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霧裡看花的貨幣牛市

我們剛剛經歷了一波股市暴跌和反彈,目前似乎已經到了一個反彈的高點,未來的趨勢正面臨一個方向的選擇,股市到底會向上走還是向下跌,現在似乎已經到了最難判斷的時候。

從經濟數據來看,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經濟急劇下滑,企業鉅額虧損甚至破產倒閉,失業率激增,不管是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股市無疑都應該是繼續下跌的走勢。

但是,這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和央行,同時也推出了前所未的應對措施,鉅額財政刺激,央行擴表,債務貨幣化,又極大的支撐了資產價格,使股市的反彈得以延續,但這樣的反彈到底能持續多久,所有人都在懷疑。

未來的方向如何,我們似乎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這是一波貨幣牛市,這是我最基本的判斷。現在有兩種力量在影響市場的走勢。一種是經濟可能進一步惡化的向下拉的力量;另一種是央行放水導致的貨幣推動的力量。這兩種力量膠著在一起,共同左右著市場的方向。當然,這兩點大家都能看的出來,只說出這兩點也是無法判斷未來的趨勢的。現在的關鍵是:要準確判斷出那種力量將起到主導作用,才能對未來的趨勢做出合理的預測,以指導我們的投資方向。

首先,當前的債務貨幣化趨勢勢不可擋,各個國家都在爭先恐後的印鈔票。印鈔票不能阻擋病毒的傳播,也不能遏制經濟的快速下滑,但卻能迅速有效的阻止資產價格的快速下跌。危機之初,所有的資產價格都在瘋狂下跌,現金成為最緊缺的資源,甚至出現了通縮。可一旦央行打開貨幣洪水的閘門,所有的下跌便戛然而止,並開始快速反彈。為什麼央行能有扭轉乾坤的強大力量?因為現代經濟社會的所有財富體現,都是央行資產負債表裡的數字符號。央行根據經濟的發展情況釋放或收縮貨幣,但為了有效的刺激經濟又不導致惡性通脹,正常情況下央行只是維持一個溫和的通脹率,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穩定的稀釋市場上已流通貨幣的購買力,這樣既能刺激消費和投資,又能實現財富從市場向政府轉移,而政府一方面通過正常的稅收穫得財政收入,同時又能通過央行向全社會收取鑄幣稅,政府再將這些收入通過轉移補貼、提供社會保障、加大基礎投資等方式,來促進經濟發展,穩定就業,提高居民福利等。而整個社會的物質財富,就通過這樣的貨幣流轉,被不斷創造出來。因此,在現代經濟社會當中,央行可以說是一個等同於政府的無比強大的存在。雖說我們平時很少會有機會和央行打交道,但其實真正決定我們口袋裡錢多錢少的卻是央行。舉個例子:假如現在市場中有價值一個億的商品,如果央行突然決定要增發一個億的貨幣,那麼,這一個億的商品現在的價值馬上就變成了兩個億。因此,小到一個雞蛋,大到一架飛機,以及各種各樣的商品資產和金融資產,真正決定它們價格的並不是那個賣雞蛋的,或者生產這件商品的老闆,而是央行。因此,當央行決定放水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所有的商品價格和資產價格都要上漲了,如果你手裡的貨幣資金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意味著你被央行收了鑄幣稅,你的財富縮水了。

其次,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即便經濟持續下滑,央行也不能無限制的放水,因為當貨幣釋放的過多,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就會遞減,甚至引發滯脹。因此在危機持續且沒有發生根本轉變的過程中,央行會根據實體經濟的變化情況,持續不斷的推出相應的貨幣政策。因為央行既不能一次性投入過多貨幣以免造成通脹,同時又要穩定資產價格和市場預期,以免經濟滑入更低的深淵。因此這種寬鬆的貨幣政策必須隨著危機的持續而持續,除非出現危機即將結束的明確信號。目前各國央行普遍是以債務的貨幣化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的,這一方面維持了債券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為政府的財政刺激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同時也促使資金向股市迴流,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預期,消除了危機之初過度悲觀的市場情緒。這種持續的、史無前例的貨幣投入,大概率將繼續有效的維持並推升現有的資產價格。

第三,這場貨幣牛市的持續時間較難確定。因為疫情的影響時間很難確定,增加貨幣供給雖然可以短期內提高資產價格,但股市最終反映的是經濟的基本面如何。如果疫情長期持續,全球經濟持續惡化,那股市最終無法擺脫繼續暴跌的命運。因為隨著危機持續,如果企業大量破產倒閉,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如果進一步惡化,甚至可能導致政治危機,甚至有爆發戰爭的可能。不過從目前疫情的影響來看,雖然這種病毒傳播的速度很快,但其致死率並不算太高,這使得經濟逐步恢復具備一定的基礎。因此如果今後沒有更嚴重的危機事件發生,全球股市大概率會在貨幣政策的推動下維持緩慢震盪上行的趨勢。但需要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和市場情緒的變化。

國內兩會即將召開,大概率會發行特別國債,很可能是由央行直接購買,中國的債務貨幣化的大門也許將就此開啟。國家的財富資源將重新分配,能得到更多資源支持的新興的經濟部門無疑將迎來一個難得的重大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