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價格連漲4個月,都因你宅家打電競?

LCD價格連漲4個月,都因你宅家打電競?

LCD漲價的背後邏輯?

LCD漲價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從今年5月起,LCD價格連續大漲4個月,讓整個產業鏈動力十足。為何偏在時局動盪不定的2020年,LCD漲聲不斷?經過《國際電子商情》的走訪發現,關鍵因素在於供需結構的失衡。

1.疫情刺激消費端需求,LCD TV面板漲勢最猛

據市場觀察(表1),從產品類型來看,低端液晶屏產品的漲幅較大,約為20%-30%甚至40%-50%;尤其是32英寸的小尺寸電視機用液晶屏,8月均價已達到45美元,9月仍維持5美金上漲。43英寸和55英寸8月環比漲幅均超過2位數,均達到13.7%,9月分別再上漲7美金、13美金,分別報91美元、149美元。大尺寸方面,海外備貨保持旺盛,65英寸和75英寸9月均價上漲10美金,分別報200美元和305美元;而7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電視用液晶屏的價格沒有太大的波動。另外,應用在高端手機上的LTPS屏、AMOLED的漲幅很小或者沒有漲價。

至於10月份,預測LCD價格漲幅或有所收窄。數據顯示,10月32寸或上漲2美金;39.5英寸到43英寸漲幅將收縮至3美金;55英寸將回落至10美金以內;65英寸漲幅將收窄至5美金。

LCD價格連漲4個月,都因你宅家打電競?

一位國產LCD大廠發言人在接受《國際電子商情》採訪時表示:“LCD TV面板價格持續攀升,這與疫情有較大的關係。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沒辦法外出娛樂,消遣就靠電視機、PC、遊戲機。中國大陸復工復產後,傳統家電市場迅速回暖,快速消化LCD產能,僅電視就消耗80%以上LCD產能。但又由於疫情期間大部分工廠經歷了持續1-2個月的停工停產,LCD產能受限,導致面對市場爆發時沒有充足的產能應對,最終引發市場連續4個月的缺貨漲價。”據她表示,目前該工廠保持著滿產的狀態。

“但我認為,隨著技術提升,以及8K高清電視、電競市場的推動,電視尺寸將朝大屏化趨勢發展,會更滿足與終端消費者的娛樂需求。並且抗疫又是一個長期且反彈的過程,宅經濟會繼續發展,終端消費市場有望消耗更多面板產能。”上述發言人樂觀表示。

2. 產業發展回調,去年底已開始醞釀

事實上,LCD的上一輪漲價週期是在2016至2017年,從2018年開始其整體市場價格就持續下跌,甚至在2019年個別類型已經跌到了材料成本以下,全行業出現普遍性的經營性虧損。由此去年以來,LCD廠家一直都在謀劃提高利潤率。

一位從業者爆料稱,迴歸合理價格區間是去年面板廠家討論最多的話題。有的廠家針對嚴重虧損的產品做出了減產甚至停產的決定;有的廠家醞釀漲價,但因疫情緣故,下游需求暫時被抑制,漲價被延後。直到4月份疫情受控後,全國復工復產,5月中下旬液晶屏價格開始上漲。

而上文的國產LCD大廠發言人也表示,其實他們公司內部在今年初就已經預測到這波漲價潮,並推測至少會延續到今年底。

“這種價格回調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另外一位業者表示,“總不能‘又想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吃草’,擁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才能刺激整個產業向前發展。”

3.日韓企業產能退出,供貨失衡

事實上,2018-2019年LCD市場價格持續下降,是因為中國LCD行業加速崛起,大批本土廠商湧入,讓全球液晶面板產能在幾年間實現翻倍增長,卻沒有合適的應用市場去消化。產能過剩的結果就是供過於求,最終令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低迷。

在此背景下,疊加2020年疫情影響,日韓LCD企業經營負擔進一步加重,液晶面板生產上難以盈利,不得不宣佈退出液晶面板業務。

例如,2020年6月日本三菱電機宣佈旗下子公司(MDTI)將在2022 年6月結束TFT-LCD模塊(面板)生產,終止LCD生產業務;8月,夏普買下的JDI白山工廠位於日本石川縣,用於生產智能手機的液晶面板;9月初,三星顯示將蘇州LCD生產工廠的一大部分股權出售給了TCL技術集團旗下的星光電子技術公司。還有LGD不僅已退出部分產能,並已宣佈將在2020年關閉韓國本土的產線。據諮詢機構DSCC預計,2020年Q1至2021年Q1僅韓國LCD產能佔比將從19%降至7%。

值得一提的是,有業者分析,鑑於韓企善於使用“吃透舊技術紅利—高價拋售—開發新技術”的循環發展模式,2020年退出LCD產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趁著中國LCD廠商的大舉擴張,韓企將自己的LCD面板產線趁熱脫手,淘汰產能變現以榨取其最後的價值,從而轉型至更有利潤優勢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如顯示屏更輕薄、色彩顯示更佳的OLED等。例如,三星憑藉先發優勢已經拿下OLED市場超80%的份額。

從產能角度來看,日韓大廠陸續推出LCD賽道,短期內必定降低了部分產能,一定程度上誘發了市場價格波動。長期來看,日韓LCD產能部分被中國廠商收入囊中,加上近年來的投資動作頻頻,總體產能肯定會恢復如前、甚至超越從前。只是如今擴產佈局還需要時間,多少都會引起供貨失衡,業界需要謹慎看待。

LCD漲價何時休?

LCD產業發軔於美國,隨後逐漸往日韓、中國臺灣等地遷移。如今中國大陸產能佔比已在2020年Q1達到52%,並出現了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為代表的LCD領頭羊,同時京東方、惠科、華星光電等廠商的產能佈局也已經基本完成,產業整合已是一種必然。

因此,上述發言人認為,今年漲價潮的休止將取決於國內大廠的產能恢復情況。

一方面,韓國企業退出LCD賽道,國內大廠跑馬圈地、建廠擴產的動作加大。受訪企業相信,儘管LCD的賣點可能不如“新貴”柔性屏,但它在傳統家電市場需求依舊堅挺,值得持續投資。TCL華星開發中心總經理趙斌也曾公開表示,下一代顯示技術4-5年就會比較成熟,但產品商業化可能要等到十年以後,“這十年間應該還是LCD佔主流”。

另一方面,中國LCD產業不存在卡脖子的風險,整體是可控的。在中國大陸地區,到2021年建設完成的、能生產32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的高世代生產線,將達到21條,產線佈局佔到了全球約三分之二(表2)。從產能佔比來看,2019年中國大陸佔到全球的42%,今年將達到51%,明年則會繼續攀升至63%。

LCD價格連漲4個月,都因你宅家打電競?

當然,建廠擴產不能一蹴而就。上述發言人對《國際電子商情》表示,產能恢復的過程中預測還會產生幾次價格波動,大漲價時也有可能將成本轉嫁於下游廠商或消費者,需要持續關注。

少年,國產LCD發展就靠你打“電競”了!

隨著千禧一代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內循環的主力,他們所熱愛的娛樂市場日益崛起。對於LCD廠商來說,電競經濟將會是下一個市場驅動力。

2019年,“電子競技員”成為政府官方認可的新職業、中國電競俱樂部再奪英雄聯盟S9全球總冠軍,政府、資本、品牌在期間的投入越來越多。儘管疫情對2020年初的電競行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但線上直播、宅經濟又為電競行業打開另一扇窗戶。8月,北京市集中推出“電競北京2020”活動,甚至結合新一代通信技術啟動了“5G雲電競產業聯盟”,孵化並推進本土電競項目。

受益於此,疫情之下電競LCD出貨量不減。京東方數據顯示,京東方Q1液晶顯示器商用市場需求下滑,但採用廣視角、鎖定電競市場的液晶顯示器面板穩定增量。

同時,目前已有多家本土面板大廠深耕電競LCD領域,不僅提供面板、整體方案,還支持定製化服務。以電競顯示器為例,主流的顯示器品牌從2016年開始,陸續發佈了大量的電競(子)品牌,例如:華碩的ROG電競,宏碁ACER發佈的掠奪者、惠科HKC推出的螞蟻電競、明基BenQ的ZOWIE電競品牌、冠捷AOC發佈的愛攻電競品牌,不一而足。

“現在但凡和‘電競’標籤相關的產品售價都很高,並且願意為遊戲以及遊戲周邊產品掏錢的年輕人比比皆是。”上述發言人表示,“所以無論是2B還是2C市場,電競屏幕都將會是本土面板廠家的兵家必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