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國:新野如何破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時期、新關口、新機遇,如何破解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經驗和新方法,一直是中國經濟學界關注的焦點。楊建國,《老楊會客廳》創始人、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扶貧創客計劃推廣大使,中國(河南)自由貿易實驗區研究院研究員,環球網特邀評論員。作為產業領域研究專家,楊建國在產業集聚、鄉村振興、招商引資、縣域經濟、跨境電商等領域頗有建樹。2020年8月6日—7日,楊建國帶著尋找縣域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初衷,再次來到了“百里平川”的新野。在新野縣委書記燕峰、縣長趙紅亮的陪同下,楊建國先後考察了鼎泰高科、新正方電子、明迪玩具、利博精密傳動、金輝鋁業、肉牛產業集聚區、大河農莊和裕康面業等企業。“多點支撐、多元發力、創新驅動、高成長性、品牌帶動、集群發展”,一個個關鍵詞讓楊建國實實在在感受到新野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平地起驚雷”的成功實踐。在楊建國看來,新野縣通過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發力,堅持產業為基,做強龍頭引擎,強化縣域治理“三起來”的支撐;聚焦農業農村,築牢縣域治理“三起來”的底盤;深化改革開放,激活縣域治理“三起來”的活力,找到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本號今天特別轉發鳳凰網文章《楊建國:新野如何破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起看看楊建國眼裡破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野答案”。

上週,筆者赴河南省新野縣,考察包括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在內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

距離上次來新野,已經過去了五年。這五年,剛好是河南產業集聚區和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走到高質量發展新時期的五年,也是農業大省的河南向農業強省加速發力,開啟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時期的五年。

新時期、新關口、新機遇,當然也需要新模式、新經驗和新方法。也正是帶著尋找新模式的初衷,再次來到了“百里平川”的新野,而在前後橫跨五年的對比下,這裡也確實在縣域經濟發展上做到了“平地起驚雷”。

獨角獸、高成長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的新野路徑

新野有全球市場佔有量第一的“獨角獸”企業?

考察新野縣產業集聚區時,很難不被集聚區內的鼎泰高科,以及正在火熱建設中的鼎泰高科產業園震撼。

自主研發的自動研磨機填滿廠區,極高的裝能裝備水平,月產超3000萬支PCB微型鑽針,全球PCB微型刀具細分行業排名第一,鼎泰高科正是當下河南縣域經濟中極為稀缺的“獨角獸”企業。

談到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重點強調,強化龍頭帶動,讓縣域經濟的筋骨強壯起來。

如何培育、壯大內生型的縣域龍頭企業,打造更多細分行業的全國冠軍、世界冠軍,是河南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的關鍵命題。

而仔細探尋鼎泰高科的發展路徑,企業的命運,其實與河南產業集聚區發展高度同頻。個體、企業的壯大,其實也內置於整個河南縣域經濟結構性轉型升級大戰略、大方向中。

2006年,鼎泰高科返鄉創業。隨後不久,河南開啟產業集聚區戰略,鼎泰高科可以說是第一輪產業轉移、返鄉創業大潮中的先行者。

經過幾年穩步發展,同時企業在智能裝備研發、製造上的不斷髮力,鼎泰高科逐步走上產業鏈價值的高端,同時產銷量和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2017年,是鼎泰高科另一個關鍵時間節點,新上了中大鑽項目和智能製造設備。而這也與河南在新常態下強調的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的部署有關聯。

再之後,就是2019年啟動鼎泰高科產業園項目,項目計劃分三期高水平建設年產8.4億支PCB微小鑽、中大鑽的先進製造生產線和年產500臺套工業機器人的智能製造生產線。

鼎泰高科發展“三部曲”,其實也正是新野縣域經濟發展的三部曲,也是河南縣域經濟發展的縮影。

鼎泰和新野的經驗,告訴我們,要緊跟時代趨勢,要有恆心和耐心,要堅定不移地緊抓創新驅動,縣域和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是同呼吸、共命運的。

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過程中,真正重要的是發現、培育這樣的企業,用持之以恆的耐心和投入,來讓龍頭在縣域內生。而這不是當下一些縣域短期投機型好大求快的招商引資所能提供的。

如果說,鼎泰高科是新野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獨角獸”,那在這之下,則是一批高成長、高效益、高技術含量的企業矩陣,而這幾乎註定了未來幾年新野縣域經濟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性增長。

新正方電子智能玻璃、明迪玩具產業園、利博精密傳動、金輝鋁業,6家企業成功創建為高新技術企業,21家企業入選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這批新企業矩陣的共同特質就是: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

這種多點支撐、多元發力的產業格局,也得益於近年來,新野縣強力實施“兩輪兩翼”戰略,在科技創新上做加法,在落後產能上做減法,推動光電電子產業向高端智能化邁進。

除了強調創新驅動,新野經驗的另一個關鍵詞是:迴歸經濟,而且是以人才迴歸,特別是產業領軍型人才迴歸,引領項目迴歸和發展。

考察中瞭解到,新野已經系統實施“新野英才計劃”有些年份,提出建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四支隊伍。

特別是以組織實施產業領軍人才(團隊)、重大科技專項等為突破口,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的科技領軍人才。

這種“人才+項目”捆綁引才模式,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項目、發展一個產業”,為新野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動能。

品牌化、集群化、聯合體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野路徑

7月,河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召開。以本次會議為標誌,河南推出系統性地推動河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方案,河南也邁入了以大產業思維推動現代農業強省的新階段。

而在這份新方案中,產業化,或者以“大產業”思維,成為了貫穿河南方案的主線,包括三鏈同構、全產業鏈融合,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以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為載體等等。

而這些關鍵詞,都能在新野縣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中找到。

提到新野農業,不能不提到一連串國家、省級品牌平臺,包括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肉牛產業化集群示範區、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等。

而這些品牌平臺為新野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最佳的抓手。而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集群化、園區化發展,也成為了新野路徑的關鍵。

除了品牌化平臺,新野還培育形成了一批龍頭企業,包括科爾沁牛業、裕康面業、富民花生、同星糧油等,實現了河南省長尹弘強調的三鏈同構:以龍頭企業拉動產業鏈,以特色產品提升價值鏈,以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

新野農業高質量發展另外一個關鍵是:農業產業聯合體。這方面,以裕康面業為典型代表。

2019年3月,裕康面業發起,聯結南陽裕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野天辰雲農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新野裕康小麥專業合作社等11個單位,成立新野縣裕康面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聯合體成員業務分佈涉及新野縣沙堰鎮、城郊鄉、新甸鋪鎮、宛城區瓦店鎮等河南省內數個地區,業務涉及國內數個省份。聯合體業務範圍涵蓋小麥種植推廣、農機服務、小麥收儲、物流配送、小麥加工、銷售、電子商務、技術信息服務等。現已形成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為基礎,科研單位和企業組織為支撐,通過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形式,形成了關聯緊密、分工明確、鏈條完整、利益共享的緊密型組織聯盟。

通過產業聯合體這種形式,新野成功推動了農業產業鏈的延鏈增值行動,以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為載體,推動前端向原料基地延伸,後端向精深加工拓展,進而帶動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可以說,新野通過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平臺為統攬,把保障糧食安全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新野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總之,通過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發力,新野堅持產業為基,做強龍頭引擎,強化縣域治理“三起來”的支撐;聚焦農業農村,築牢縣域治理“三起來”的底盤;深化改革開放,激活縣域治理“三起來”的活力,真正通過持續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找到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作者: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