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林沖,走到哪一步會反?

三更青岑


林沖是檢驗一個人是多大年紀、多少閱歷的試金石。我不想地圖炮,但黑林沖最多的還真就是學生黨。。。估計爽文看多了,“調戲我老婆,老子殺他全家!”諸如此類。但現實告訴我們“你特麼少裝逼!”

第一點,王進為什麼能跑?王進在延安府有人,與“老種經略相公”手下交好,所以他就投奔种師道去了。林沖在種師道手下有關係麼?魯智深?

第二點,此時王進是逃犯,太尉高俅以殿帥府的名義四處捉拿,“老種經略相公”會為了一個自己手下的朋友去保你?別忘了,魯智深是“老種經略相公”親自提拔的愛將武官,殺了個惡霸老種都保不了!更何況王進、林沖得罪了高太尉?老種會為了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去對抗中央?為啥之後王進的故事戛然而止?因為作者知道,王進的下場不會好,極有可能被老種綁了送回去,但又不想抹黑老種。

第三點,最高票竟然認為,林沖帶著林娘子逃走比王進帶著老母更容易?!!

——王進是隻帶著老母跑路,可林娘子還有一大家子人呢!跑得了和尚還跑得了廟啊?除非林沖夫妻夜裡遁走,也不管自己親爹、老丈人一家死活。而林沖只要跑路,怕是還要帶著林娘子及其父母一大家,就算林教頭萬夫不當,還能保住林娘子整個孃家刀槍不入?

最高票把林沖與高俅、高衙內的關係比作職場、公司裡的上下級,簡直荒唐,公司里老板調戲你老婆你辭職不幹拉倒,但是官場是這樣嗎?尤其這不是普通的上級。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軍校高級講師、副教授),高俅,大(中)宋(央)殿(軍)帥(委)府(副)太(主)尉(席),宋徽宗(政)嫡(治)系(局)親(常)信(委)

弄死你林沖跟玩兒一樣,真的。只要你林沖全家在大宋國境內,你就逃不出高俅的手掌心。

如果還不明白這個差距,請看柴進,柴大官人,前朝皇族,御賜丹書鐵券,所在莊園,招降納叛,目無王法,儼然綠林的大本營、江湖的總盟主,在水滸前半段幾乎把全書的逼都裝了,結果呢?殷天錫當著他的面逼死他親叔叔,他屁都不敢放一個!殷天錫何許人也?不過是高俅堂弟的小舅子!拐了好幾道彎兒的裙帶關係,他柴進都不敢惹,何況是高俅的乾兒子?林沖敢惹麼?

網上鍵盤敲得叮噹響,孫某果在昆明橫行霸道30年,淫人妻、奸人女,我TM怎麼沒看見一個大老爺們兒衝上去捅他兩刀啊?孫某果最大的依仗不過是有個市局的乾爹。而高衙內的乾爹高俅,宋徽宗親信嫡系+殿帥府太尉,國級的乾爹。平時鍵盤敲得爽,別說遇到“高衙內”“殷天錫”,就是遇見孫某果這種背景的“蔣門神”“鄭屠戶”“西門慶”,你還不是一樣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

罵林沖不敢打高衙內、不能保護妻女?能不能不要裝B?

從高衙內調戲、意欲強姦林娘子就可以看出“你為什麼這麼熟練啊?”,那他不知道玩過多少良家婦女了,注意!是在京城!那是什麼地方?伸手往後面扔塊磚頭都能砸到倆局長,林沖這職位在東京就是個芝麻綠豆的官兒,比林沖職位高、權力大的有的是,而高衙內“專一愛淫垢人家妻女”,不言而喻,其中定然不缺乏為了往上爬、迎合高衙內癖好的寡廉鮮恥之徒,而林沖還敢去打高衙內的親信陸謙、嚇得高衙內病了,這在富翁、高官雲集的開封府,誰做過?誰惹過?林沖慫?慫的人都假裝不知道、或者早把老婆打扮得漂漂亮亮送高衙內房裡去了好嗎!

人說林沖一身好武藝,不去揍高衙內是慫,是貪圖富貴,可好武藝有什麼用?

戰亂之時,一身好武藝,可以貨賣帝王家。太平之世,好武藝有什麼用?不如投胎個高官家來得實在。

林沖為啥寫休書給林娘子?因為他知道,林娘子是逃不出高衙內的魔掌的,與其在婚內被侮辱、揹負更大的汙名,不如讓她恢復自由身,從了高衙內,活下去。

林娘子可否怪過林沖?沒有,因為知道,沒有辦法,最後選擇自盡,從了高衙內自己噁心,不從高衙內,其父親必遭迫害,只得自殺,林沖夫妻在當時絕對算箇中產階層,但是面對最高層的魔爪時,只能用最無力的方式抵抗。

水滸為什麼是經典,因為真實,禁得起現實的推敲,林沖也不過是芸芸眾生,走到哪一步會反?別說遇到“高衙內”(放心,以咱們的檔次也很難遇見“高衙內”),就是遇到“殷天錫”“蔣門神”“西門慶”“鄭屠戶”“牛二”,哪個不是走一步算一步?


史無止境


如果我是林沖,被高俅設計誤入白虎節堂之前,對高俅還抱有一線希望。高俅必竟是朝堂高官,為了體面也不會認那個乾兒子衙內胡作非為,調戲人家有夫之婦。況且林沖還是高俅手下八十萬禁軍教頭,孰輕孰重高俅難道不會惦量?

林沖錯就錯在沒有看透一夥奸臣的本質,還想委屈求全大事化無、小事化了,才一步步走入高俅的圈套,置自己於死地。

直到發配滄州路上,受董超、薛霸兩個惡差百般虐待折磨,還逆來順受,仍然抱著破鏡重圓的幻想。等到兩個惡人在野豬林把他綁在樹上,要結果他性命時,還只是哀求活命,如果不是魯智深暗中相助及時趕到,林沖真的就這樣窩窩囊囊的死了。

假如我是林沖,在野豬林被魯智深救下以後,先殺了董超、薛霸這兩個惡人。然後返回東京再殺陸虞侯,高衙內,及高俅全家,出了這口惡氣,如果還有活命,就扯旗造反與朝庭誓不兩立。




用戶李森


對這個問題,我覺得先得搞清楚什麼是“反”。水滸世界中殺人放火的事情多了去了,能稱之為造反的,極少。就拿武松來說,殺西門慶是反嗎?在我眼裡血濺鴛鴦樓都很難稱得上造反行為。

相對來說,林沖在一干人中表現的極為剋制,不光是性格原因,這位禁軍教頭明白自己這身武槍弄棒的本事面對“現管”除了忍氣吞聲沒有任何其他現實可行的選擇。從風雪山神廟開始,一路殺了不少人,那也都是如假包換的“逃命”行為,直到火併王倫,也頂多是為這個日後的反賊集團的形成助了一把力,這中間感性的因素偏多,個人臨時起意,並非團隊蓄謀已久,離真正意義的“反”還差十萬八千里。

對個人來講,走到那一步會反,上了梁山這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更是身不由己的事情,李逵也罷,林沖也罷,性格雖然迥異,換了其他什麼人,都沒什麼分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