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自研手機CPU為何更便宜?

冬爸爸愛你們


華為自研CPU更貴啊,何來更便宜一說?

華為自研CPU要付出很大的研發時間和研發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是要體現在手機價格上的。華為的旗艦機從來沒有便宜過,一直在分攤華為的研發成本。除了華為其他手機的價格也是這兩年才漲起來的。

華為逐漸掌握了核心技術,慢慢的研發成本被分攤,逐漸回本然後盈利,逐漸的自研CPU的優勢就突出了,華為前期的研發成本已經分攤,但是其他國產手機購買驍龍的芯片的價格還在逐年上升。


清新數碼


不知這位夥伴從哪裡看得出的結論說華為自研CPU便宜了,這些年華為手機同比之下並不見得比別的廠家便宜呀,不管是中低端機還是高端機,華為(包括榮耀)都沒有很便宜!但相比外採芯片,海思芯片確實有成本優勢!


第一、自研芯片的費用高昂

新品行業是公認的高投入行業,看看小米的松果澎湃,就出了一代後,後面就沒有下文了,這說明這個行業非常的燒錢,持續的高投入,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所以想自研就便宜那是想當然了。

並且華為的芯片都是交給臺積電代工生產的,這一筆費用也不低。畢竟現在能生產芯片的企業就三星和臺積電,三星還要低一點,所以成本上海思也不低。


第二、華為芯片的出貨量大分攤了芯片成本

華為在2019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家,銷量達到2.4億臺,除了極少數手機是高通、聯發科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華為自己的芯片,畢竟現在華為高端有麒麟985、990,中端有麒麟820,低端的710也很不錯,基本上實現了全方位的覆蓋。

就說這旗艦芯片,華為Mate30系列、P40系列,還有榮耀V30、榮耀30pro系列都是這顆芯片,整體出貨量不亞於高通驍龍865的數量,在這麼大出貨量的情況下,那自然分攤了研發成本,這也是華為自研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三、華為手機利潤逐漸增高

按道理說,華為海思芯片出貨量這麼大,那手機應該降價或者持平才對,但實際並沒有,這主要還是戰略問題,華為手機的利潤一直就比同行要高一點,這也華為自研芯片的最根本原因,企業不都是想賺錢的,這就是原因所在。

所以芯片成本降低後,華為的利潤就開始起來了,把更多精力和資金放在下一代芯片的研發上,還提升一些短板。


總的來說,華為自研芯片肯定降低了芯片成本,但是售價並沒有影響我!


先森數碼


自研手機芯片真的不一定更便宜,因為在芯片研發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研發經費,首先華為要從ARM公司那裡買到ARM架構,然後召集自己的工程師進行開發,並且要把CPU、GPU還有基帶等諸多功能模塊集成一顆芯片上,這本身就是難度極大的工程,而且期間可能還會出現失誤推倒重來的風險,另外,華為因為不具備製造芯片的能力,所以需要把芯片交給臺積電來製造,期間也需要和臺積電進行不斷的溝通,經過至少一次流片成功後,這顆芯片才可能進入量產,每次流片的費用也可以算是天文數字了,一旦失敗還得來第二次、第三次,這些都是自研手機芯片的費用。

如果只是像其它手機廠商那樣買高通或者聯發科的芯片,那麼就只需要支付芯片的成本和一些專利費用就可以了,儘管價格可能也不低,但是至少沒有天文數字版的研發支出,風險成本也降到了最低,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直接購買芯片才是最划算的選擇。

當然,華為的自研芯片一旦成功量產,單顆芯片的成本是可控的,尤其是一顆芯片芯片一千萬產量和一億產量的單顆成本差距很大,賣的越多成本越低,利潤越高,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自研芯片的優勢就在於此,不過這也不是華為賣低價的理由,畢竟掌握核心技術的廠商是少數,當自研麒麟芯片做的足夠優秀時,華為也完全有理由把成本更低的芯片賣高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