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良育(總序220):帶著卡倫上幼兒園

出生第1062天(一)(總序220):帶著卡倫上幼兒園。

早上送她去幼兒園,媽媽把她每天要帶的水瓶、面巾紙、溼巾還有女孩子扎頭髮用的皮套兒都給她準備好了。可是等我要送她去幼兒園時她就是不出門。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要帶卡倫--奶奶給她買的動畫片超級飛俠人物玩偶--一起上幼兒園。她入園一個月多了,其中有半個月感冒在家,即使去幼兒園她的情緒也不是很好。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她的感冒就是為了不去上幼兒園,心理學上的術語叫“現實獲益”。

慢養良育(總序220):帶著卡倫上幼兒園


根據媽媽和奶奶的反映,她最近去幼兒園總是要帶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姥姥給買的手鍊、媽媽給買的項鍊和喜歡的毛絨玩具等。這些東西統統都可以稱作“過渡客體”(她是主體,其他的東西都是客體,包括父母和家人)。“過渡客體”可以幫助孩子內心更為平順地瞭解和銜接外在世界或者協助其渡過生活中的重要變化。上幼兒園對她來說就是生活中的重大變化,白天的主要生活區域從家裡變成了幼兒園;看護者從自己的親人變成了幼兒園的老師。這些變化激發了她與親人的分離焦慮,因此她需要一些生活物品陪伴著她,讓她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體驗到親人彷彿就在身邊的感受。

慢養良育(總序220):帶著卡倫上幼兒園


“過渡客體”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需要“過渡客體”的孩子其表現也不盡相同。有的孩子對“過渡客體”需求非常強烈。他們時刻都需要“過渡客體”伴隨在身邊。即使它已經髒兮兮發出異味了也不能清洗和丟棄,因為正是它發出的熟悉味道和熟悉感覺對安慰孩子情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曾接觸過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孩子,其“過渡客體”已經伴隨他有十多年之久。他從來沒有更換過其他物品作為“過渡客體”,十幾年間只清洗過它三次。除了長期陪伴的特點外,對“過渡客體”需求強烈的孩子在物品的選擇上更傾向於具有母親的痕跡,例如小時候母親給其擦口水的手絹等。有的孩子對“過渡客體”需求並不強烈,我女兒就屬於這個類型的。她需要的東西並不固定,小裝飾品、毛絨玩具和塑料玩具等,只要是自己喜歡能讓自己高興的東西都可以,並不要求一定具有很濃重的母親痕跡在其中。

慢養良育(總序220):帶著卡倫上幼兒園


如果孩子對“過渡客體”需求並不強烈,只要順著他們的意願把這些東西戴上即可。隨著他們心理的成長和對環境的熟悉,這些“過渡客體”會慢慢在他們的生活中消失,並且基本不會對他們的心理發展產生什麼影響;如果孩子對“過渡客體”需求十分強烈,一方面不要隨意觸碰和更換他們的“過渡客體”, 對這個“過渡客體”的一切操作都必須經過孩子的允許甚至要在他們的“監視”下完成。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是要考察家庭教育中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尤其是父母個人情感穩定性和在養育孩子的態度、方式方法的一致性上尋找問題根源。因為孩子需要“過渡客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需要一個能夠穩定發揮情緒撫慰能力的人在身邊,但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於是把這個需求轉移到能夠起到類似作用並且具有父母痕跡的物品上,畢竟物品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2016.6.20)


慢養良育(總序220):帶著卡倫上幼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