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行如何进行打坐?除了姿势,还要注意呼吸

儒家修行的第二种姿势,盘坐。这个就是儒、释、道三家通用的了。盘坐可以分为四类:单盘、双盘、散盘、垂一腿的盘坐。散盘,两条腿相互交叉的盘坐。垂一腿的盘坐,是一条腿取盘坐的姿势,压在另一条腿下面,而另一条腿取坐椅子的姿势,自然下垂。这两种坐法不大常见。单盘,指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面的盘坐。两个脚都放在上面的盘坐称双盘。按照佛教的说法,右脚放在左腿上的单盘,或双盘时先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的,称吉祥坐;左脚放在右腿上的单盘,或是最终左脚放在右腿上的双盘,称为降魔坐。

儒家修行如何进行打坐?除了姿势,还要注意呼吸

正襟危坐的要求,如坐姿、六松等,也就是对盘坐的要求,这里就不重复了。

第三种姿势,卧式。就像卧佛雕像那样蜷腿侧卧。一般提倡右侧卧,据说是因为心脏在左边,别压着心脏。再讲究点儿的,要头北、脚南、面西的右侧卧。为什么这样?有人说是为了与地磁线的方向保持一致,又说有种种优点,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是习惯右侧卧,有时候右侧卧累了,也会换个姿势改左侧卧,总之就是追求蜷腿侧卧。下侧的手放在耳朵下面,若是压的时间长手发麻,也可以放在嘴边,上侧的手自然伸开放在大腿上面。

儒家修行如何进行打坐?除了姿势,还要注意呼吸

卧姿的要领,虽然是卧,头顶的虚灵顶劲还得有,为了保持脊柱正直。顺便说一句,枕头的高矮要因人而异,你感觉头能放松,脊柱能放直,枕头的高度就是适合你的,没有一定之规。卧式最好是睡觉前练。但是睡觉前练卧式也有一个问题,搞不好会失眠。所以,卧式的静坐与睡眠之间最好有一段间隔时间。最好是练卧式之

前喝了足够的水,至少你不渴,身体不缺水。在身体不缺水的情况下,练卧式20分钟,收工结束,然后你会发现要上厕所小便,这就对了,起床上一趟厕所,回来不再练了,睡觉了,这个时候容易睡着,而且睡眠质量会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收工环节,就容易收不住,容易失眠。

以上说的是儒家静坐的三种姿势,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取其一种,也可以三种并行。比如说,晚上睡觉前练卧式,早晨起床之后用盘坐,白天上班休息的时候可以用正襟危坐。除姿势之外,还应该注意调节呼吸。古人的说法也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苏轼说:

儒家修行如何进行打坐?除了姿势,还要注意呼吸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道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效,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朱熹还有《调息箴》: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阖,如百虫蛰。氤縕开辟,其妙无穷。孰其尸之,不宰之功。云卧天行,非余敢议。守一处和,千二百岁。

苏东坡、朱熹所说的“观鼻端白”、“数出入息”,恐怕是受佛教的影响。《楞严经》卷五: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提,心常善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希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简单地说,所谓“观鼻端白”,就是把意念放在鼻尖处。也有人说鼻端指的是鼻子的根,就是两眉心的位置,恐怕是不对的。因为内家拳有“意守山根”的说法,“山”指鼻子,“山根”就是指鼻头两端。“观鼻端白”不是睁着眼睛去看,而是闭着眼睛用意念去观。闭眼,也称“重帘”,就是上眼皮耷拉下来,像放百叶窗似的,将上眼皮垂下来再观鼻端白,想着鼻子尖有一个白点,白而且亮,你闭着眼睛想办法去看鼻子尖的那个亮点,这叫“观鼻端白”。我体会,这种意念是为了将眼珠放正,好像没有别的更深奥的东西。

我理解,“观鼻端白”的作用相当于道教气功中的“观窍”,就是将意念放在特定的位置,以达到收敛心神的效果。道教气功里“观窍”的方法是很多的,常见的如大家都知道的意守丹田。与意念相关的调节呼吸的方法还有数呼吸,就是数呼吸的次数;或是随呼吸,用意念去观察自己的呼吸,吸气的时候意念随之进,呼气的时候意念随之出。呼吸的要求是,追求呼吸的细、慢、匀、长。

儒家修行如何进行打坐?除了姿势,还要注意呼吸

呼吸细,也许用另一个字更准确一些,轻,就是将呼吸调得越来越轻,最后你自己甚至感觉不到你在呼气和吸气了。这就是苏东坡借用《道德经》的说法“绵绵若存”。慢,放慢呼吸的节奏,但是不能憋气。还要讲究呼吸要匀,要自然呼吸。在这个基础上,追求呼吸越长越好,一呼一吸持续的时候越长越好。这是细、慢、匀、长。我觉得,这种对呼吸的要求,与道教气功的吐纳已经非常接近了,所以,儒家的静坐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健身静气功,因此“持敬可以强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