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助力基因編輯概念股大漲 A股相關標的有哪些?

財聯社10月8日訊,美股基因編輯概念股走強,截至週三收盤,基因編輯龍頭CRISPR Therapeutics漲11.35%,生物科技公司Editas Medicines漲7.93%,基因測序公司Invitae Corp.漲5.41%。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法國生物化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化學家Jennifer A. Doudna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脫氧核糖核酸(DNA)是重要遺傳物質,它呈螺旋互繞的雙鏈結構,在DNA鏈條上含有遺傳信息、具有某種功能的DNA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斷開DNA鏈條,對其進行改動,然後重新連接,就像人們寫作時編輯文字那樣。由於對DNA鏈條有剪斷操作,因此該技術被形象地稱為“基因剪刀”。

基因編輯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但曾經非常耗時,甚至難以完成。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可在幾周時間內改變生命的密碼DNA。

據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介紹,基於這項技術,研究人員能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並有望更改某些生物的生命週期。這一技術對生命科學研究產生了突破性影響,有助於研發新的癌症療法,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成為現實。

我國在基因編輯方面也有相關研究成果。

據北京大學公眾號2019年10月27日消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鄧宏魁研究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研究組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吳昊研究組合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題為《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患有艾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的研究論文。

這標誌著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移植,治療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由我國科學家完成。鄧宏魁課題組對運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白血病、艾滋病等血液系統相關疾病的臨床治療持審慎樂觀態度。未來的研究領域將著重於基因編輯效率和臨床應用安全。

雙鷺藥業:持有16.67%股份的美國ATGC公司擁有基因編輯和其它與轉基因兔生產相關的系列技術,系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完成轉基因兔的治療性抗體開發平臺(“RbTx”)構建即實現家兔人源化的研發團隊,領先國際上其它類似研發團隊至少2年以上時間。

冠昊生物:與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共同組建北昊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鄧宏魁教授曾與解放軍307醫院陳虎教授研究小組在Molecular Therapy 雜誌發表文章報導成功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造血幹細胞CCR5基因在體內實現抗HIV病毒效果。

東富龍:參股子公司上海伯豪已經構建了生物芯片、基因測序、生物標誌物篩選和驗證、基因編輯、分子檢測、生物樣本分析和生物信息技術平臺。

勁嘉股份:與中山大學抗衰老研究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 雙方在相互認可的“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等生物技術領域開展合作。

貝瑞基因:通過基因測序、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搭建覆蓋產、學、研、資四大版塊的生態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