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希望自己10分鐘就忘掉獲獎這件事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到大家耳朵裡後,喝彩的聲音一浪比一浪高,但是在此之前,莫言自己對獲獎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多的期待和幻想。因為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獲獎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情,畢竟全世界有那麼多優秀的作家,我們自己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家,但是諾貝爾文學獎一年只頒發一次,而且只頒一個人。莫言說,他覺得自己就好像在排了一個漫長的隊伍一樣,現在終於排到他了。

莫言:希望自己10分鐘就忘掉獲獎這件事

等到真的獎獎盃和證書握在手裡以後,有記者問莫言是否感到高興,莫言直言:說不高興那是在裝蒜,心裡還是高興的,但也就是高興。很快就會過去,自己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大事。他說:“得獎的時候,我也沒感覺到我不是一個普通人。我覺得沒有必要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從此就高人一等。我依然匍匐在文學面前,匍匐在偉大的勞動者面前,非常謙虛地向他們學習”。事實上,莫言的這些話,是和莫言的家教分不開的,莫言的父親一直教導莫言,要做一個謙虛的人。“諾貝爾文學獎讓我一下子成為眾人注意的焦點;但是從我內心來講,沒什麼變化,反而更加提醒我一定要謹慎。”

莫言:希望自己10分鐘就忘掉獲獎這件事

但是,莫言已經獲得國際大獎,再怎麼低調,也還是大家關注的對象。面對蜂擁而至的記者,莫言說坦言說,希望自己10分鐘就忘掉獲獎這件事。因為他深知,得獎之後他就會面對各種好評和讚譽,人人都喜歡和話,但是好話聽太多,則可能會成被“捧殺”。好評和讚譽容易讓人頭腦發昏,頭腦發昏就容易犯錯誤,所以他希望可以快點忘記這件事,讓自己輕裝上陣,再接再厲。“我個人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覺得我沒有權利代表我們的文學。當然,得獎會在一段時間內讓世界的目光更多關注我們的文學,應該會發揮一些比較積極的作用。但這個作用也不可高估,因為文學是一個相對落寞的領域,不可能像電影或其他的媒體,能夠吸引那麼廣大的觀眾。”這就是作家對於自己獲獎一事的評價。

莫言:希望自己10分鐘就忘掉獲獎這件事

但莫言所言甚是,得獎之後他會面對各種好評和讚譽。作家王久辛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一次文學交流活動中,作家喬良在發言時就說:“老有人說這個時代產生不了大師,但其實是我們太妄自菲薄了,大師早已誕生,只是沒有被大家認識。像莫言、王安憶等人,就可以被稱為大師。他們無論是在作品數量上,還是文學造詣上。都已經到達了很高的高度,甚至超越了前人!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是讓人高興的,但當王久辛將這段話轉述給了莫言後,莫言坐在自己家的搖椅上說,大師都是等人死了以後追加的,哪有給在世作家的呢?還有一次有次莫言應邀參加北大的演講,評論家陳曉明向兩百多名師生介紹說,莫言是超重量級的作家,超重量級並不是指他的體重,而是指他的文學造詣,最後甚至說,莫言的高度,就是當代文學的高度。現場掌聲如雷,莫言卻臉紅心跳,急忙吞了三粒速效救心丸,接著才緩步走上講壇。

莫言:希望自己10分鐘就忘掉獲獎這件事

不僅如此,莫言對老家高密為他修建“莫言文學館”一事也保留意見,他覺得這件事情很荒唐,自己活得好好的,建什麼文學館啊?但迫於壓力,2009年,莫言還是參加了開館儀式,當他自己進去館內以後,看到的彷彿是另外一個名叫“莫言”的人,除了認識自己的照片以外,別的都不認識。莫言獲得後,他在高密的老家一度人山人海,都是來自各地的記者,就連門前栽種的蘿蔔也被記者當作“紀念品”摘了個精光,因為莫言寫過《透明的紅蘿蔔》。還有他現在居住的高密城區的單元樓裡,由於訪客太多,單元門的鎖都被人拉壞了,另外他希望不要再出現“標題黨”了,那些文章的標題,真的嚇死人,他希望大家可以忘記他這個“生蛋的母雞”,而只品嚐他用筆“下的一窩蛋”。

莫言:希望自己10分鐘就忘掉獲獎這件事

看來,獲獎對於莫言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可貴的是,莫言一直保持著冷靜,相信這種冷靜可以一直持續下去,我們的作家可以產出更好的“雞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