匈奴實屬迫不得已

話題回到這次考古,雖然李陵沒有回漢,卻始終心繫家鄉。為了避免同漢朝兵戎相見,他隱匿於自己的封地再未參與過戰事,宮殿遺址中出土的瓦當中,刻著“天子千秋萬歲常樂未央”,何嘗不是李陵對故土深深的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