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宋詞和唐詩是文學史上的兩株並蒂蓮,如果說唐詩是一位風流倜儻詩酒流年的翩翩美少年,那宋詞就是纏綿悱惻悽美絕倫的深宮俏佳人。


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從"春花秋月何時了"到"小園香徑獨徘徊",從"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到"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從"楊柳岸曉風殘月"到"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那轉折起伏長長短短的句子極富音律美,動人心扉,讓人情不自禁沉浸其中,不知今夕是何年!這裡就包括那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蘇軾。

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蘇軾(1037-1101年),北宋大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蘇軾對詞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開拓和變革,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無論是內容的拓展,還是形式的新化;無論是風格的突破,還是人生的超越,蘇軾都以其極大的熱情、卓越的才能進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蘇軾的改革,極大的提高了詞的藝術品位,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的音樂性,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獨立的抒情文體。

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把詞引入文學殿堂,而不僅僅侷限於“才子佳人”的小兒女情懷。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樹立了詞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進了宋詞的發展,使宋詞進入鼎盛時期。

這就是蘇軾對詞所作出的最傑出的貢獻,至今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水調歌頭》這首詩是蘇軾思念自己的弟弟時而發出的感慨,人生中無不散之筵席,明月千里寄相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曲明月,千里寄相思

秋天,註定是與相思傷情有染的季節,落葉就是那婉轉悽美的憂鬱小調。那一片片枯黃蕭蕭揚起隨風漫天飛舞飄蕩最後悠悠然落地成殤。


心中不禁鬱鬱寡歡悵然若失,離殤別情油然而生。在中秋佳節之際,這樣的歌曲是否讓你想起了誰?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最終,這個超然的詞人,在清貧苦澀的時光裡,找到了平生快味。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無慾無求,無風無雨,雲淡風輕,與山水為伍,與日月作伴,安然地度過餘生。這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