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溪村是中國千千萬萬貧困村脫貧的縮影 是波瀾壯闊脫貧攻堅戰中一朵浪花

昨日,重慶晨報·上游新聞推出《大山深處的迴音——再訪華溪村》特別報道,以通訊、H5、MV等形式為大家講述華溪村的“戰貧”故事。報道一經推出,就成了“爆款”,好評不斷。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皖平認為,華溪村的變化是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的一朵浪花,也是中國千千萬萬個貧困村脫貧的縮影。困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皖平:

千千萬萬貧困村 脫貧縮影在這裡

昨日早上7點多,趙皖平通過網絡看到了這組特別報道。

趙皖平說,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推出的多款產品可以說是華溪村一年來的“全身像”,版式設計、人物肖像呈現頗具時尚感和新意,“是用了心,更是用了情的。”

“實際上,這裡的變化是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的一朵浪花,也是中國千千萬萬個貧困村脫貧的縮影。”在趙皖平看來,脫貧攻堅戰給中國人民帶來豐富的物資和巨大的精神面貌改變,從報道中人物的一張張笑臉可以看出大家洋溢的喜氣。

華溪村的變化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趙皖平說,貧困戶不僅僅是要摘掉“帽子”,而是要找到穩步發展的路子。華溪村結合自身特色選擇的蜂蜜、黃精等產業以及農文旅融合發展,這就是它的“三條腿”,不僅解決深度貧困問題,更找到了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最佳結合點。可以說,這也是當地群眾新生活的開始,邁向小康的新的奮鬥起點。

此外,華溪村的變化也反映了重慶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指示要求,擼起袖子加油幹、甩起膀子向前跑,緊緊依靠廣大幹部群眾徹底解決深度貧困問題。

市扶貧辦主任劉貴忠:

為重慶脫貧攻堅 發出了“好聲音”

劉貴忠讀過特刊後表示,非常感謝重慶晨報長期以來對重慶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重慶晨報聚焦一年來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及成效,大篇幅進行專題宣傳報道,發出重慶脫貧攻堅“好聲音”,傳遞了正能量,充分體現重慶晨報作為主流媒體強烈的責任擔當。

劉貴忠表示,重慶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進展,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貧困發生率降至0.12%,18個貧困區縣(其中1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全部脫貧摘帽,191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劉貴忠表示,重慶將保持決戰決勝攻堅狀態,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化解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做好疫情“加試題”,確保6月底前剩餘貧困人口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

豐都縣三建鄉夜力坪村第一書記楊雲:

大山深處迴音嘹亮 感動在心、信心更足

豐都縣三建鄉和石柱縣中益鄉一樣,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滾滾流淌的龍河將兩個鄉鎮串連在一起。

楊雲說,三建鄉和中益鄉有著“天然的關聯”。重慶晨報的特別報道,讓三建鄉的幹部群眾也感動在心。

“過去一年,變化真的太大了。”楊雲說,2019年,夜力坪村最後15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一年來,夜力坪村通過發展蘆花雞、油茶、脆李、雷竹等產業,有效帶動了貧困戶增收。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大家的精氣神也上來了。

“看到華溪村村民的笑臉,大家也笑得很開心。”楊雲說,上游新聞·重慶晨報的特別報道讓夜力坪村幹部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更足,決心更堅定。

城口縣雞鳴鄉金巖村第一書記薛千萬:

我們也是 中國奇蹟創造者

“這些變化,是華溪村的,是重慶的,也是中國大地上每一個貧困地區的,這一個個變化生動詮釋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中國奇蹟’。”反覆讀著眼前的這句話,城口縣雞鳴鄉金巖村駐村第一次書記薛千萬有些激動,“看著回訪華溪村的一幕幕,和我身邊發生的點點滴滴是那麼相似,我和每一個村幹部和村民們,也是這個‘中國奇蹟’的創造者。”

2019年,金巖村不僅實現了脫貧摘帽,還被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評為“一村一品”示範村。“村民們的內生動力是脫貧的關鍵,這樣的內生動力不僅來自我們一戶戶村民們自身和周邊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所帶來的拉動,還有《探訪華溪村》這樣的深度報道帶來的鼓舞作用。”薛千萬說,今年金巖村將如期完成最後7戶25人的脫貧工作,同時,在現有茶葉和中藥材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上,他們還將大力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讓更多的人看到金巖村脫貧後的好風光。

武隆區和順鎮海螺村第一書記鄭強:

激發出內生動力 貧困戶有了獲得感

“我看到了基層幹部從村民的身邊逐漸走到村民的心中;我真實體會到人民的需求在哪兒,第一書記的工作方向就在哪兒;體會到精準扶貧就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第一書記就是代表基層黨組織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鬥的。”結合中益鄉的變化,根據海螺村實際,鄭強真切體會到,黨建引領抓好帶頭人是關鍵,把能人發展為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能人,貧困村脫貧才更有希望。

鄭強所在海螺村,通過一年多的幫扶,2019年實現全面脫貧,貧困戶收入在貧困線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在產業驗收過程中,他看見了貧困戶臉上的燦爛笑容,“那種笑容是他們內生動力激發後的獲得感、是黨的扶貧政策關懷下的幸福感!”

鄭強說,內生動力激發後,各村民小組不等不靠、自籌資金45萬元安裝路燈。

巫溪縣紅池壩鎮金家村第一書記李偉:

把陳朋的故事 再講給村裡人聽

昨日上午,李偉被朋友圈的一條標題為《87歲老黨員馬培清:我的兒子入了黨》新聞抓住眼球。

李偉已在紮根當地抓脫貧攻堅工作3年。

“內生動力太重要了!”李偉給記者微信留言說,“這樣的故事應該多傳播,讓更多缺內生動力的貧困戶明白,與其等靠要不如自己拼。”

“我要把陳朋的故事再講給村裡人聽。”李偉興奮地說,當天看到特刊報道之後,他就把陳朋的故事轉發給部分村民,“希望能借這個故事為村裡人打氣。”

“這些故事和我身邊發生的很像。”李偉告訴記者,“我把這些發到朋友圈,金家村也有村民也在轉發。”

目前,村裡主導產業有中蜂、土雞、中藥材,而這些產業的發展除政策幫扶,再就是必須依靠內生動力的激發。

“通過內生動力激發,把更多發展產業的村民向新型農民上引。”李偉說。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陳翔 李晟 劉波 郭發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