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熱搜

上是時常可以看到章子怡給一些影視作品寫評價

給人一種她是一位“影視推銷員”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說呢?

5日,章子怡在自己的個人賬號中發佈一段短文內容就是評論十一黃金檔的《奪冠》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雖然她評價的鞏俐和女排精神,還有在日常中我們應該如何懂得和運用女排精神。

但是字裡行間總是透露著一種帶貨營銷的感覺。

這樣的感覺就像是在李佳琦薇婭的直播間看他們直播帶貨一般。

為你介紹著這個產品如何好,總讓你感覺下一步就是想讓你掏錢。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而細細看了一下章子怡的社交平臺內容,除了10月5日發佈的奪冠之外。她“推銷”的影視作品還真是不少!

Anglebaby的《摩天大樓》,還有秦昊的《隱秘的角落》,也為易烊千璽周冬雨得獎的《少年的你》應援過。

讓人感覺章子怡就是一位專業的國產影視作品的粉絲和一位資深的影評員一般。對於這些國產作品她似乎有很深的見解,不管是劇情、還是導演和敘述手法、亦或是她對演員的評價,似乎都給人一種她真的很懂行的感覺!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但是細細推敲起來,她似乎並不是將自己放在一個觀眾的位置,更像是站在一個比觀眾和這些影視作品從業人員都更高的位置。

用自己的方式在引導著大家,表達出自己對於這些作品的看法和見解。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我想這就是她寫出來的東西和影評最大的區別,她更像是在為一部劇做營銷,打廣告,但我想她應該也是沒有收錢的。

熟悉章子怡的人都知道,一提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國際章”這個標籤。誰都知道原本她是想走國際路線的,如今卻是為國產影視“代言”起來了。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讓人熟知的章子怡應該是那個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人,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個“影視推銷員”呢?

章子怡對於自己的野心是從來都不遮掩的,之前在芭莎慈善夜中章子怡站在C位邊,那十分露骨的將外套一脫露出半個香肩,明眼人都是能看出來她為什麼這樣做!

而這僅僅是她人生中野心展露的一件十分普通又正常的操作。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更讓人覺得章子怡這個人將自己的野心寫在臉上的還要說她和導演張藝謀之間的事情。

那是在《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在柏林電影節的頒獎典禮上,導演張藝謀帶著章子怡一起參加。在上臺領獎前,張藝謀再三囑咐章子怡說領獎時千萬不要跟著上臺。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按照一般慣例,重大的國國際電影節上,影片得獎都是導演上臺領獎,很少有演員上臺的,除非導演邀請一同上臺。

如果一般人聽到導演這樣說,肯定就是不會繼續跟著了。但是章子怡卻是穿著一身紅肚兜似的裝扮緊緊跟著張藝謀上臺領了獎,也在現場一舉成名。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臺上張藝謀不動聲色,下臺之後就指責章子怡是不知道低調,把自己的野心寫在了臉上。

人會變嗎?我想是不會的。

所以章子怡也依舊是把自己的野心寫在臉上的那個人!

不過是她的舞臺從銀幕、紅毯和領獎臺這些地方,暫時的轉移到了自己的對於那些影視作品的評價上。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如果在十年前就聽過了章子怡的名聲的人,應該都知道她“國際章”的稱號所包含的貶義。作為曾經的國內炒作第一人,她的野心和本事是共生的,野心在成長的同時,她的本領也就在一起成長。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至於為什麼如今的章子怡成為了一名類似“影視推銷員”的角色。我想用“演而優則導”這句話來形容應該是沒錯了。

人都是往上走的,章子怡也是如此。她似乎正想把自己從一個演員的身份開始往影視製作方面轉型。

其實她的野心大是從來都沒有變過,只是野心的方向變了。而很多人一開始看不清她野心的方向。


曾經把野心都寫在臉上的章子怡,如今為何成為了一名影視推銷員?


有野心,把野心寫在臉上,其實並不是一件完完全全的壞事。野心其實更像是催人上進的動力,有野心才會有新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