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加大支持,提升農業原字號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近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佈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012號建議的答覆》,針對代表提出的“給予農業原字號全產業鏈類項目資金扶持的建議”進行了回答。


農業農村部:加大支持,提升農業原字號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加大對糧食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加快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特別是支持農業原字號全產業鏈建設,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的二三產業儘量留在農村,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儘量留給農民,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鄉村產業振興。


一、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農業原字號全產業鏈發展


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創設支持政策、拓寬資金渠道,加快發展鄉村產業。


一是強化規劃引導。

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扶持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強縣。2020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20-2025年)》,要求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2018年,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個部門制定印發《關於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引導加工企業重心下沉,到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設立加工廠,提升玉米加工特別是東北地區玉米加工產品附加值,加快發展秸稈、玉米芯等綜合加工利用。


二是強化用地保障。

202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農產品深加工等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農產品深加工等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2019年,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允許各地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支持包括農產品深加工在內的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


三是強化信貸支持。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印發《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推動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適度競爭、有序創新、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2019年,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和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要求金融機構合理加大對重點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和重要特色農產品原料收購環節的信貸支持。目前,國家開發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66萬億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涉農貸款餘額4.83萬億元。


二、加大投入力度,推動農業原字號全產業鏈發展

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加大項目支持力度,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集群成鏈。


一是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安排中央財政資金50億元,支持各地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聚合主體力量,突出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全產業鏈打造,全價值鏈提升,建設50個地域特色鮮明、規模效益顯著、綜合競爭力強、示範帶動力大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二是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各地集成技術、集合主體、集聚資源,統籌佈局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功能,促進產業格局由分散向集中、發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約、產業鏈條由單一向複合轉變,發揮要素集聚和融合平臺作用,建成13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三是建設農業產業強鎮。

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90億元,支持811個鎮(鄉)聚焦鎮域主導產業,吸引資本聚鎮、能人入鎮、技術進鎮,建設標準原料基地、集約加工轉化、緊密利益聯結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發展壯大鎮域經濟。


四是建設冷鏈物流設施。

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安排中央財政資金50億元,在河北、山西等16個省(區、市),選擇鮮活農產品重點縣(市),按照“自主建設、定額補助、先建後補”的原則,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建或改擴建貯藏庫、冷庫、氣調庫等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


三、培育產業主體,發展農業原字號全產業鏈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實施新型農業主體培育行動,壯大經營主體,健全產業鏈條,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一是壯大龍頭企業隊伍。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開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工作,培育了一批經濟實力強、聯農帶農緊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省、市、縣也開展龍頭企業認定工作。目前,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1萬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542家,形成國家、省、市、縣多層級鄉村產業“新雁陣”。


二是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引導各地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壯大融合骨幹力量,把就業崗位留在農村。目前,全國創建培育超過6000個產業化聯合體,涉及農業企業8000多家、合作社2萬餘家、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21.5萬個,輻射帶動農戶1500萬戶,成為農民就業增收的新亮點。


三是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積極發展企農契約型、利益分紅型、股份合作型合作模式,將資源要素在農村進行整合,引導融合主體通過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產銷聯動、利潤返還等多種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目前,各級龍頭企業通過產銷訂單、土地託管、資產入股等方式,帶領1.25億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加強指導,加大支持,提升農業原字號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來源: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農村市場信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