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急救航空公司怎樣與死神賽跑?

12月23日11點,在海南航空原計劃由鄭州飛往廣州的HU7720航班上,92歲高齡的閆仕敏旅客突發疾病,出現無意識,面色蒼白,嘴唇發紫,呼吸困難等緊急情況。機組人員及時採取緊急救護措施,飛機緊急備降武漢,為旅客的救援爭取了寶貴時間。目前閆仕敏革命老戰士病情穩定,家屬對海南航空珍視旅客生命,快速有序的應急處置措施以及周到的服務表示萬分感謝。

伴隨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飛機已成為越來越多商務、旅行者出行的首選。而高空不同於地面的綜合環境條件,讓旅客在空中突發疾病也不時發生。而在高空機艙中的緊急搶救,將完全不同於地面,說是一場與死神的生死較量一點也不為過。

11月24日,東航由北京經停南京前往悉尼的MU727航班上,一名旅客突發急病陷入昏迷,機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空中放掉了17噸燃油後,成功備降塞班島,乘客最終轉危為安。

11月14日,在南方航空CZ6905烏魯木齊至北京航班上,一名心臟病的旅客“揪”起了整個客艙的心。乘務組們齊心協力,全程照顧旅客直至飛機落地,為旅客後續施救贏得了時間。

空中急救生死競速

為了儘可能地為旅客的救治爭取寶貴時間,中國航空公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逐漸建立了一系列快速應急反應機制,從空中到地面聯動,儘可能地為突發疾病的旅客爭取時間。

在實際飛行中,一旦遇到旅客突發疾病,航空公司客艙乘務員會根據《客艙乘務員手冊》操作規範和掌握的醫療救護技能第一時間對旅客展開救助。對於乘務員來說,緊急救護以搶救旅客,防止傷害的惡化和擴大為首要,為後續的專業醫生治療爭取時間。同時,乘務員也會通過廣播尋求醫護身份旅客幫助,並及時向機長報告包括旅客傷病症狀、已採取措施、醫生意見及需要的急救支援等信息。

機長在接到乘務員彙報後會立即啟動“機組應急程序”做好相應處置,並根據乘務員彙報信息,決策是否返航、備降或繼續飛往目的地機場;同時機長也將包括旅客傷病嚴重程度及發展趨勢、機長的處置意見和所需的地面急救準備等信息報告至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和公司運行控制中心,尋求地面聯動支援。

在收到機長彙報信息後,運行控制中心等單位則會立即與落地機場協調停機橋位、安排醫療人員及設備提前趕赴停機橋位等候,確保在航班落地後能快速妥善開展救治。

南方航空一名機長曾坦言到:“我們所有機組成員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旅客突發疾病時,我們會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不放棄任何可能。”

幸運的是,經過航空公司的採取有效急救應急措施之後,大多數突發疾病的旅客都能轉危為安,贏得這場生死競速的勝利。9月24日,海南航空北京至聖彼得堡的HU7965航班因一名旅客突發疾病返航北京首都機場,機組人員及時組織救治,患病旅客第一時間被送往醫院就診,幸運的是旅客最終轉危為安。

“每一次高空中的緊急急救,就好像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海南航空一名乘務員說:“這也就意味著作為空中乘務員必須掌握好相關的航空醫學知識和具備豐富的特情處置經驗。”

“高標準、嚴要求” 打造急救隊伍

訓練十年功,應急十分鐘,正是航空公司乘務員日常“高標準、嚴要求”的訓練,才能讓他們在危急時刻依舊能冷靜處理,讓旅客轉危為安。

據瞭解,航空公司為最大程度地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除了在機上配備相應的急救設備外,對客艙乘務員也進行了嚴格的培訓、複訓要求。

東方航空一名從業多年的乘務員告訴記者:“我們在上崗培訓的時候必須經過醫療救助上的培訓,同時每年我們都要上乘務員醫療緊急救護的複訓課。當在高空中旅客發生突發情況時,我們都會依據專業知識,在機上進行緊急救護。”

除了入職培訓的航空衛生知識講演之外,航空醫師也會通過健康講座、郵件、微信宣講的方式定期、有針對性地提供航空醫學知識培訓與指導。通過入職考核和年度複訓的乘務員能夠針對不同飛機型號、佈局、外部自然環境提前準備應急處置方案,並在危難時刻發生時快速識別傷病旅客的生理特點,及時搶救,為救治旅客爭取時間。

“‘生命第一’,我們給予乘務員的都是專業的培養,執行最嚴格的標準,打造出來的是專業的隊伍。”海南航空服務部標準與營銷室經理柳科的話語簡單而又堅定。與無數在空中面臨過危急時刻的乘務員一樣,他們視救助旅客、保障旅客安全為使命。

2012年11月4日,在海南航空哈爾濱飛往長沙的HU7292航班上,一名旅客突發心臟病,隨後機組啟動應急措施,同時乘務員也通過機上廣播尋找醫護人員。在一位實習醫生及醫學院在讀研究生的幫助下,對病人進行搶救並緊急返航,最終旅客轉危為安。

歷數海南航空等航空公司近年來發生的多起空中急救案例,不難發現,每一次空中急救,都是一場與死神的生死較量,每一家航空公司一直在努力,從未放棄:從打造專業的乘務員隊伍、建設及時高效的應急體系,再到每一次的空中緊急救援,以海南航空為代表的國內眾多航司初心不變、精益求精,始終將廣大旅客的安全放在首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