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教師節,怎麼這麼不快樂?看完這篇文章,希望給你一點鼓勵

教師節當天,發現好多微信都在強調“另外一種調子”。例如:

越來越少人當老師;

教師節並不快樂;

教師節就是教育教師的節日;

最多的,是埋怨教師節不放假……這些,的確是眼睜睜的事實,但也只是我們所見的一個角度,一隅局部。倘若我們一味沉浸在這樣的氛圍裡,真的有助於解決問題?更何況,還有更需要我們去關注,去發現的美好,為什麼不書寫?

我,分明地看到了另外一種與眾不同的教師氣象。從我的工作說起……

這一學年,學校安排我帶一批大三師範生,講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法”。課堂上,看得真切,清晰地發現當代青年教師的精、氣、神。

上課了,學生們,更準確說是一個個成年人都特別認真:做筆記,提問題,參與互動,絕對不輸給我們眼中的優秀小學生。我心裡歡喜,我知道他們都是未來的教師;課中研討,學生們自發自覺地呈現各種觀點,激烈與熱情並重,我為其點贊,他們都是未來的教師;課後還有十餘個大學生自發留下來,討論著下節課該上什麼,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希望,還做了過往學習內容的回憶與比對,學生們對下節課也抱著極大的期待,好欣慰,他們都是未來的教師。

我從未來的教師們身上看到了一種非常可貴的、久違的力量。我熱情地期盼,這樣一批年輕老師走向崗位,會帶來教育的全新格局。我也知道,青年教師太需要引導了。他們非常需要全社會給予他們從教的正能量。這裡的全社會,包括懂教育的老教師,工作中的“灰調子”存在著,不過可以更多隱藏;包括學生的家長,可以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關愛、包容;包括社會的各種言論、語調、環境,讓青年從教有更多的自信。

這個教師節,怎麼這麼不快樂?看完這篇文章,希望給你一點鼓勵

回想九零年代初,我第一次走上崗位的那一年。非常幸運,學校給我安排了幾位老教師做我的師父。特級教師姚瑾,名師李湘蘇、陳明義,之後,福建省著名特級教師陳景松校長也成為我的導師。多麼慶幸啊,剛走上崗位,什麼都不懂,總是犯錯。但是,師父們總是寬容我,悉心指導我,從來不說辛苦。記得有一年開學,接到任務要執教公開課,教師節時還在磨課,課題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因為我是新師,基本功很差,所以師父手把手教,細到每一個手勢的抬舉,每一處板書的安放,和學生的眼神交流……

還記得入職前的暑假,師父姚瑾就讓我提前備課,設計,暑假裡隨時可以到師父家裡,可以提出問題,當然要帶去手寫的教學設計,要檢查學習結果。就在九月開學前,我已經在師父的指導下,把整冊教案全部打磨完畢。

這,就是一種溫暖的教師教育,這就是年輕人需要的引導方式。

很有意思的是, 2020年的教師節,過得極為相似。由於還在疫情防控期間,教師節前一天,在工作後的夜晚,我和一所名優學校的語文教師進行遠程教研,開展“教師技能賽——片段教學”的專項輔導。就在這樣的一個屬於教師的節日裡,學校語文老師集中在教室,兩位老師做了現場展示,我和師門裡的兩個年輕徒弟進行遠程觀摩與點評。我們用這樣的方式過節,一樣過得歡快,沒有人感覺辛勞,大家都說“收穫大”,都覺得這是“很有意義”。

冥冥中,20多年過去了,教師節帶給我們的,多是如此甜美的回憶……

教師節後,我們發出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轉起!

請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鼓勵!請給予在職在崗的老師更多的自信!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像鍾南山等民族英雄學習,在自己的崗位上踏實努力,不求做出一番成績,只求無愧我們的責任與擔當。

(作者單位: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教師節##教師待遇#

歡迎關注@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更多教學方法可點擊專欄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