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國字號"!禹州天寧萬壽寺、懷幫會館入選最新一批國保單位

晉升

10月16日,中國政府網站發佈《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其中,禹州天寧萬壽寺、禹州懷幫會館兩處文物保護單位榜上有名,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升

晉升

晉升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禹州新晉的這兩處國保單位!

禹州天寧萬壽寺

晉升

天寧萬壽寺,俗稱天寧寺,是禹州城區內最古老的一座佛剎,位於鈞臺路西端原市第一高級中學院內,現在尚存留有破舊的大雄寶殿和山門兩幢古建築,河南省重點保護文物。

晉升

天寧寺始創建於北魏時期,在金朝末年曾遭受戰爭破壞,後經元、明數次重修。據史書記載,當時寺內除供奉皇帝御賜的符驗和敕書外,還存放有宋仁宗的御書。清代數百年間,一直是香火旺盛的禹州首寺,並代行管理著禹境50多處寺院的佛事活動。民國初期,禹州兵災匪患頻發,寺院香火衰廢,僧侶紛紛離去。

禹州懷幫會館

晉升

禹州懷幫會館位於老城區西北隅十三幫街(今文衛路),又稱覃懷會館,是清代懷慶府籍的商人在禹經商期間,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5)集資修建,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落成。

晉升

懷幫會館原佔地15畝,是由祭祀神靈的神廟和進行商業議事活動的會館館設兩部分構成,是一處以神廟為主,規制完備、功能齊全的古建築群,較之禹州城中其它的會館建築,在建築藝術和質量品味上,均堪稱首屈。素有“十三幫一大片,抵不上懷幫一個殿”之民謠。

恭喜以上兩外文物保護單位,成功入選“國字號”,相信它們以後會受到更好的保護與修繕。

擴展閱讀

禹州歷史悠久,文物保護單位眾多,下面大家再跟著小編一起看看禹州之前已經入選的6項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1瓦店遺址

瓦店遺址是夏代早期的都城級遺址。是全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兩大亮點之一,也是龍山文化晚期全國面積最大的人類聚落遺址之一。

晉升

該遺址由1979年考古調查時發現,面積達45萬平方米,經過多次考古發掘,獲得了大批震驚國內外的遺蹟遺存。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和工作的重點,成為禹州“華夏第一都”歷史地位確立的又一重要依據,證實了禹州作為夏代都城的歷史史實。

晉升

考古數據表明,瓦店遺址包含有龍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遺存,並以晚期遺存為主。遺蹟中發現有房基、灰溝、灰坑,奠基坑、窯穴,墓葬等;遺物中有陶酒器、玉鳥、玉璧、玉鏟和大卜骨為代表的器物,這是目前在整個河南境內龍山時代文化中最為精緻、規格最高的。

晉升

該遺址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2扒村窯遺址

扒村窯在河南禹州市淺井鄉,創燒於唐代,終止於元代,扒村窯遺址東起龍母奶奶廟,西至虎頭山下,南起花果崗,北至扒村北,東西約 1500米,南北寬約800米,總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

晉升

這一地區的文代堆積層分元、宋、五代、晚唐四層,五代堆積層較薄,同磁州窯產品極其相似,是我國北方金、元時期具有特色的一座民窯,屬磁州窯系。

晉升

扒村窯主要產品是白底黑花瓷器,特別是折沿花卉大盆最有特色。利用化妝土美化瓷面,釉色純白或白中閃青。裝飾技法主要採用繪畫和劃花,分為釉下和釉上兩種彩繪。瓷胎質堅硬,但略微顯得粗糙,胎有深灰和米黃兩種。同時也燒青瓷、花釉、黑釉、黃釉、鈞瓷和黑釉剔花、翠青地印花、珍珠地劃花、白釉劃花、宋三彩、白地繪紅褐花等品種。

晉升

晉升

繪畫裝飾多用花草、蓮瓣、水藻、魚、人物、鳥獸、荷花等。扒村窯白地黑花瓷雖與磁州窯相似,但也有明顯的區別:一是黑彩濃厚;二是紋筆粗獷;三是支燒痕不同。磁州窯支燒痕為長條形,該窯支燒痕為不規則形。扒村窯瓷器以富有鄉土氣息與民間色彩而著稱,在宋代瓷中別具一格。特別是畫面裝飾多取材於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生活小景,極富有生活意趣。

晉升

該遺址在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3禹縣鈞窯址·鈞臺鈞窯遺址·

鈞臺鈞窯遺址位於禹州市老城區東北部,東西長約 1100 多米,南北寬約 350米,總面積38萬餘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達1~2米以上。

晉升

1951年故宮博物院的陳萬里先生在此發現一批窯址,1974年河南省博物館進行了全面鑽探和重點發掘,探明瞭宋代燒窯堆積層和明代鈞臺窯廢棄後的堆積層,發現了不同時期的窯爐、作坊、灰坑等,其中有結構獨特的宋代“雙火膛窯”和“倒焰窯”。

晉升

雙火膛窯

晉升

倒焰窯

北宋時期,由於鈞瓷技術精湛,窯變美妙,釉色多變,紅紫相映,倍受宮廷賞識與偏愛,鈞臺鈞窯因而成為御用官窯,專為皇宮燒製盆景所需用的各類花盆,包括盆和盆託等美術陳設品。

晉升

宋代鈞官窯生產場景再現

北宋末年,戰火頻繁,鈞臺窯官窯窯口也隨之停燒廢棄。鈞臺鈞窯作為北宋時期全國五大名窯之一的鈞官窯,其產品造型端莊、典雅,窯變美妙、釉色豐富。尤其鈞瓷銅紅釉的燒製成功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為中國陶瓷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晉升

鈞臺鈞窯是一處綜合性的窯場,既燒鈞瓷,又燒汝瓷、影青瓷、天目瓷、白地黑花、宋三彩、宋加彩、剔釉、絞胎等眾多品種,各類瓷藝的綜合交流,對鈞瓷的燒製工藝具有促進作用。

該遺址於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神垕鈞窯址·

神垕鈞窯址,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明代以後的文獻中將其列為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並認為其為宋代製作水平最高,用於貢御的一類瓷器。

晉升

神垕鈞遺址發掘現場

2001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禹州市文物管理所協助配合,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對劉家門、下白峪等地的古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500平方米,整理出不同時代的窯爐遺蹟8座,特別是一號窯爐,是北宋晚期至金代的一座土洞式長方形分室式窯爐,既不同於北方常見的饅頭窯,也不同於南方流行的龍窯,形態獨特,屬首次發現,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晉升

遺址出土的天青釉紅斑碗

神垕鈞窯址是鈞瓷始於唐、盛於宋元發展歷史的實物見證,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該遺址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4五代時期後漢皇陵

在禹州市萇莊鎮柏村柏嘴山右側的大龍山之陽,有一處陵墓。它東南距禹州城區25公里,海拔240米,這座陵墓就是睿陵,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墓。

晉升

現存的墓冢為覆碗狀,高約8米。在墓冢的東西南北四面約100米至200米處,原各有石獸兩個,石獸的位置就是陵園四闕所在。睿陵神道,自北向南排列著各類翁仲石獸。神道長約80米,寬約40米。“文化大革命”期間,神道石刻基本上被破壞。古老的潁河和薈萃河於陵墓前方約5公里處交匯,對這座陵墓形成了天然環繞之勢,風景秀麗,堪稱風水寶地。

晉升

在睿陵東12公里處,現禹州市淺井鎮麻地川村,為劉知遠皇后李氏的陵墓。《禹縣誌·陵墓誌》記載,這裡是高後陵,陵前神道殘留有少量翁仲石獸。在睿陵西南5公里處,現禹州市花石鎮徐莊村東側,原有劉知遠次子後漢隱帝劉承佑的潁陵(俗稱“咬臍郎墓”),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夷為平地。

晉升

後漢高祖與李三娘伉儷情深(劇照)

睿陵、潁陵、高後陵這三座陵墓以睿陵為主,構成了五代後漢王朝完整的帝后陵墓群,也是我市唯一的皇家陵寢。

後漢皇陵於2013年入選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5明周王墓

明周王墓(周定王墓)修於明初,位於我市城北太白山南麓、城東金牛山北麓。

晉升

周王墓共有4處,包括周定王墓及嬪妃陪葬墓、周恭王墓、周瑞王墓。面積1400平米的地宮內有10個大墓室,其中嬪妃陪葬墓地宮面積達400餘平米,雙曲拱券覆盆狀,18券洞同穴分室,門朝向高大寬敞、能容“大客車”行駛的環形甬道,拱券青磚弧面曲率預先燒製,渾然天成,為中國已發現的地宮建築形制中所獨有。

晉升

晉升

出土有墓誌銘、陶冥宅和轎馬與儀仗陶俑等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研究明代建築藝術、藩王喪葬制度等的重要實物資料。

明周王墓於2013年入選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6坡街關王廟大殿(元)

關王廟大殿座落在禹州市西部文殊鎮坡街村關王廟內。關王廟明清兩代曾重修,現僅存大殿和殿前月臺。關王廟大殿為我市發現僅存的元代古建築,是河南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具有明確紀年的元代磚木結構建築。

晉升

關王廟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架,平面減柱造,單簷硬山頂。屋頂覆以灰色簡瓦,綠色琉璃脊。正脊兩側的大吻及中部的脊飾殘毀。無垂獸。

晉升

大殿牆體寬厚,為青磚白灰砌造。大殿前簷下共置斗拱八朵,其中當心間施補間鋪作兩朵,兩次間各施一朵。用材雄巨,佈局疏朗。其磚、木、石構件雕刻精美,製作考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研究當時社會與經濟生活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晉升

關王廟大殿於2013年入選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綜上,目前禹州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項9處

分別是瓦店遺址、扒村窯址、禹縣鈞窯址(鈞臺鈞窯遺址、神垕鈞窯址)、後漢皇陵、明周王墓、坡街關王廟、天寧萬壽寺、懷幫會館。

關注禹州文物保護工作,擴散讓更多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