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海棠花溪”

徜徉“海棠花溪”: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裡有一段一千多米長的河流,兩岸種植了近三十多個品種的海棠,據說足有五千多棵。這段綠化帶有個很詩意的名字叫“海棠花溪”,非常貼切,河邊海棠花形成“花溪”,而溪水流淌與“海棠花溪”交相輝映,更增加了小園詩情畫意,韻味無窮。

步入“海棠花溪”,海棠們的花朵大多已經隕落,鮮嫩的綠葉接過了花朵的接力棒。只有幾個品種的海棠還在盛開著花朵。粉色的、玫瑰紅的、粉白色的花朵開滿了整棵整棵的樹,如火如荼。 一陣陣春風吹過,橢圓型的花瓣紛紛揚揚,如彩色雪花在飛舞,如彩色雨滴飛落。落在樹下形成了薄薄的花瓣地毯,她們最終融入泥土,成為泥土的一部分。落在河流中,她們在水中漂浮,直到浸泡到不能承載自己的重量為止,最終成為河水的一份子。

她們有著非常動聽的名字,如“粉手帕”,花蕾深粉,花瓣淺粉,色彩漸變的非常自然。是因為她成串的花朵在風中飄舞起來似手帕嗎?“粉手帕”這名字我喜歡。欣賞著“粉手帕”,思緒突然穿越到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那時,經常玩的遊戲,名字叫“丟手絹”。十幾個人蹲著圍成一圈,嘴裡心不在焉地唱著“丟手絹”的歌,眼睛卻時刻警惕著別人是不是把手絹丟在了自己的身後,如果放了,馬上撿起手絹追上放手絹的人,否則就要被罰演個節目。“丟手絹”雖然已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可是突然與“粉手帕”相碰撞,晃忽就剛剛發生在海棠樹下,歷歷在目。咀嚼陳年往事,總是忽來忽往,快如電波。

“雪墜”,淺粉色的花蕾,白色的花朵密密麻麻地擠在花枝上,似白雪落滿枝頭。樹枝不堪重負,大團的“雪”就要墜下。多形象,詮釋了海棠開花之多,開花之白的美好內含。

“印第安魔術師”,她花蕾初期是濃烈的紅色,然後逐漸玫紅,最後變換成雪青色,花朵更是色彩斑斕,變幻莫測。這些不都是魔術師的拿手好戲嗎!這名字是我擅自篡改的,其實人家真實的名字叫“印第安魔力”。大概就是因為她色彩豐富,具有吸引人的魔力吧。但是我覺得叫“魔術師”更熨帖。她們還有許多悅耳動聽的名字什麼火焰、路易莎、粉屋頂、金星、西府海棠等等,不一而足,相信每個名字來歷都有美好的傳說。

海棠花是有靈性的,她們似乎知道遊人正在欣賞她們,花瓣撒嬌地飄落在人們的頭上,遊人們頂著花瓣遊動著,那一刻,分明看到花瓣們的得意。有時花瓣很調皮,當我正欲舉機拍照,她們乘風飄舞,甚至鑽進鏡頭裡,讓我不得不躲閃著她們而暫時放棄聚焦。被迫從母親懷抱中分別的她們,在落地的一瞬間,刷一刷存在感還不應該嗎!我愛憐地看著她們如蝶飛舞的樣子,心想,如果林黛玉見到此景,不知道有多麼的傷感!

望著因疫情到處拉著警戒線的“海棠花溪”,眼睛欣賞著姿態飄逸的花朵,心中卻少了幾許由衷的喜悅,只有警戒線除去,賞花才能找回真正的樂趣!期盼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2020年4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