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上的金童玉女們——朱軍紅印象

圖片

上海鋼聯和鋼銀電商的創始人朱軍紅是這個系列中為數不多的To B創業者,也是目前唯一從體制內“下海”的創業者。這年頭,To B的不好乾,名氣遠沒有To C的來得響亮。

圖片

朱軍紅1988年畢業於華東冶金學院,先後在冶金工業部、中國證券研究中心、和訊網工作。用他的話說,屬於左手摸過“水泥”、右手摸過“鼠標”的人。世紀之交,互聯網創業大潮席捲而來,有感於“同一座城市、同一個時間,東邊和西邊的鋼鐵價格竟然能差到一百元”,朱軍紅從北京南下上海,在人民廣場附近租用一間辦公室,創辦了上海鋼聯,做起了鋼鐵等大宗商品的信息和交易服務。見面時,朱軍紅手裡拎著一隻老式大號玻璃杯,杯中泡著濃濃的茶葉,非常老派,一點兒也不像一家“千億級鋼鐵電商”的掌門人。隨著聊天的深入,我們慢慢發現,他的低調是由內而外的。但凡談到有關創業經歷和公司業績,他都是寥寥數語、一帶而過。我們提到鋼聯指數增強了國家在大宗商品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他說,“沒那麼高大上,把分內的事做好就是為國出力”。我們說鋼聯去年位列上海民營企業三甲,他說,“這個行業毛利太薄,不能以營收論英雄”。我們問從上海鋼聯到鋼銀電商兩次創業,一路走來一定經歷不少坎坷,他說,“哪家企業不難呢”。只有聊起產業大數據、供應鏈服務和當前經濟形勢,他的話匣子才打開,變成滔滔不絕的健談者。可能因為大學學的是會計,朱軍紅對數字特別敏感。用他的話說,“搞清楚了數字,也就搞清楚了經濟”。於是,我們現學現賣,把下午的聊天做了統計分析。在將近兩小時的談話裡,朱軍紅提到“慢”有88次,提到“堅持”有28次,提到“耐力”有7次。這三個詞,既是他經營的理念,也是他性格的體現。朱軍紅告訴我們,“慢”有兩層意思,一是這個產業相對於消費互聯網是一個慢產業,短期回報不高,賺不到快錢,更發不了橫財。二是經營這個行業需要日積月累,必須慢慢地熬、慢慢地磨,比的就是誰更有耐力、誰更能堅持。

圖片

由於公司各方面已步入正軌,具體業務朱軍紅已不太管了,只負責戰略方向。他說,他現在最常做的事,就是跟年輕員工“嘮叨”。“幹這一行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就像農村的木匠、泥水匠,跟著師傅學三年才能出師,再幹個兩三年才能自個兒接活兒。”講這些話,朱軍紅是有底氣的。在創辦上海鋼聯後的二十年裡,最初的合作人、高管都相繼離開,只有他一個人默默堅持了下來。我們問他,為什麼不去追趕潮流,追逐一下熱點,他的回答依然簡單幹脆:“去幹啥,我又不懂”。作為大宗商品,鋼鐵業的興衰沉浮直接反映了經濟社會的風雲變幻。對這一點,朱軍紅深信不疑。“大宗商品這條賽道還長著吶”“看不到天花板”“我們才剛起步”“剛找到感覺”。說這些的時候,他的語速明顯加快,就像一位剛剛做完熱身的運動員,蓄勢待發,即將開啟一段新的更加精彩的賽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