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文|乘月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曾言,每一個女童在精神深處或多或少都對自己的父親有仰慕感情,他把這種情感稱為“厄勒克特拉情結”。

讀過林海音《城南舊事》的朋友都知道,這本書以作者童年時期在北京的生活為原型,用純善的兒童視角,描述了一連串溫情與離別如歌謠般動人的故事,在整本書中,有一個貫穿主人公小英子精神世界的重要人物,那就是父親。

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英子/本文圖來自《城南舊事》同名電影

父親的去世,是林海音一生難抹平的悲痛記憶。甚至在為文的多年之間,一直不敢寫及父親。

後來她說:“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在《城南舊事》裡,林海音還原了一個記憶中的父親,也塑造了一個被父愛包圍的女孩——英子。

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卻擁有十足的父愛,這樣的姑娘,到底有多與眾不同?

1

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是父親

多年前,讀到過這樣一個令人動容的小故事,一個男子向自己的朋友抱怨兒子太黏媽,有什麼事情只知道喊“媽”,從來不把他這個當爹的放在眼裡。沒過多久,男子出車禍了,當朋友趕到時,發現他已經半昏過去,此時,嘴裡正微弱地喊著:“媽……”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親角色缺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守寡式家庭”,造成了孩子習養成遇到事情就喊“媽”的習慣,前段日子甚至還出了一個新詞叫“媽到成功”,意思是隻要喊媽媽來,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了。

但是在《城南舊事》裡,小英子卻是一個“遇事就喊爸”的女孩。

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生病不舒服了,要找爸爸抱著睡。

在外面受了委屈了,想先獲得爸爸的安慰。

心裡頭有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小想法,也最先想說給爸爸聽。

小學畢業典禮,一心想讓爸爸來參加,因為“沒有爸爸,心裡會不踏實。”

英子媽媽說:“英子讓她爸給慣壞了。”

為什麼小英子遇到事情都會先想到爸爸呢?

在原文裡,林海音給我們揭示了答案,當小英子經歷了“惠安館”事件之後,大病初癒,心中有萬千委屈不知從何說起,只是想哭,於是大喊“爸爸”。然而媽媽和宋媽都不懂得她到底在想什麼。

她心中想的是:“爸爸,爸爸,你是男人,你應當幫助我啊!我是為了這個才喊爸爸的!”

在英子的眼裡,爸爸是男人,應有男人的理智與擔當,也應“懂得我”。

當我們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時,往往只注意到了男性在家庭經濟上的作用,而忽視了他們對於孩子心靈成長的作用。對於大多數女孩來說,父親是她們最早接觸到的男性,父親身上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特點影響著她們對異性的看法,父親能否給予足夠的陪伴,也決定著她們心中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

如果一個女孩在遇到困難時最先想到向父親求助,也證明在她的眼裡,父親是值得被信任的。

2

父親的規矩是假的,愛才是真的

北京人愛講規矩,這是老一輩的傳統。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家庭,最不缺的,也是規矩。但是做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常常忘了一件事,愛與規矩,到底哪個重要?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提及,教育孩子應該:“放開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城南舊事》裡,小英子的父親本也是一個強調規矩的父親。常常這樣教育她“喝湯不要喝出聲,窣窣窣窣,最不是女孩家相,舀湯時,也不要把碗碰得叮叮噹噹響……”

英子聽完這些,安靜了一會兒,可隨後因為心急踢球,就“喝湯出了聲,舀湯碰了碗”,父親也並沒有說些什麼。

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規矩是假的,愛是真的。

很多父親不能夠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全然是在於放不下當父親的架子。以為父親的威嚴靠的是板起臉與惡狠狠的懲罰建立起來的,其實全然相反。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在林徽因只有六七歲的時候,就常常以平等的語氣與她書信來往,這讓林徽因從小樹立了一種自尊觀念,也同時拉近了父女間的關係。

在小英子眼裡,父親也是個平易近人,熱愛生活的男人,每天回家都快樂地抱起自己的孩子,邊哼著歌邊澆花。父親的花養得好,院子裡大盆的石榴和夾竹桃,秋天到了他還要買很多菊花。在書中,林海音寫到:“陳家的伯伯說:老林,你這樣喜歡花,所以你太太才生了一堆女兒!”

雖然英子一犯錯誤,媽媽就喊著:“回頭讓你爸揍你。”但其實英子唯一一次被爸爸打,就是因為上學賴床。在英子父親的眼裡,明知是錯的驕縱不可以被助長,但出於天性的好動頑皮都是可以被原諒的。這在舊社會的“父親們”裡,英子的父親已經算是寬容的做派了。

父親對英子天性的保護,讓英子作為兒童的善於提問、敢於質疑、敏於洞察一切的靈氣得以保存。父親對於英子學習問題上的嚴厲,讓英子養成了勤奮好學,堅持早起的習慣。

慈威並濟,是明智的父親都有的共同特點,尤其在教育女兒上,更需要把握好尺度。

黃磊在談及對多多的教育時,曾說,在許多事情上,沒有必要限制孩子,更沒必要以恐嚇的方式給孩子立太多規矩。他常常把事情的結果告訴女兒,以平等的態度尊重女兒,讓女兒做出自己的選擇。這才是真正的父愛。

3

得到父愛的女孩,都特別勇敢

王小波說,一個女孩子來到人間,應該像男孩一樣,有權利尋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假如我是他的父親,我也別無所求了。

在小英子身上,有許多新女性的特點:敢於反抗,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愛打抱不平。

當英子看到自己的朋友,唱花鼓戲的小女孩在商店被小夥計逗著玩時,英子有說不出的氣惱,於是插著腰問:“憑什麼?”

當母親一再阻攔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子交流時,英子卻能看出瘋女人的美麗和溫柔之處,並偷偷和她成為了朋友。

當自己的盜賊朋友被警察抓起來,宋媽讓英子長大寫書,寫小偷是多麼壞時,她想的是,“我不!我要寫的是,我們看海去。”

在英子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傳統女孩必要的聽話、順從、溫文爾雅。

小英子的父親是怎樣教育她的呢?

文中曾有這樣的描述,父親病重時,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於是想要鍛鍊英子的膽量,讓英子獨自把錢寄給在日本的叔叔。

英子有些膽怯,於是父親鼓勵她:

“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很多事,將來好幫著媽媽。”

“闖練,闖練,英子。”

當英子害怕上臺發言時,父親這樣對她說: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父親與母親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不同的。當強有力的父親以身作則,並給了你堅定的鼓勵時,這對於一個女孩兒來說,就是一種“來自強者的認可”。在一個孩子蛻變的節骨眼上,這種認可甚至比脈脈不捨的溫情更加重要。

即使後來“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也能淡定對自己說一句:“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英子的勇敢,正是來自於父親的愛與鼓勵,被父親認可的女孩註定是與眾不同的。

美國密西根大學曾進行過一項抽樣100例,為期50年的調查,調查的主題是:良好的父親教育,對於女兒的智力發展、情感形成以及身體健康有怎樣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63%的女孩,因為在童年時得到父親的關愛,長大後遇到挫折時心理自愈能力更強。69%的女孩,認為自己的自信心更多來自於父親的讚揚與鼓勵。

由此可見,一個合格的父親在女孩的成長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後來,林海音說:“父親的死,給我造成一種倔強,細細想來,這些性格何嘗不是承受於我那好強的父親呢?”

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林海音

長大後的林海音生活興趣廣泛,在工作中勇挑重擔,對待親朋不計犧牲,慷慨助人,這些性格特點也正是受到了父親的正面影響而致。她雖為女性,卻有著獨特的眼光和理智的心態,回到臺灣後,不僅筆耕不輟地寫作,在培育新人和興辦刊物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林海音正是那個從未以性別限制自己,傾盡一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女人。我想,每當她遇到困難時,也許都會想起父親堅定地對她說:“女兒,不要怕”。

假如林海音的父親能夠看到她後來的成就,也會自豪地對自己說:“看到女兒得償所願,我這個做父親的,也別無他求了。”

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提供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