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少年時代的蜀中生活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卒於唐代宗寶應元年(762),活了六十二歲。在這六十二年中,李白有四十餘年(十三歲到五十五歲)生活在唐玄宗統治時期。

我們知道,唐玄宗統治前期創造了“開元盛世”的局面,但隨著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局勢急轉直下,玄宗也被迫退位。可以說,李白親眼見證了唐朝由極盛走向衰落的過程。這對他的詩歌創作和思想變化都有著很大影響。

李白少年時代的蜀中生活

李白出生在唐朝西域的碎葉城,但唐中宗神龍元年(705),五歲的李白就跟隨家人到了四川,居住在綿州(今四川綿陽)所屬的昌隆縣(今四川彰明)青廉鄉(一作青蓮鄉)。

李白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四川度過的,因此他稱自己是蜀中人:“家本紫雲山。”紫雲山在四川綿陽昌隆縣南四十里。

李白少年時代的蜀中生活

李白的家庭是比較富裕的,這使少年李白有充分的條件可以讀書、作詩賦、學劍術、遊歷名山,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學識、有才能的人。關於李白學習的逸聞,流傳最廣的就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說的是少年時的李白一次出去玩,不知不覺地走進一個山谷。

忽然,他聽到山谷裡傳來一陣“嚓,嚓,嚓”的聲音,走近一看,只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在一塊大石頭上磨著一根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就問道:“老婆婆,您這是在做什麼啊?”“磨一根針。”老婆婆答道。“什麼!磨針?”

李白少年時代的蜀中生活

李白大吃一驚,“這麼粗的鐵棒子,得磨到什麼時候啊?”老婆婆不慌不忙地說:“只要下足了功夫,鐵棒就一定能磨成針。也許十年,也許十五年,也許時間更長,但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讀書做學問,也是這個道理。”這番話,像一把錘子敲在李白的心上。他回到家,在紙上寫下“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十個字,並以“鐵杵磨針”的精神激勵自己,勤奮刻苦地學習,從而打下了“開口能文,揮翰霞散”的基礎。

少年時的李白,還有著“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他所作的詩歌也一再表露出自己“濟蒼生”的理想和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