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北京餐飲市場回暖 掃碼測溫依然是“標配”

伴隨應急響應級別下調,“五一”期間,北京餐飲市場迎來一波消費高潮,各大商圈出現回暖態勢,餐飲企業客流和銷售額同步回升。與此同時,各家餐飲企業為了吸引消費者,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5月5日,中國食品報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北京朝陽、通州的多個商圈、數十家餐飲企業。不少餐飲企業店長坦言,疫情好轉後,店裡人氣開始恢復。不過記者觀察到,商圈中也有少數餐廳目前還處於關閉狀態。

“五一”客流回升 商家抓緊時機促銷

北京朝陽區常營天街購物中心四樓、五樓的餐飲區域,分佈著黑雞小館、老屋川菜、蝦小俠、新辣道、太二酸菜魚、新旺茶餐廳、湊湊火鍋等數十家餐飲品牌,與以往相比,今年小長假最後一天午餐時間顧客不多,不少以往需要排隊等候的門店前,都空著一排凳子,一圈轉下來,大部分門店的客人都較少。

5月5日中午12點左右,正值用餐高峰。記者看到有多家餐廳工作人員向過往的行人髮菜單,而在往年這個時候,菜單大多隻在店門口發,服務員都忙著在店內招待顧客。

“五一”小長假北京餐飲市場回暖 掃碼測溫依然是“標配”

還有不少餐廳在店門口醒目的位置上掛出促銷信息。湯城小廚的餐廳門口就掛著一則促銷信息,上面寫著“吃避風塘送109元代金券”,活動日期為5月1日——5月31日,但促銷活動僅限堂食。黑雞小館也在門店醒目的位置掛出了優惠活動信息。雲海餚更是推出滿100返100電子代金券的優惠活動。

在四樓美食城的中間位置,黑雞小館餐廳裡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

中國食品報記者注意到,該餐廳共有29張餐桌,此時上座率在70%左右。五一期間,堂食人數明顯增加,但是和往年正常水平相比,客流量下降了50%左右。

“五一”小長假北京餐飲市場回暖 掃碼測溫依然是“標配”

黑雞小館店長成女士表示,“往年正常情況下,餐廳在週六日每日營收4萬左右,週一到週五每日的收入也能達到2萬左右,而現在,即便身處五一小長假期間,餐廳每日營收才達到2萬元左右,營收水平也就恢復到疫情之前的50%。”

疫情期間,餐飲行業迎來寒冬,大部分餐廳處於虧損狀態,黑雞小館也不例外。“從4月1日到4月30日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才賣了24萬,正常情況下,我們這家門店一個月營收在85萬元左右,僅這一個月就虧了60餘萬。” 成女士告訴記者。

為了吸引更多顧客消費,黑雞小館也採取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比如,五一黃金週期間,門店推出儲值1000元送5KG山黑豬去皮五花肉,儲值3000元送1000元再送5KG山黑豬去皮五花肉等優惠活動來吸引顧客。

羞答答的鐵公雞餐廳位於常營天街購物中心西區5層的西頭,在該商場的營業時間還不到一年,談到疫情對餐廳的影響,該店店長表示,即便是五一小長假,門店的客流量比正常情況下還是少了很多,“也就是以前平時的4成左右,五一前我們這麼大的店一天才幾千塊錢。”

應急響應降低 餐企防疫措施沒有鬆勁

雖然北京市防控應急響應降至二級,餐飲企業防疫措施依舊沒有鬆勁,不少餐廳仍實行“無接觸外賣”方式,員工除了每天量體溫、佩戴口罩外,顧客也是需要量體溫,登記後才能進店就餐。

“五一”小長假北京餐飲市場回暖 掃碼測溫依然是“標配”

在長安記·酒肆門口,經過登記、測溫、洗手……一系列操作後,顧客才被允許入內。長安記·酒肆常營天街店店長沈女士告訴記者,為了給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就餐環境,餐廳目前還是嚴格執行疫情期間的防疫措施。“每桌客人就餐後,工作人員會及時將餐具撤回,並對餐位進行全方位消毒。”

“五一”小長假北京餐飲市場回暖 掃碼測溫依然是“標配”

新旺茶餐廳位於常營天街購物中心5樓東區,下午2點左右,就餐高峰期過後,仍然有不少消費者在餐廳內就餐,餐廳門口也有不少市民不時地走過來翻看菜單。記者看到,在新旺茶餐廳正門口的桌子上放有一張登記表,進店就餐的顧客在登記聯繫方式、測體溫後才能進入餐廳就餐,此外,門口還放著一個“無接觸外賣取餐區”的白色盒子,用來盛放外賣。

在通州萬達四樓的正餐區,有順旺閣、外婆家、避風塘,大娘水餃、味千拉麵,雲海餚等知名餐飲品牌。

下午5點左右,在萬達四樓的一家重慶火鍋店內,稀稀疏疏的坐著幾桌消費者就餐,店門口不時有市民走過,但並沒有駐足停留。“疫情防控級別下調以後,我們門店的客流量開始回升,以前都是分桌隔離坐,現在可以不用隔著坐了。”

“之前沒有營業,員工回家了7成”外婆家通州萬達店一負責人告訴中國食品報記者,由於幾個月不上班,很多員工撐不住了,於是回家的回家、找工作的找工作,離職了近7成。

“疫情期間的基本工資需要員工復工後,回到餐廳上班才發放,但有的員工堅持不住就辭職了。”

在堂食方面,這名負責表示,五一期間外婆家的堂食水平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70%左右,疫情期間的外婆家的堂食水平佔疫情之前的50%左右,“去年這個階段,一天能做4萬元左右,現在只能做2萬。”

北京餐飲行業營業額已恢復至同期水平5成

中國食品報記者注意到,隨著北京餐飲消費逐步恢復,官方數據也於5日出爐。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梅英在5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節日期間,北京餐飲行業營業額已恢復至同期水平的50.9%,同比降幅較一級響應下收窄13.7個百分點,復甦跡象初顯。

劉梅英表示,放心環境助力餐飲回暖。餐飲企業落實“不扎堆、少聚集”要求,採取線上線下結合、分時段就餐、多業態聯合等方式,助行業回暖,節日期間營業額已恢復至同期水平的50.9%,同比降幅較一級響應下收窄13.7個百分點,復甦跡象初顯。

與此同時,劉梅英稱北京餐飲企業復產復工防控也不鬆懈。她介紹,“放心餐廳”創建工作得到廣大餐飲企業積極響應,已有1400餘家餐廳申報,其中已審核通過並於5月2日首批公示201家,5月4日正式發佈並掛牌。

(見習記者 彭宗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