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江橋抗戰的八路軍將領

參加江橋抗戰的主要是東北軍黑龍江省地方部隊,戰役失敗後,大部分守軍進入蘇聯,輾轉回到新疆,一部分進入關內,其中有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併成為著名的指揮員。

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關敬陶”,是真有其人的,關敬陶的原型叫王溥。

參加過江橋抗戰的八路軍將領

著偽滿國軍早期軍服的王溥,王溥也是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的主角關敬陶的原型

王溥,原名王彥東,1908年生於遼寧興城,中學二年,棄學從戎,考入了東北軍步兵教導隊,還沒有畢業就被分配任少尉排長。1925年12月,被送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後留校任瀋陽東北陸軍軍官教導隊第七連上尉連長。1930年,王溥考入東北講武堂高等軍學研究班,畢業後繼續留校擔任教官並晉升少校。

九一八時,王溥去北平見張學良請纓抗日,張學良見他抗日心切,就派他回東北,到馬占山部任職。王溥離開北平,化裝潛行,幾經輾轉,歷盡艱辛,於1931年10月到馬占山部任少校副官,其時黑龍江省軍民抗日如火如荼,王溥參加到江橋抗戰等對日作戰中,表現得英勇而機智。

1932年2月,馬占山降日。日偽當局為防止馬占山再度抗日,將原來的抗日軍官分散調離,王溥被調到瀋陽偽滿軍官學校任中校教官。不久,馬占山再組黑龍江抗日政府,但王溥遠離馬占山,只能隱忍潛志,等待時機。1936年,王溥隨日偽軍進關,任駐保定日偽警防3縱隊第6區隊上校區隊長。

1938年初,晉察冀軍區敵工部部長厲男化裝與王溥會面,講明黨的抗日主張和統戰政策,王溥反戈抗日,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這時正是日軍十分猖獗的時候,王溥在敵人心臟保定起義,震動了整個華北,對侵略軍是一個沉重打擊,在軍事上改變了平漢線北段敵我力量的對比。

1938年8月11日,王溥起義部隊被晉察冀軍區正式命名為晉察冀軍區遊擊軍,王溥任司令員。1939年,王溥加入中國共產黨。

百團大戰中,王溥奉命率軍破壞平漢路新樂至望都方順橋段,全長70餘公里的鐵路。1939年11月16日,遊擊軍在河北曲陽被日軍包圍,幾經激戰,警衛連只剩下王溥和12名戰士。機槍手中彈犧牲,司令員王溥接過機槍向敵人掃射,自己也受傷五處,不能行動。他命令警衛戰士趕快突圍。王溥的手槍裡只剩下三發子彈,向敵人射出兩發後,把最後一發留給了自己,壯烈殉國。

王溥是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解放後,王溥烈士的靈柩遷葬於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聶榮臻元帥評價王溥:“英勇作戰,光榮殉國的王溥,曾經敵寇壓迫,在冀東偽警防隊經歷痛苦,閱盡敵寇黑暗野蠻的奴隸宰割、脅制謀害,視敵寇對我國同胞橫加凌辱淫掠,憤而高舉義旗,反戈抗日,回到祖國戰場上來為保衛民族保衛邊區而不斷奮鬥,終於流進了最後一滴血,灑在他所熱愛的祖國的山上……”

“臨汾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赫赫有名的部隊。當年攻臨汾城,我軍二十四旅旅長王墉光榮犧牲。王墉旅長也曾參加過江橋抗戰。

參加過江橋抗戰的八路軍將領

王墉,1915生,黑龍江省拜泉縣人。1928年,入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學習。九一八事變,只有16歲的王墉,棄學從軍,參加馬占山部隊,投入江橋抗戰。後來隊伍被打散,王墉回到拜泉,家鄉拜泉已被日軍佔領,王墉被迫流亡關內。

在北平,王墉加入東北流亡學生組織“東北青年救亡會”和共產黨領導的“民族解放先鋒隊”,在東北大學土木工程系勤工儉學,同時擔任平津學聯的地下交通。1936年4月,王墉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被國民黨北平當局逮捕,關在草嵐子監獄,11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937年1月,到太原,參加了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

全面抗戰爆發後,王墉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轉戰於晉東南,歷任沁源縣公安局長、沁縣遊擊大隊長、遊擊十五支隊支隊長、營長、決死一縱隊政治部組織幹事、縱隊司令部偵察科長、二一二旅五十五團團長等職。多次率部參加反“掃蕩”戰鬥,屢戰屢捷,戰功卓著。1941年1月28日,在洪洞縣的楊家掌殲滅戰中,創造了遠距離奔襲、全殲敵、無傷亡的模範戰例。1942年2月,二一二旅的3個團縮編為五十四團,王墉任團長。6月,王墉指揮柳寨伏擊戰,全殲日高橋中隊,迫使敵撤出良馬、府成兩個重要據點,使嶽南嶽北連成一片。然後遠距離奔襲於翼城、曲沃、浮山等縣。1945年初,王墉率團來到中條山地區,建立了太嶽第五軍分區,任副司令員,後任司令員。

抗戰勝利後,王墉率部參加解放戰爭,縱橫馳騁於晉南各地。1947年8月,調任第八縱隊二十四旅旅長,參加了三打運城戰役。

1948年3月,在徐向前指揮下,王墉率部參加解放臨汾戰役。臨汾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最早的城市攻堅戰。王墉二十四旅攻佔了堯廟敵飛機場控制了城北興隆殿制高點。21日,王墉旅長冒著敵人的炮火,到前沿觀察,不幸被敵彈擊中頭部,犧牲在臨汾城下。

參加過江橋抗戰的八路軍將領

李鍾奇原名李連芳,1913年12月出生於遼寧建平。1931年初到東北講武堂第11期騎兵科學習,並參加了反帝大同盟。

1931年9月19日上午,在瀋陽東北講武堂的李鍾奇與校友李士廉、張鵬飛不顧上級不抵抗禁令,砸開武器庫,拿起武器抗擊日本侵略者。失敗後,這些人組編成抗日義勇軍,李鍾奇任支隊長,輾轉北上,參加了江橋抗戰。

在江橋戰役中,李鍾奇奉命深入敵後拔除日軍據點,阻止敵軍增援部隊,配合正面防守。經過激烈的爭奪,李鍾奇部摧毀了日軍的部分據點,繳獲一批武器和物資,勝利地完成了任務,受到通令嘉獎。戰鬥中李鍾奇腿部負傷。

江橋抗戰失利,李鍾奇進入關內,1933年5月,在張家口加入馮玉祥的抗日同盟軍,任騎兵支隊長兼參謀長。9月,入東北軍騎兵第五旅,任騎兵連長,從事中共地下工作,多次為紅軍購買通訊器材和醫療器械及藥品。

1936年9月,李鍾奇帶領警衛員出席紅一軍團紀念九一八大會,東北軍得知後準備逮捕李鍾奇。李鍾奇帶領12人通訊偵察班奔向紅一軍團,由於遭到東北軍圍追堵截,僅剩3人到達陝北根據地。軍團政委聶榮臻和代軍團長左權派李鍾奇擔任騎兵團參謀長。李鍾奇1936年10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紅軍改為八路軍,紅一軍團改為一一五師,原騎兵團改為騎兵營,李鍾奇為代營長,成為八路軍中為數不多的騎兵的專科生。平型關大戰中,李鍾奇騎兵營的任務是搶佔倒馬關,然後向淶源挺進,相機奪取淶源縣城。李鍾奇部隊經過一天一夜急行軍到達倒馬關。這時日軍已爬上長城。李鍾奇以一個排的兵力封鎖日軍碉堡,以兩個排的兵力向城牆北之日軍猛攻,打退了日軍的幾次衝鋒,圓滿地完成了奪取倒馬關的任務,有力的掩護主力部隊消滅平型關之日本侵略軍。

平型關大戰之後,李鍾奇參加奪取曲陽、唐縣、完縣、滿城戰鬥。

1938年8月下旬,冀察熱寧軍區成立,李鍾奇任參謀長。

在長期的戎馬生涯中,李鍾奇身經百戰,六負重傷。在河北沙峪戰鬥中,他背部脊椎骨右側被炸成一個鴨蛋大的窟窿,又流血又冒氣,呼吸已非常困難,鄧華政委都給他找來一口棺材,準備後事了。但是,李鍾奇被運送到開灤煤礦醫院,一個月後,他神奇地歸隊,被稱為“打不死的參謀長”。

1939年6月,李鍾奇去延安馬列學院學習,1940年畢業後返回晉察冀軍區任騎兵團長,1943年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陸軍中學總隊長,1947年5月任晉察冀幹校副校長,1949年11月調軍委軍教局工作,1952年任軍訓部助理部長。1955年李鍾奇被授予少將軍銜,1957任訓練總監部副部長,1964年任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2003年1月11日,李鍾奇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參加過江橋抗戰的八路軍將領

陳大凡,遼寧省北鎮縣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時候,陳大凡在呼海鐵路海倫火車站當站長,他只有25歲,是中共黨員。馬占山組織江橋抗戰的時候,他帶領鐵路工人積極配合抗戰。並隨著海倫的失利,黑龍江省政府遷往黑河,陳大凡又帶著一部分鐵路工人成立了抗日宣傳隊,隨部隊來到了黑河。

1932年6月,馬占山任命陳大凡到綏濱當縣長,領導那裡的抗日軍民進行抗日活動。陳大凡雖然年輕,但是他表現出了非凡的領導能力,被馬占山所賞識。他受命後在黑河呆了一個月,挑選人選做好準備。一個月後,他帶著30多人離開了黑河,順著黑龍江下行,直奔綏濱。

以後他參加了由宋慶齡等組織的反帝大同盟及抗日大同盟、國內和平促進會等組織,組織了東北人民抗敵會,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和抗日統一戰線工作,並參加了我黨領導的平西遊擊隊的組建工作。

陳大凡歷任晉察冀軍區六分區軍事代表兼軍政分校校長、軍區獨立一旅一團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晉察冀邊區政府糧食局局長、工商局局長、黑龍江省主席、省委常委、北滿鐵路局局長、濟南鐵路局局長等職。1953年調任鐵道部行車安全監察室主任。陳大凡同志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人民鐵路事業無私地貢獻了畢生精力,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

因病醫治無效,於1993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