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乱政,诸刘氏王举兵讨檄争夺皇位,汉文帝因德继承大统

吕氏乱政

汉惠帝刘盈因为其母亲吕雉的过分做法而郁郁寡欢,导致其逐渐消沉最后英年早逝。公元前188年,汉惠帝驾崩,死时年仅23岁,由于其所立皇后未生育,所以只能立其妃子所生的刘恭为皇帝。但是由于吕后的权力欲旺盛,导致少帝恭在位三年后被少帝弘取代。

虽然高祖死后,吕太后一手遮天,但是她还是未像武则天那样迈出最后一步。吕雉在位时大量安插吕氏族人,并且还违背了高皇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的誓言。由于吕后的乱政,导致边界以前跟汉朝交好的势力再度冒犯大汉。北边的匈奴多次入侵大汉边界,冒顿单于还写信侮辱吕太后。南边的南越国直接称帝,打破了与高皇帝的臣属之约。

吕氏乱政,诸刘氏王举兵讨檄争夺皇位,汉文帝因德继承大统

公元前180年,考虑太后逝世,虽然其临终遗言让吕氏族人担任相国和上将军之职,但是吕氏一党贪心太重,决定从刘氏手中抢夺大汉江山。在大汉江山万分危急的时刻,高皇帝分封的刘姓王开始举兵清君侧。在陈平、周勃的内应之下,吕氏一党被彻底清除,大汉江山再度回到刘氏手中。

皇位之争

吕氏一党被铲除后,大汉江山由谁继承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争取皇帝之位的刘姓子弟总共有三个:代王、淮南王和齐王。齐王是高皇帝的孙子,代王和淮南王都是高帝的儿子,但是齐王的父亲是代王和淮南王的哥哥。此外齐国建于公元前201年,代国和淮南国建立于公元前196年,所以论资格说齐王比代王和淮南王的资格更高。

吕氏乱政,诸刘氏王举兵讨檄争夺皇位,汉文帝因德继承大统

此外齐王的政治地位也比他的两个叔叔要高,因为最先反对吕氏一族的人就是齐王,在他的领导下齐国军队向长安进军,将吕氏一党诛杀干净。但是齐王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反对吕氏,也有可能是吕氏家族将齐王的封地占了不少。所以齐王的出兵动机并不是他说的那么纯净。

齐王的出兵动机一直受到天下的猜忌,有人说他是为了祖宗基业,有人说他是为了抢夺皇位。至于为了祖宗基业这一说有些站不住脚,因为齐王在吕太后在世时没有出兵而是等到吕太后死后才出兵,而且他的出兵行为并没有得到中央授权,所以从名分上他的出兵勤王属于僭越行为。

吕氏乱政,诸刘氏王举兵讨檄争夺皇位,汉文帝因德继承大统

后来经过讨论,齐王的资格被取消,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他的母亲不够敦厚,导致大臣们认为他的母亲有效仿吕后之嫌。对于淮南王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年龄太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母亲何齐王母亲一样品德不够优秀。所以大汉的皇位只能交给代王。

汉文帝的登基

代王刘恒不仅敦厚仁慈,而且极具使命感。最重要的一点是刘恒的目前薄太后性格也十分宽厚,品德高尚,不会重蹈吕太后的覆辙。经过激烈讨论后,从汉朝中央发出去信息给代王让其登基为帝。经过各种繁文缛节之后,刘恒开始向长安出发,不久后他接受了玉玺登基为帝。

吕氏乱政,诸刘氏王举兵讨檄争夺皇位,汉文帝因德继承大统

汉文帝在位时间23年,超过前面几位皇帝在位时间总和,这个机会给了汉帝国一直欠缺的那种延续性和长期性的意识。王朝的稳定性因和平地传位给汉景帝而加强。汉景帝在位16年,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经过这文景皇帝的统治,汉朝逐渐步入高速发展期。

吕氏乱政,诸刘氏王举兵讨檄争夺皇位,汉文帝因德继承大统

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喜欢老子的黄老之术,所以景帝时期依然采用无为而治。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她的黄老之术得到了质疑,但是由于文景时期的足够积累,使得大汉完成了实力积累。继承景帝皇位的是武帝,他在位期间改变了汉初的无为而治的方针,转而进行四面出击,奠定了汉朝和汉人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