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10月29日,人民日报对大连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案发表评论,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讨论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10月24日,大连警方发布一起通报,寥寥几字、字字珠心: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通报证实了几天前一位母亲通过网络平台控诉蔡某某残忍杀害自己10岁女儿的事实,同时还告诉关心事件的网友另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

10月20号,10岁的少女像往常一样到美术班上课,一般情况下午3点半就能准时到家,而这一次,却迟迟未归......

当家人发现她的时候,已经是一具裤子只穿了一半、被掩藏在灌木丛中的尸首。身上被挨了7刀,其中一刀,直直地刺在少女的脑部。

顺着血迹,警察很快发现了案发的第一现场,也就是凶犯的家。

而作案的凶手,竟是年仅13岁的蔡某。

根据少女家人所言,警察找上门的时候,蔡某的母亲,还在忙着擦拭着地板,而少女的尸首,也是蔡某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转移的......让人难以置信。

一个不满14岁的男孩,竟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杀害了另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

是冲动么?是失手而为么?恐怕都不是......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记者多方了解得知:蔡某在学校表现不好,在学校里强抱同班女生。

有同学对蔡某的评价是:家庭教育有问题。

事情发生后,蔡某家属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评价。

到目前为止,蔡某的父母一直没有出面回应,也没有给受害者家属说一句道歉,只是让记者带话,他们愿意卖房来补偿。

他们觉得:钱,可以解决问题。

蔡某不仅是家庭教育有问题,家庭本身就有问题。

蔡某的家庭遇事一直采用逃避的状态,似乎只要避而不谈就能把这个事情当做没有发生过一样。

拒绝出来直面受害者家属是一个例证,在案发后不是及时纠正蔡某的错误,而是尝试去隐瞒。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蔡某在学校强抱同班女生,被同学家长找上门,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有居民反映她曾看见蔡某在小区掀了一个年轻姑娘的裙子,事后蔡某的父亲却把过来评理的姑娘给骂了一顿。

桩桩件件令人细思极恐……让人不禁发问:这样的未满14岁的"孩子",还可以被称之为孩子么?

在现行法律下,只要是未满14周岁,就不必承担任何刑则。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蔡某被无罪释放。

他会不会毫无影响地继续回到学校读书?

如何才能弥补受害人一家的丧子之痛?

我们没有勇气给出答案。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01 未成年犯罪有多可怕?

根据央视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2004年,黑龙江13岁的男孩赵力宝强暴了同村14岁的女孩明芳。法院判处罚款之后,赵立宝当着明芳的面杀死她的母亲。

2018年,12岁的吴某持刀将34岁的亲生母亲陈某杀害。

同年10月的时候,广西有个女孩子,因为嫉妒同窗长得漂亮,就把同学活活打死,还把同学肢解抛尸了。

2002年,北京四个未成年纵火烧网吧,导致25人死亡。

2015年湖南就有三个13岁的小孩一起,把52岁的值班老师捂死。

未成年人弑母案、未成年性侵案层出不穷,无一不在折射中国原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中国父母惯用的棍棒教育、打击教育没法填补住父母和子女间交流缺失的鸿沟。

这已经不再是那个信息封闭的年代,孩子们从手机、电脑中获取的信息是父母小时候的亿倍。

任何微小的欲望都能通过网络无线的放大,有未成年孩子通过网文内容而导致性早熟的,也有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这样的原生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人格缺陷在进入社会后只会变本加厉。

尤其是经过监狱这一云龙混杂地方的"洗礼",他们只会更加恐怖。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可即便如此,如今还是有大量的中国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进行沟通,把教育问题丢给学校,更对性教育问题嗤之以鼻,避而不谈。

02 法律到底是如何规定的?

类似事件多次发酵,网络舆论目前一边倒地认为: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过于宽容。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那么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具体是怎样的呢?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同时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有人说:刑事责任法定年龄应该从14岁改为12岁,甚至10岁。

也有人说:应该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让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犯罪的保护伞。

更有人说:面对这些极其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政府应该以"特例"处理,即使他们未满十四岁,也予以重判。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03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

10月2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

这次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将着力解决校园安全、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

①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但校园欺凌现象仍时有发生。

修订草案首次对学生欺凌作出定义,首次提出学校要建立欺凌防控制度,全流程把控风险。

将预防和整治校园欺凌纳入法治轨道,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帮教和惩戒,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在校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②修订草案规定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等。

增设"网络保护",线上线下全方位。截至去年7月31日,全国未成年网民中,有64.2%将网络游戏作为上网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修订草案增设"网络保护"一章,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避免提供可能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

未成年人身份认证是实施网络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的源头,只有真正落实"网络实名",才可能使未保法中确立的各项未成年人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除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对于网络直播短视频的使用也应予以监管。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04 学校、家庭的提前干预同样重要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存在监管缺失、教养不当、关爱缺乏、保护不力等共性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教育蓝皮书也显示,"家庭教育不当""不良交友""法制观念淡薄""学校教育的缺陷"等是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高。

在2016年至2018年间,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流动家庭的未成年人最多,其次是离异、留守、单亲和再婚家庭。

很多案例透露,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已经暴露很多不良或违法行为,但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家庭应该承担相应的监管和教育责任,如果家庭这道"防线"是牢固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

13岁少年杀害10岁少女无罪: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是否无计可施?

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日常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协同合作,把可能发生的影响孩子一生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法律若对有监管职责的家长具有制约力,对于因教育失职而导致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家长应承担足以影响其重大利益的后果。

作者:茕茕白兔,日常话痨,偶尔严肃。法律民工三分热,奶茶少女五分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