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學有多難?寒門能否出貴子?

駕校戴教練


一個經常出現在人們討論之中的問題:

農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學有多難?寒門能否出貴子?

多年以來,人們都習慣把考名牌大學難和寒門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寒門子弟,從我的同學,我身邊的親人,朋友的經歷都告訴我––––––考名牌大學多難,寒門豪門不是決定因素。

在一個偏遠地區的鎮上,這裡的中學基本都是寒門子弟就讀,大部分孩子上高中也基本都是就讀於本市內的高中,但是對於一批批偏遠山區的孩子來說,後來居然還有很多孩子上了985,211以及國內名列前茅的名校。

回過頭來看,在這些孩子當中,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最樸實的農民,但是這些家庭也都有一些共同特徵,就是積極,樂觀向上,不服輸,不怕苦。在他們的孩子身上也傳承了一種不可多得的品質–––––自律。(請接著往下看)

自律,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擁有?

或許優越的家庭條件可以助孩子從小就到名校,貴族學校就讀,贏在了起點。可是,迎難而上,契而不捨以及自律自強的品質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是不分貧窮富貴的。

我們家鄉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大學。在我們周圍很多人看來,這個農村家庭的孩子考上了清華,真的很有天賦啊。可是大多數人只看到了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誰知背後除了天賦,還有整個家庭的付出和努力呀!

從這個孩子出生開始,他的父母便不再外出務工,雖然靠生產種地日子過得清苦,但是一家人也算其樂融融。他們給於孩子的陪伴和習慣的養成絕對的最用心的。

不打牌,不多串門閒聊,不玩手機,不和別人攀比物質,嚴格作息時間。

別的孩子晚上九十點鐘還在看電視劇,他們已經休息了。

別的孩子早上七八點還在被窩裡,他們早就起床了。

別的孩子在田間地裡追逐嬉戲的時候,他在院子裡打籃球。

別的孩子跟父母學耕田犁地的時候,他在和家人下象棋,講古人古訓……

別的父母為雞毛毛蒜皮的小事打罵孩子或者互相責怪的時候,他們在和孩子溝通,談心。

一個富裕的家庭可以給孩子奠定很好的基礎,但是要成為貴子一方面要有天賦,另一方面還要有一種極其自律的品質以及家庭為這種品質的培養形成付出的努力!

高考是改變命運最公平的一次機會。所以,在思考寒門豪門之前,首先應該計劃自己的成長過程和這個過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寒門和豪門有一定關係,但絕對不是決定因素!!!


談談教育那些事兒


農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學還是比較難。寒門肯定能出貴子,但是這個難度比較大,概率也偏小。根據校友會2007年至2016年中國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情況統計顯示,農民家庭只佔1成。

然後我們再看一下高考狀元的戶籍所在地統計,高考狀元戶籍是城鎮的佔據了85%,而是農村的只佔了微弱的15%。

通過以上統計顯示農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學還是比較難,寒門出貴子的概率也比較小。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寒門難出貴子呢?

高考制度本身就不公平,發達地區學生考大學更容易。

高考制度本身就不公平,比如北京戶口的學生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就容易的多,而其他省份要考上清華北大,那就應該是天之驕子,鳳毛麟角。因此高考“移民”現象越來越普遍,筆者所在的省份臨近廣東省。我們這邊很多高中學生都選擇到廣東省去讀高三,因為那邊名牌大學錄取分數線比我們這邊的低,同樣廣東那邊為了發展經濟,把房子賣出去,就有一個政策在那邊買了房就給你落戶口。因此一些富裕家庭紛紛到廣東去買房,然後把小孩子的戶口遷至廣東。這樣就苦了那些寒門家庭,他們就沒有選擇。

因此這個高考制度本身就是偏向富裕家庭,對寒門家庭不公平。

富裕家庭享受優秀的教育資源多,而寒門家庭享受優秀的教育資源少。

大城市的教學設備比小縣城的先進。城鎮學校的師資力量也會比農村優秀的多。去年深圳中學招收招聘教師,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蜂擁而至。然而小縣城整個縣城沒有一個清華北大的本科生教師。所有教學比賽參賽地都是地級市學校,地級市的教師和學生可以無限量的享受全地區最優秀的教育資源,然而農村地區一個學校最多有一兩個教師名額到市裡去聽教學競賽課。農村學校的教師基本上是大學畢業剛分出來的教師,等他們有個一兩年的教學經驗就紛紛調至縣城。這些事例充分說明寒門家庭享受的教育資源差人家一大步。

寒門家庭的家庭教育差人家一大步。

富裕家庭的家庭教育往往會比較重視,他們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專業課程,比如有的小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開始學習奧數,開始到各種特長班去培訓。像現在高考語文所考察的內容容量大很多,語文要考好就必須從小開始閱讀,要有充足的閱讀量。城鎮家庭的父母往往會比較重視,從小就買各種書籍給小孩子閱讀。然而寒門家庭在衣食住行都抓襟見肘的情況下,往往沒有這個條件買書給孩子閱讀。家長本身忙於生計,而忽略了這些家庭教育。因此寒門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等以後要奮起直追的時候,已經落下太多了。

富裕家庭享受的社會資源遠遠超過寒門家庭。

即使孩子們畢業之後,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會大概率比寒門家庭的孩子更有出息。那是因為富裕家庭有更好的社會資源,有更高的視野與格局。比如我有一個讀專科的表弟就跟我說,他的大學同學有兩個都留在了大學任教。那兩個同學的家庭條件都比較好,專科畢業之後直接選擇到國外留學讀研究生。取得研究生學歷之後直接就留在了大學任教。而我那個表弟只在一個邊遠山區當小學教師。同樣的學歷,同樣的學校,幾年之後就天壤之別。


結束語:雖然寒門出貴子的概率比較小,但是還是有可能成為貴子。作為農村孩子,更加要努力奮鬥,付出的努力比人家多就有可能超越人家。最送你一句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


傾佑篤鍾


這個問題提出的很好,牽扯到了教育公平性問題:

首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都具有平等的考大學的權利和機會。但在實踐中,農村孩子考到名牌大學很難。不管從家長的意識,還是接觸到名師和進入名初高中的機會,以及學習材料和先進的學習方法,農村孩子都沒有很大的優勢,說的嚴重點,城市孩子比農村孩子享受的教育平均而言更好些,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更好些,大城市比小城市和農村更好些。

其次:即使農村孩子考入重點大學,記得看過一篇報道,畢業後找工作、考公務員等,也無法享受和城裡孩子同等的人生機遇,這其中就是沒有平等的人脈關係,而我們又是關係社會。

但是:我的觀點不是農村孩子考不出去,考不出去也沒用,而是,必須考,儘量考好大學和好專業,在當下的我們,只有教育可以改變命運,如果農村的孩子不考大學,那麼未來的那一代甚至幾代,都很難出人頭地。所以,要考個好大學,好專業,努力改變自己。

改變什麼?改掉小毛病,改掉小農意識,改掉長期農村生活帶來的習慣,讓自己更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周圍的環境。

我們無法改變我們的出身,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農村出身的標籤沒有任何劣勢,劣勢是沒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所以,努力才能補上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