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蚯蚓的逃生


雙節回家時間趕,就沒帶釣魚裝備。

巧了,沒準備的時候,恰有時間釣魚。

只有一根隨時帶的4米5短杆、3副線、一個漂。

連餌料都沒有,只能去土裡刨蚯蚓了。

在魚塘附近老房子邊上找了個土壤肥沃的角落,用木棍翻出些蚯蚓,才發現沒帶裝蚯蚓的東西。

隨便撿了一個大瓦片,中間堆少許土,將挖到的蚯蚓塞進土中。

瓦片平坦,但打小的經驗讓我知道,這樣放蚯蚓妥當,不會跑。

釣魚的間歇,目光偶爾落在瓦片和瓦片中間的小土堆上。

觸動很多。

用少量的土蓋住蚯蚓,就能把它們以瓦片為牢。

少量土給蚯蚓提供了一個暫時的安身之處。

儘管它們並不知道,這一片小小的安逸之地外,才是真正的穩妥。那裡有自由,有廣闊天地。

確實,坐在蚯蚓旁邊,在80CM的斜上方就能擁有上帝視角,能洞悉一切。

但假如把目光從瓦片中的土裡看出去,那又是另一個世界。

瓦片是一個很小的空間,瓦片中間的一堆土又要小上許多。小到隨便一點無法預料的觸碰,就會遭遇傾覆;小到一場小雨,就會變成令蚯蚓窒息的泥漿。

蚯蚓可以做出的選擇無非兩種。

一是繼續在土堆裡安靜等待,看會不會有什麼轉機。這種選擇似乎更加穩妥,至少能讓蚯蚓活得更久一點。

二是從小土堆衝出去,爬過乾澀的瓦片,冒著失水的風險,看能否重新夠到溫潤的土壤,獲得自由。

但蚯蚓很小,小到不知道瓦片外是什麼光景。這種選擇似乎是一種賭博,要麼更快結束生命,要麼博出個自由。

從常理來講,選擇二是一種更勇敢和更受人認可的姿態。

至少博了一把,而不是窩囊趴在小土堆裡等死。

但選擇二可能會遇到這麼個情況:蚯蚓從土裡鑽出來之後,被抓起上了魚鉤,立馬被拋入水中做魚餌一命嗚呼。

風險似乎太大了一點。

一時之間,即便是蚯蚓擁有了上帝視角,也不一定能把自己拯救於瓦片之牢。

看來,瓦片上一條蚯蚓的命運,最終還是取決於命運的天枰,看它朝哪一端傾斜。

但把一切交給命運似乎又有點不甘。那如果瓦片上的蚯蚓有了人類的智商,它應該怎麼辦。

危險近在咫尺,一條擁有人類智商的蚯蚓,它怎樣才能脫困?

悶著頭被動等待或許有最好的結果,但絕對不是最佳選擇,逃出瓦片之牢是唯一的出路。

釣魚人的手什麼時候抓下一條蚯蚓,是未知;釣魚人是坐在水泥地還是土埂上,同樣未知;但這是蚯蚓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即將面臨的風險。

答案似乎還是簡單。

首先,通過土堆的觸動頻率判斷釣魚人抓餌的快慢。

如果土堆裡蚯蚓還多,那就等待抓餌頻率變低時衝出去,那時會有最大的逃生空間,不會一鑽出小土堆就直接暴露在迫切的危險之下。

如果土堆裡蚯蚓少,那麼釣魚人抓餌之後,就是最佳的逃生時間,因為抓餌是會有間歇的。

其次,去瓦片下方尋找生機。

如果是土埂,那麼從瓦片下方鑽入土中更安全;如果是水泥地,躲在瓦片下方肯定要比躲在土堆中安全很多。

這種情節有些眼熟,很多電影裡主角逃出昇天,不就是這麼操作的麼。

當然,古人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中途肯定還會有運氣成分。

但即便沒法精準計算,有策略的逃離依然是最佳選擇,遠比躲在土堆裡等待命運的裁決好很多。

那麼,我們在股市,又怎樣去躲過"命運的裁決"呢?

我這幾年,買股票虧錢的時候越來越少,虧損金額也越來越小。賺錢的時候在變多,金額也在變大。

但說實話,回過頭來,總感覺自己是受了命運的垂青,多數時候都是運氣使然。

當一筆利潤落袋,回過頭看,一路上有許多陷阱,一個不慎就可能會遭遇重大損失。

在你踏上一條路之前,看到的是很大的必然性。

但你走過後回頭一望,其實純屬僥倖。

世事無常,人類能掌握的東西實在太過渺小。在時間面前,一切都是未知。

股價的漲跌,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有時候,我其實總會反思,怎樣去做、去選擇,才能在不可預測的未來面前佔據主動。因為當一個人站在當下的時間節點,其實就和瓦片上的蚯蚓沒什麼區別。

畢竟,沒有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或許,要做的不過就像蚯蚓一樣。

第一是知道風險存在於哪裡,比如公司會遭遇什麼比較糟糕的事情,投資可能會面臨那些可以預料及預料之外的壞消息。

第二是知道最壞的可能性是什麼,比如本金可能會損失多少,或者全部損失。

第三是主動出擊。有謀略地主動出擊,絕對比被動接受強上很多。如果有十個人在釣魚,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瓦片,上面有一小堆土,土裡有很多蚯蚓。綜合來看,主動逃跑的蚯蚓逃出昇天的概率,絕對是最大的。

股市,有時候也是這麼一場逃生遊戲。市場裡坑很多,把時間拉長,絕大部分個股最終都是不漲的,長線持有大部分是賠本買賣。

不管未來走向何方,去主動出擊謀劃,才是最佳選擇。

股市如此,人生際遇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條蚯蚓的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