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哈嘍,大家好呀,我是胖手小畢。著名非公益性社會團體、民間互助組織“恆社”的創始人兼名譽理事長杜月笙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人生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

中國人講究吃,而杜先生尤為講究吃麵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不怒自威——中國教父的style

中國人講究吃,這一點從餐具上就能看得出來。國外之炊,不過刀、叉,而我國是——筷、勺、匙、夾、釜、鼎、甑、鬲、缽、碗、碟、罐、鬥、簋、爵、觚、觥、尊、觶、斝、盉、鈁、壺、卣、鍾、敦、瓿、卮、匕,就連吃螃蟹,我們都有一整套專門的工具。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蟹八件

不要臉與“要面兒”

將“面”條與“面”子聯繫起來,借物言志,杜月笙不是第一人。明朝人朱舜水,在1655年於日本江戶,為他的學生德川光國就做過一碗麵,據說這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碗麵條。那麼朱舜水一箇中國人(明朝人),為什麼跑到日本,給一個日本人下麵條?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德川光國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叫《大日本史》

因為,他的國亡了。

朱舜水曾加入鄭成功的北伐軍(鄭氏北伐,計劃由福建海澄,一路北上,收復南京,曾兵臨南京城下,但因指揮問題,功虧一簣),北伐失敗後,流亡日本,以講學為終。因此,朱舜水的那碗麵,既不是人面,也不是場面、情面,而是氣節——是文人的“面子”。

吃個面,還這麼多廢話?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歷史就是廢話,不然為什麼總在重演?

中國吃麵,有時不是在“吃麵”,而日本、韓國吃麵,就存粹是吃麵了。顯然,德川光國那碗麵條是白吃了。不過後來席捲東亞的日本拉麵,還真就起源於德川光國這兒,而韓國拉麵又來自於日本。可以說,這一切都源於德川光國吃得那碗麵啊。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火影忍者男主“鳴人”最愛的一樂拉麵

中國面VS日本拉麵VS韓國拉麵

朱舜水開啟的日本拉麵時代,在爾後幾百年裡的發展變化,主要是圍繞湯底展開的,從朱舜水時代的清湯,一步步到醬油、味增和豚骨。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味增湯拉麵

國內的日式拉麵,比如大家熟知的味千拉麵,創立於1968年,屬於豚骨拉麵派的,當然豚骨就是豬骨啦,只不過叫豬骨不好聽罷了。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味千拉麵

味千拉麵(豚骨拉麵),是將豬骨頭熬至骨髓和膠質都流出來,從而得到乳白色的濃郁高湯。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豚骨拉麵

韓國拉麵最初是從“借鑑”日本拉麵起家的,湯底也都是從日本來的,不過因為韓國人對於泡菜的喜愛,從泡菜那得來了靈感,自創了一道“泡菜湯底”拉麵(也就是辣白菜湯麵)。

也就是下圖這個: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辣白菜湯麵

因為韓國麵條多是方便麵

,因此韓國拉麵也被很多人戲稱為“泡麵”,其實韓國拉麵的味道還是不錯的。

大家喜歡的辛拉麵,就是韓國的。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辛拉麵

關於日本面、韓國面,也就介紹這麼多了,下面講講中國面吧,但我考慮了很久,我國的麵條實在是太多啦——武漢熱乾麵、老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還有燃面)、延吉冷麵、河南燴麵、杭州片兒川、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還有蘭州拉麵等等。

中國面VS日本面VS韓國面:拉麵版三國演義

一個地方有一種特色面

如果說日本拉麵是日本面的代表,韓國拉麵是韓國面的代表,那麼中國面的代表是什麼呢?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款自己喜歡的面(也許不只一款),那麼劃分國家、地域,PK哪一款面是最好吃的,又有什麼意義呢?

“慎毋養其樲棘,而舍其梧檟也,慎毋養小以失大也”——朱舜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