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在世子女不孝,死後為何要大辦喪葬?

老孫立超


農村長期愚孝的做法典型的:活著不孝,死了亂叫。農村人長期受環境鄉俗影響,傾家蕩產也要大辦喪事,主要是礙於鄉親鄰里的說辭,真的是怕給別人留“話柄”其實就是內心慚愧內疚的表現,不能正確地按自己的經濟條件辦理,總之是愚昧加愚蠢的行為。


白樺雨2


兒孫滿堂應該是作為老人的一種引以為榮的心態,還不就是為了養老、防老和送終。只不過是農村老人養老現狀的困惑,略勝於城市而已。在農村,絕大部分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和父母聚多離少,使他們成了“留守”或“空巢”的老人,這也是情非得己,倒是可以理解。但是,也有極少數子女對父母不管不顧,甚至是遺棄。對自己的父母都這麼不孝敬,待父母去世了,喪禮的場面越來越大,為什麼要如此“薄養厚葬”呢?

我身處農村,這樣的事還是有的,我想,可能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多少也有利益的驅使,為了“見好就收”的利益

在農村,不論誰家有喪事,都是大事情。一般來說,逝者要停放兩天,或四天,第三天,或第五天才出殯安葬。“喪事不請自到”是很多農村的風俗,即停屍期間,鄉鄰親友都會聞訊趕來幫忙。即使你家境再不好,也要置辦酒席,答謝鄉友。

  • 農村人大都是自辦酒席,萊品、菸酒基本上都是大眾化,“親民化”,看起來是操辦了,比起酒店的花費,省了許多錢。說是吃酒席,不隨個“份子錢”絕對不行。因為人情份子情由來已久,早已成為一種習俗而傳承。份子錢也不是有數額的規定,只有親疏遠近的差別。特別是這些年,“水漲船高”,已成為當今農村沉重的經濟負擔。一場喪事下來,喪主家不賺錢才怪呢?父母活著的時候,也許沒啥大的利用價值。父母去世了,對於那些不孝敬父母的子女,也許看見了“商機”,僅幾天時間也可以賺一筆,於是,便大辦喪事了。
  • 另外,如果父母有資產,還沒有來得及做出最後的分割。那些平時不孝敬父母的便“下血本”,“下賭注”,對喪事大操大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獲得遺產的幾率。父母死後兒女為爭奪遺產大鬧,甚至訴訟法院的事時有耳聞。

可能留下好名聲,為了自己的面子

勿庸諱言,由於居住環境和風土人情,農村人還是很重視臉面的。平日裡,就算是子女再怎麼不孝敬父母,那都是耳聽為虛,也是家務事,別人也不加置評。就算是父母在世時不盡孝,也是鄰居和至親知道的,騙不了這些人。

喪葬就不同了,有遠方的親友,十里八村的老鄉,那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眼見為實。大操大辦了,不明真相的人還真的以為子女是孝順的。因為在道德社會里,名聲也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才會揚名留聲,那可是面子的問題。


父母生前不盡孝,死後卻要大操大辦,其實,這也是農村養老問題中出現的一個弊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父母拉扯兒女實屬不易,特別是經過饑荒年代的,能活下來就是萬幸。作為兒女,還是要竭盡所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古人有云:“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父母去世了,多大的排場,花多少錢,父母看不到,享受不了;“活著不孝,死了亂叫”,是農村批評那些假裝孝道人的俚語。父母在世,應該盡到兒女該盡的孝道,否則是沒有補救的辦法,父母死後所做的一切都是枉然。


提神


不管農村城市,目前都存在在老人膽養問題上的薄養厚葬之風,生前不孝,死後胡鬧,大操大辦,藉機斂財,己臉貼金,建議基層街道,社區,生產組應嚴格管控此等不良風氣,力爭做到厚養薄葬,讓老人有尊嚴的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