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特色的風貌

中 國 四 大 風 箏 產 地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宋朝之後數百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四大風箏產地,它們以各自的本土文化為依託互相影響,互相借鑑形成了今日各具特色的風貌

北 京

北京的風箏種類繁多,大體造型分七種:扎燕、硬翅、軟翅、對燕、拍子、串兒、筒兒

其中最具代表性是“扎燕”,也叫“沙燕兒”扎燕風箏外形好像一個“大”字因為燕子每到春天要飛回北方,象徵大地回春,有報喜之意,因此以燕子為題製作風箏也體現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吉祥心願。

風箏特色的風貌

1980年我國郵電部發行的

第一套風箏特種郵票

郵票上面一共出現了4種扎燕風箏:

雛燕、瘦燕、半胖燕和比翼燕

風箏特色的風貌


2008年北京奧運會五個福娃之一的“妮妮”

其造型創意也來自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

天 津

天津風箏的製作工藝精湛,與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天津地毯,合稱“天津四藝”

楊柳青年畫《十美圖放風箏》

有串燈、盤鷹、唐僧取經、蝴蝶等10種風箏

風箏特色的風貌


天津風箏之中,又以“魏記”風箏最為著名

“魏記”風箏已有100餘年的歷史

創始人魏元泰技藝精湛,先後研製了

平拍、立體、組合及摺疊式風箏200餘種

享有“風箏魏”的美譽

風箏特色的風貌


1915年,“魏記”風箏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

一舉奪得金獎

成為受國內外眾多博物館青睞的藏品

濰 坊

濰坊又稱濰都,鳶都

這裡有著悠久的製作風箏歷史

前文說到的“木鵲”

就是墨子居魯山(今濰坊青州)時製作的

風箏特色的風貌


且濰坊北瀕渤海灣,南臨黃海

春天風多雨少,且風向單一,瞬時波動小

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產生了濰坊風箏

曾做過七年濰縣縣令的詩人鄭板橋曾寫過:

“ 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

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

把濰縣放風箏的風俗描寫的栩栩如生

風箏特色的風貌


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

1984年,濰坊市成功地舉辦了國際風箏會

此後,每年的4月20日~25日

這裡都會舉辦濰坊國際風箏會

1988年,第五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

濰坊市被一致推舉為“世界風箏都”

南 通

南通風箏源於北宋,俗稱“板鷂”

保存了風箏“弦響碧空”的特點

其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

以六角板鷂為多(即長方形與正方形組合)

風箏特色的風貌


南通板繇風箏的基本特徵在於“哨口”設計

“哨口”由哨面和哨筒兩部分組成

哨面通常用竹片或質地鬆脆的木塊雕刻而成

哨筒分管狀和球狀兩大類

管狀哨口多用竹筒內膜及鵝毛管制成

球狀哨口多用葫蘆、果殼、蠶繭等製成

風箏特色的風貌


哨口的大小形狀和材料的差異

使發出的音量、音質、音調千變萬化

大的哨口發音如大提琴

小的哨口發聲尖亮

升空後大中小哨口分別發出低中高音

悅耳動人,聲及數里,宛似“空中交響樂

放風箏不僅是一項娛樂活動

其中也寄予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向往

風箏高飛之際

也象徵著所有的煩惱、疾病都隨風散去

待疫情結束後,趁著和煦的春風

去放風箏吧~

#頭條之星校園計劃# #喚醒好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