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銀”是墨西哥的靈魂和心臟。在過去,只要提到“銀”,總會使人聯想到勃勃的雄心,對財富的渴求和征服的慾望。誠然,它訴說著歷史,彰顯著設計,承載著藝術。“銀”是整個墨西哥的民族標識之一,它凸顯著這個國家熠熠生輝的厚重歷史。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撰文/阿德里安娜·加列戈斯·卡里茲供圖/阿羅塞納博物館 Tane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聖母抱子請願盤 18世紀晚期,凸紋壓花、鏨花,15×21釐米。

自前西班牙時期,最早的金銀匠人擁有了使貴金屬千變萬化的奇妙技巧。隨後的新西班牙時期,這一專藝被總督區內設立的銀藝工會發揚光大,大量出自匠人之手的奇珍異寶使新大陸上的宮殿、修道院、教堂大放異彩。而當時在美洲尚不知名的來自歐洲的裝飾潮流也被銀藝工匠迅速吸收,從而創造出一種混合巴洛克風格的富麗堂皇的風格,其不僅風靡一時,且至今依然擁有諸多擁躉。

墨西哥獨立戰爭(1810〜1821)及其後國外軍隊對墨西哥的數次武裝干涉,極大地影響了白銀的產量。直到波費里奧時期(1876〜1911),白銀冶煉再度成為國民經濟和現代化的重要支柱。進入20世紀,尤其是1910年大革命之後,有賴於塔斯科能工巧匠們的冶銀技藝,銀藝才真正在製造和設計兩個領域得以復興。從那時起,一代代銀匠和珠寶匠薪火相傳,在對白銀的千錘百煉中寄託著自己的夢想,創造出從傳統宗教禮器到最新銳前衛的藝術作品。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遊行十字架17世紀晚期,澆鑄、壓花、鏨刻,84×40.5×11.5釐米。

事實上,銀藝不僅承載著過去,更將擁有未來。自殖民地時期開始,白銀作為這片土地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就成為墨西哥最著名的一張名片,並通過海盜和征服者流轉,最初以原材料的形式,爾後又鑄成貨幣,在世界各地流通。

全球化的今天,白銀依然在墨西哥經濟和文化領域具有戰略意義,它不僅在世界藝術和設計之林中足堪驕傲,更是墨西哥民族不朽的符號之一。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羅馬教皇的冠冕 18世紀末期,銀層疊、壓花、鏨刻、銀鎏金,32.5×13釐米。

早期金銀匠的傳奇


1932年,阿方索·卡索在位於瓦哈卡州的阿爾班山考古遺蹟7號墓中發現了一批宏偉壯觀的陪葬品,其中大部分是高貴典雅的金銀器。這批文物的出土有力證明了最早一批居住於薩波特克的印第安金銀匠們的非凡工藝和藝術感知力。

這一考古發掘使人們得以一窺中美洲文明早期前古典時期(公元前500年〜公元前100年)在金銀器製作方面的輝煌成就。金銀製器是瓦哈卡當地流行的手工藝,先民們留下的古老傳統至今依然在製作“亞拉拉十字架”和編織925純銀線方面得以運用。

而在墨西哥東南部,尤卡坦半島州的建造者,同時也是瑪雅文明的繼承者,他們的金銀工藝同樣以其巧奪天工聞名於世,此地的金銀形制奇特,常以玳瑁片輔以銀絲勾勒,其創作的人物、動物極為細膩精巧,可以想見其中歷經數百年的傳承。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祭臺正面 17世紀晚期,金、銀線絲絨刺繡,105×172×4釐米。

墨西哥傳統珠寶業無論從取材還是使用都既採各家之長又忠實本源,其豐富程度令人歎為觀止:坎佩切地區大量使用玳瑁;恰帕斯地區將琥珀和銀結合應用;瓜納華託和墨西哥中部的凸紋鏨花技術獨樹一幟;米卻肯州常見半月形耳環和以魚紋妝點銀飾;瓦哈卡地區則喜好以金章串聯項鍊並用白銀和珊瑚搭配製作串珠;尤卡坦地區對金銀飾品加以繁複裝飾;墨西哥中部地區飾品的突出特色則是以紫水晶、珊瑚、海藍寶石和綠寶石作為點綴;瓜納華托地區則將盛產的蛋白石和石榴充分運用於銀飾品的設計中。

幸運的是,墨西哥工藝匠人成功地將歷史傳統與新潮設計趨勢相結合,並作出全新的符合當代審美情趣的詮釋。在創作這些作品時,他們對傳統的追隨自不待言,而其中所表現的現代感,以及完全的原創性,才是真正令觀者驚歎的。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船形香爐18世紀早期,鏨刻、熔鑄,12.6×18.5×11.8釐米。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痛苦的聖母 18世紀晚期,薄板油畫、邊框銀製、壓花、澆鑄、鏨刻, 30×20.5×7.5釐米


新西班牙巴洛克風格的歷史與發展


新西班牙的銀器藝術歷史幾乎是與1521年8月13日聖西波里多日,也就是墨西哥城的建城之日同時而起的。1527年,最早一批銀製品行業監事和經銷商得到了當局認可,而土著居民被禁絕於銀藝創制之外。短短10年後,統治者就發出了組建銀匠行會的早期法令,最終在1559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正式解除了禁止在殖民地總督轄區內進行銀器加工的法令。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盛水器18世紀晚期,凸紋壓花、鏨刻,4×31×20釐米。

自16世紀起,新西班牙的銀礦開採及其利潤便成為西班牙皇室重要的財富來源之一,而這同時也帶動了新西班牙總督區內白銀礦集中的地區眾多重要城鎮的發展。該時期內總督區本身,尤其是宗教領域,已經成為這種尊貴金屬的主要消費者,這不僅因為其實用性,更是由於白銀有其千變萬化的形制、肌理和外觀,輔之以自前西班牙時期就廣為採用的各種工藝,如合金、失蠟、鍛造、焊接、壓花、雕刻等,銀器迅速成為承載時尚的載體。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貝狀聖水器18世紀晚期,凸紋壓花、鏨刻,9.2×16.5×17.5釐米。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聖餐杯19世紀早期,銀鑄、鎏金、凸紋壓花、鏨花,26×15釐米。

有賴於此,墨西哥城的銀藝工會發展成為最具財富和勢力的工會之一,它營造和擁有大量富麗堂皇的民用和宗教建築。新西班牙總督區的銀藝匠人想象力豐富且技藝精湛,而這一技藝逐漸成為富有個性的藝術門類,且同時滿足了宗教和民間對奢華裝飾的需求,新西班牙也就此成為銀藝品最大的消費市場。

阿羅塞納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銀質禮祭器物,如高腳杯、聖油杯、聖水器、聖體龕、洗禮杯、請願盤、祭瓶、香爐和支架,這些精美的器物表面多有檢定者和製作匠人的徽記,其中一些甚至還鐫刻有不同教派,如方濟各會和奧古斯丁會的徽印。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銀盤17世紀,凸紋壓花、鏨花,2×29釐米。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聖箱17世紀上半葉,鏨花,27×30.5×15.5釐米。

新西班牙地區的銀藝業在18世紀發展至鼎盛時期,這主要得益於在已發掘銀礦的北部發現了大面積銀礦,整個行業因此而更為整合堅實。而這一時期波旁王朝的改革也為銀藝業推波助瀾,王室在當地為採礦業專設了特別法庭(1776年)、銀行(1784年)和礦業學院(1792年)。也就是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葉,巴洛克風格奠定了其在新西班牙,甚至現代墨西哥主流風格的地位。大西洋兩岸的銀藝界不約而同地將寶石和銀藝結合起來,當然,這一風格又經歷了漫長時間才形成所謂新古典主義風格。在這一時期家用銀器的製造中,較為流行鐫刻有單一特定動物的器物,如巧克力杯託、巧克力壺、茶具、香爐、文具、壺罐和酒杯等。

當時的銀藝充分展現了人們在銀器製造、鑄造、壓花、簪花等各方面所具備的精湛技藝和創造力,這些銀藝器物以其完美的藝術表現,超越自身的時代,而成為國家歷史的鮮活證明。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聖體龕19世紀早期,銀鎏金、凸紋壓花、鏨花,98.5×35釐。

塔斯科和墨西哥白銀的復興


經過自1810年開始至1821年結束的獨立戰爭及其後的動盪時期,墨西哥白銀產業在20世紀迸發出了巨大動力與活力。墨西哥革命(1910~1921)之後的數十年間,國家的民族主義政策和前衛藝術的崛起使墨西哥白銀產業煥發了新的青春。

在這一時期,墨西哥的民族意識和身份認同得到了空前強化,這也吸引了眾多國外知識界和藝術界人士的紛至沓來,在南部格雷羅州的塔斯科城創辦了一所銀藝學校,其理念是結合墨西哥本土與國際風行的設計時尚,在土著文化元素、前衛藝術探索和流行藝術表達三者間尋找一種優雅的平衡,這一學院藉此理念迅速蜚聲海內外。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冠冕18世紀末期,出葉、凸紋壓花,2.8×17釐米。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魔幻之燈 1990年制,925銀,失蠟熔鑄、凸紋鏨花、雕花、拋光, 簡·亨德里克斯作品,79.5×29×27.5釐米。

1925年,弗雷德裡克·W·戴維斯(1877年生於美國,1961年逝於墨西哥)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由此成為第一個在墨西哥經營銀器的外國人。短短几年後,美國人威廉·斯佩林(1900年生於美國,1967年逝於墨西哥)定居塔斯科市,並於兩年後開設了拉斯·德里夏斯銀器坊。到1949年,這個銀器坊已經僱用超過300名銀匠。這些學徒不乏後來銀藝界的大師級人物,如安東尼奧·皮內達,卡斯蒂約家族,赫克托爾·阿吉拉爾等。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聖水器17世紀,壓花、鏨花、熔鑄,26×15釐米。

赫克托爾·阿吉拉爾(1905~1986,墨西哥)在1939年與設計師瓦倫丁·比達烏勒塔(1900~1959)合夥創立了波爾達銀器坊。直到1966年波爾達歇業之前,阿吉拉爾都是享有盛譽的銀藝大師。而安東尼奧·皮內達(1919~2009,墨西哥)14歲進入拉斯·德里夏斯銀器坊當學徒,並在1941年建立了自己的作坊,專制高純度的970銀製品。在漫長而多產的銀藝生涯中,皮內達打造了4個不同的銀器品牌。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香爐 18世紀晚期,鏨刻、凸紋壓花、熔鑄,81×14×14.5釐米。

安東尼奧·卡斯蒂約(1917年生於墨西哥州託魯卡市,2000年逝于格雷羅州塔斯科市)16歲時,即1932年初,開始在拉斯·德里夏斯銀器坊做學徒。他的幾個兄弟後來也加入進來。早年,安東尼奧的妻子瑪格特以及他的表兄弟也加入了卡斯蒂約家族的設計團隊中。1950年以後,安東尼奧的一位兄弟查多·柯柯作為團隊中的主要設計師,嘗試了形形色色的材料和工藝。而瑪格特在與安東尼奧離婚後,也於1948年開創了自己的品牌—塔斯科的瑪格特。這一品牌旋即因其糅合瑪雅元素和日本風情於白銀、琺琅和搪瓷之中的裝飾風格而廣受追捧。而安東尼奧的傳奇則以其對各種金屬搭配運用以彰顯各自的獨特色彩而廣為世人所知。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燭臺18世紀,澆鑄、凸紋壓花、鏨花,45×20釐米。

時至今日,這些偉大的銀藝巧匠的後繼者仍在滿懷驕傲地延續這一尊貴典雅的傳統技藝:如西格佛裡多·皮達內(1929年生於格雷羅州塔斯科市),也被世人親暱地稱作西吉;埃塞格埃爾·塔皮亞(1935年生於格雷羅州塔斯科市)。西吉在1950年代開始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他將國際風潮和現代語彙融入自己的銀藝設計,在塔斯科開一時之風氣。而埃塞格埃爾·塔皮亞則在珠寶設計中使用了高純度的970白銀和他人很少採用的玉石品類。塔皮亞的女兒卡門(1978年生於格雷羅州塔斯科市),既承襲了家族在銀藝設計中的傳統,又在其中融入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明燈新西班牙,18世紀,出葉、凸紋壓花、澆鑄,64×48釐米。


Tane:銀藝設計的未來


在銀藝世界中,Tane就是藝術的代名詞,是卓越、遠見和毅力的象徵。這家墨西哥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2年,公司的創始人塞爾吉奧和娜塔莉亞·維爾內爾從家鄉法國來到墨西哥,並於1953年在墨西哥開了第一家Tane店。

貝德羅·雷伊德斯(生於1937年),公司現任創意總監,他的Tane生涯是從學徒開始的,之後幾十年間,公司在數次導致眾多著名銀藝作坊倒閉關張的經濟危機中頑強生存了下來,其後設計大師阿方索·索托·索里亞(1926~2010,墨西哥城)的加入和公司向生產珠寶飾品轉型的經營戰略,使公司在之後的發展中順風順水。Tane對展現美好的追求一直延續至今,不可撼動。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雙口壺1970年制,925銀,熔鑄、凸紋鏨花和拋光, 佩德羅·雷伊德斯作品,21.5×14×19釐米。

Tane直至1970年創作了一系列從哥倫布時代汲取靈感的傑作,如雅西奇蘭水罐、雙口罐和前西班牙風格調味瓶;此外還有許多受墨西哥流行文化影響的設計,如圓口大方簍系列和動靜迥然的一對公雞。

在上世紀70年代,Tane開創了“藝品”系列,這一系列的作品旨在邀請畫家、建築師及雕塑家參與創作,與傳統銀藝相結合。Tane的銀匠把他們的設計製作成器展現出來,每個系列由12至24件作品組成。

同樣在1970年代,Tane還推出了一個以航海者繩結為靈感,巧妙呈現節點、連接和彎曲的藝術之美的產品系列。這個系列的另一個特色是對白銀加以硃紅著色,這一設計創舉不僅開當時風氣之先,且至今依然廣為人們稱道。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靜態的公雞1962年制,925銀和紅寶石,熔鑄、衝壓、鏨花和電鑄, 佩德羅·雷伊德斯作品,34×49×31釐米。

Tane因其在加工生產的每個環節精益求精和不斷銳意創新而聞名業界,它不斷吸納新銳設計師充實自己的設計隊伍,如魯希拉·德 ·拉·拉瑪(1945年生於墨西哥城)和她的全砂系列。在品牌即將邁進其第75個年頭,尼諾·巴烏蒂擔綱的紀念版系列橫空出世,昭示著品牌的傳承與未來。羽毛系列不僅是對Tane傳奇經典“公雞系列”的致敬,也象徵著Tane的樂觀進取、持續創新的未來。

從前西班牙時期金銀藝先驅的探索,到新西班牙時代巴洛克風格的盛極一時,白銀始終代表著墨西哥之魂中最深邃複雜的部分。而在墨西哥獨立戰爭之後,塔斯科又接過了銀藝復興的接力棒。直至21世紀,銀藝家們代系相傳,終於創作出一批當代最優秀的設計作品。如此,在世界與自身之間,在歷史與未來之間,銀藝正通過其最精美絢麗的表達方式—銀質珠寶,豐富著墨西哥之魂的多樣內涵。


>>> End <

精彩版式呈現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白銀工藝:墨西哥的民族標識

本文節選自《文明》2015.05月刊

掃描封面右下方二維碼,關注《文明》雜誌公眾號:WENMINGZAZHI,瞭解更多精彩內容。《文明》雜誌淘寶店訂閱:打開淘寶app,複製鏈接並搜索進入店鋪,即刻訂閱各期文明雜誌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版權聲明:《文明》雜誌所使用的文章和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版權作品,未經《文明》雜誌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客服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10-67135553/67112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