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被迫休學,緊鎖房門黑白顛倒,父母這樣做輕鬆搞定

有一個家長問我,說孩子今年上初三,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每節課都趴在桌子上睡覺,最後老師管不了了,反映到了學校,孩子被迫休學2個月;休學的這段時間,孩子仍舊每天在家裡玩手機,玩遊戲,好幾次把他趕出家門了,他就跑到網吧去打遊戲,現在眼看要到了返校的時間了,可是他一點都沒有想要會學校上課的意思,整天作息紊亂,黑白顛倒,而且脾氣還非常暴躁,你一跟他談學習,他就對你大吼大叫,老師,我真的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你說我該怎麼辦?

孩子沉迷手機被迫休學,緊鎖房門黑白顛倒,父母這樣做輕鬆搞定


我在幫家長做個案輔導的過程當中,曾經多次強調,關於孩子厭學的問題(特別是初二或初三孩子厭學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孩子智商的問題——現在的孩子都不笨,智商都夠用,那為什麼他就是不喜歡學習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態度問題。孩子壓根就沒有把學習當成自己的是,而是把他當成了父母或老師的事情,所以,就出現了,不少孩子把寫作業或者去上學,當成了和爸媽談條件的籌碼——如果幫我買手機,我就去上學;或,如果你讓我多玩一個小時遊戲,我才會去寫作業,學習不知不覺變成了孩子和爸媽談判較量的工具,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局面呢?

孩子沉迷手機被迫休學,緊鎖房門黑白顛倒,父母這樣做輕鬆搞定


根本原因在於,(在孩子看來)我們父母吃這一套,我們太過於關注(心)孩子的學習了,不少父母甚至把孩子的學習看得比自己的事情孩重要,催促孩子寫作業,已經成了媽媽們口頭禪——作業寫完了嗎?怎麼還不去寫作業啊?玩手機能幫你考出好成績嗎?結果,父母越催促,孩子越感覺無所謂;父母越著急,孩子反而變得毫不在乎了,為什麼?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學習以及對自我的消極情緒反應太過於激烈了,所以就難免掉進“喧賓奪主”或“越俎代庖”的陷阱了。


而另一方面,父母在無數次催促孩子學習(寫作業)的過程中,上演了各種嘮叨、咆哮、批評、訓斥、爭吵、說教、搶奪手機等驚心動魄的“家庭鬥爭”——仍舊是對自我情緒的過激反應,從而導致孩子把對父母的錯誤管教的畏懼、排斥、反叛與學習緊密關聯在一起了,最終看到與“學習”相關的事物(寫作業、看書、考試、複習、上學等),心中就不由自主的湧現出煩躁、厭惡的情緒;

孩子沉迷手機被迫休學,緊鎖房門黑白顛倒,父母這樣做輕鬆搞定


(再次重申)不得不說,父母對孩子學習的過度關注,以及對自我焦躁情緒的過激反應,著實在孩子的內心都留下了痛苦的烙印,所以才會出現,父母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的局面;


也會出現孩子一玩手機就天昏地暗、通宵達旦,根本停不下來的走火入魔狀態,為什麼?因為孩子依賴於通過手機以及遊戲來排解內心的煩躁情緒,希望通過沉浸於虛擬世界中,來逃離現實生活以及學習所帶來的挫敗感和失落感,因此,父母越是氣急敗壞,孩子越是深陷其中,如此惡性循環!


而這一切的根源則是源自父母不良情緒下的管教行為——我們太容易被情緒所幹擾了,或者說,我們太容易對我們的負面消極情緒做出反應了,那麼,正確科學的態度應該是什麼呢?

孩子沉迷手機被迫休學,緊鎖房門黑白顛倒,父母這樣做輕鬆搞定


答案只有四個字,叫做:“延遲反應”。

我們所有的行為,(大多數)都是對過往經歷的場景重現——我們之前是如何反應的,我們接下來也將如此反應(比如,一旦看到孩子沒寫作業,媽媽心裡就有一股無名火——習慣性的生氣,或,一看到孩子玩手機遊戲,就氣不打一處來,便急著向前搶孩子的手機等等);


而這恰恰是親子關係難以完全癒合的病根所在(舊傷未愈,又添新傷),我們要做的,就是與解除過往所形成觀念的制約——延遲反應。


比如,當孩子的某一行為(比如手機遊戲成癮、厭學、叛逆、早戀、偷錢等等),儘管在父母看來,的確是非常不妥的時候,按照以往脾氣,可能斥責言語,脫口而出,此時便是處於被過往觀念所制約的狀態;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固然應該是對其“不反應”,但是如果你感覺自己根本做不到“不反應”,那麼,請你儘可能的延遲反應:深呼吸,緩慢的默數十個數:1…2…3…4…5…6…7…8…9…10…


孩子沉迷手機被迫休學,緊鎖房門黑白顛倒,父母這樣做輕鬆搞定

總之,拖延反應,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地解除對過往既定思維的制約。


正如彭老師一直所說:

“憤怒以及焦慮情緒下的決定,一定要‘過夜’”

什麼叫做“過夜”呢?就是睡一覺起來或隔一天之後再說,因為當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讓心中焦慮情緒得以緩衝以及“冷凍”的時候,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態度,就會變得更加的理性、平和;就不容易被負面情緒所綁架——做出一些難以彌補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傷害孩子、家人的非理性行為來。


我是彭華勇老師,心理諮詢師,分享家庭教育與傳統文化,專注於教育問題、心理問題諮詢解決!孩子厭學叛逆等問題歡迎關注我,歡迎私信諮詢!私信即可領取《親子關係修復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