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江,變清了

盛夏時節,琴江河畔水韻悠長,一派生機。

“家鄉的琴江河變清了!”在碧道上散步賞景的市民們感嘆。很難想像,如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琴江河曾是垃圾漂浮、雜草叢生的汙水河。

琴江,變清了

琴江河面重現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美景。張炳鋒 攝

琴江之變,得益於五華縣的治水大計。3年前,一場從上到下的河長制治水戰役在五華縣打響,當地同步實施“琴江河水三年變清計劃行動”,在全市率先實現鎮級汙水處理廠全覆蓋、率先建立“河長+檢察長”依法治河新模式,通過開展專項整治、督查督辦等舉措,五華縣逐步走出一條從整治到治理、從治理到管理的治水路。

大河滾滾向前,治水步履堅定。五華縣繼續以河長製為抓手,重在建立水清岸綠的長效機制,變集中式治理為常態化管理,逐步形成水環境治理的五華經驗,讓五華這座依水而建、伴水而生的城市能因水而美。

整治有力

源頭治理拿出鐵腕舉措

廖伯站在水寨大橋上,望著悠悠的琴江水,周邊依水而建的綠道,現已成為市民茶餘飯後散步的好去處。“我就是在琴江河邊長大的,如今看到琴江河逐年變清,很欣慰!”廖伯說,這條河承載了五華人太多的記憶,是他們的母親河。

琴江之變,得益於一場席捲全縣的“琴江河水三年變清計劃行動”。

治水先治源。“我們連續三年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整治行動,成效明顯。”五華縣水務局總工程師曾文周說,五華不斷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責任擔當意識,確保河湖“清四亂”“五清”專項行動工作落到實處。

2019年,五華縣關閉拆遷畜禽養殖場633戶、拆除面積13.8萬平方米;清理水面漂浮物0.6萬噸;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5平方公里;拆除涉河違建3.5萬平方米;查處非法採砂案件39宗、立案偵查15人。

數據背後,是五華堅決鐵腕查控汙染源頭所帶來的成效。

琴江,變清了

一環一環,環環相扣。五華縣汙水管網、汙水處理廠等設施順勢大範圍鋪開,進一步細化源頭治汙工作,讓各類汙水“得其所”。

筆者走進轉水鎮汙水處理廠,橢圓形的人工池塘,紅色透水磚鋪設的人行道,綠化樹木、白牆藍瓦,讓人難以將眼前的一切與汙水處理廠關聯起來。原來,五華將當前新農村建設理念融入到汙水處理廠的建築設計中,把汙水管網、沉澱池等相關處理工藝轉入地下,多種樹多綠化,少佔用地面。

“我們已經投運一個縣城生活汙水處理廠和一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共5.5萬方,同時在全市率先實現鎮級汙水處理廠全覆蓋,今年將實現村級汙水處理廠全覆蓋。”五華縣環保局局長鄧瑜文說,五華對汙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進行了嚴格管控,採用全自動電腦控制模式,將運行數據和實時畫面傳送到縣城汙水處理廠總控制室遠程調控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五華十分注重完善防洪體系。猶記2013年的“8·17”特大洪災,給五華當地帶來了重創。此後,五華以民生水利工程和防災減災為突破口,掀起大水利大民生建設高潮。

5年過去了,如今的五華大幅提高整體防災減災能力,縣城河堤的防洪標準全部提高到50年一遇。當地對琴江河沿岸多處河堤出現險情的地方,採用堤路結合方式對河堤進行升級改造,變水患為水利,提高了洪水防禦能力。

“河堤的改造不僅是為了防雨洪水,更起到了保護生態的作用,為建設‘宜居五華’打下基礎。”曾文周說,五華對河堤的改造採用了榮勳生態擋牆技術,為水岸植物創造生長條件,有利於重建河道以及河堤的生態系統。同時,種植的綠化帶也為城市增添一道風采。

琴江,變清了

治理有方

率先建立依法治河模式

每週巡河,對於安流鎮鎮長李權來說,早已成為習慣。作為鎮級河長,安流鎮50多公里的河道,只有看過了,他才能感到踏實。

在五華縣各地走訪時,筆者每到一處,都可看見河長公示牌,清晰地標註著河道名稱、河流概況、管護目標、河長等信息。

“河長,就是一條河的家長。”談起五華實施河長制3年多來的蝶變,李權頗有感觸:“河長制實施後,治水管河的責任落到各級河長頭上,大家更加重視,成效越來越好,汙水河、臭水溝消失了,換來的是老百姓連連稱讚的聲音。”

當前,包括琴江河在內,五華縣共有27條河流納入河長制管理,總長達688.3公里。2017年來,五華縣全面推進河長制,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縣雙總河長,9名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成員擔任13條縣主要河流縣級河長,設置鎮村兩級河長340名,實現縣鎮村三級河長制全覆蓋。

琴江,變清了

問河哪得清如許?為有河長治水來。“每個河長都有一本巡河記錄本,縣鎮村三級河長分別對應藍綠白三個顏色的本子,寓意著天藍地綠水清。”曾文周說,巡河記錄本上面清楚地記錄著巡河過程,發現問題、如何整改、整改成效等都需一一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五華縣在全市率先建立“河長+檢察長”依法治河新模式,將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和河長制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相結合。

早前,五華縣華陽鎮華新水庫旁,一村民擅自在水庫中鋪設通行便道,形成“壩中壩”,危害水庫蓄水和行洪安全。接到河長辦提供的案件線索後,五華縣檢察院迅速介入,依法督促當地鎮政府進行整改,及時拆除違建便道。

據介紹,“河長+檢察長”這一模式,讓檢察院的公益訴訟職促使各責任單位依法全面履職,並與行政執法職能結合,實現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的無縫銜接。

該治河新模式推行以來,五華縣河長辦聯合縣檢察院已開展多次聯合行動,共處理涉河案件22宗,縣檢察院向有關責任單位和鎮政府發出13份檢察建議書,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1件,有力助推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工作全面落實。

管理有招

建立水清岸綠長效機制

“河流不僅要治好,更要管好、護好。”李權說,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五華縣重在建立水清岸綠的長效機制,讓河流有人管、管得好,從“河長制”走向“河長治”。

五華縣除了統一印製三級巡河記錄本,推動河長巡河標準化、規範化,還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通過無人機飛行巡河、在河道的重點河段設置14個監控攝像頭等措施開啟“天眼”監控,實時監控河流和水庫的情況。

此外,五華縣構建了“河長+專職巡河保潔員+河小青志願隊”的管水護水體系,細化河長結構,為共同治理提供了機制保障。去年以來開展60多場巡河護河志願活動,參與人數超2000人。

從整治到治理,從治理到管理,這是五華縣治水的重要方法論。昔日難啃的治水“硬骨頭”,如今正在帶給市民驚喜。

夏日的老河道公園,清澈見底的湖水倒映著一片蔚藍,景美如畫。大媽大叔們跳起了廣場舞,周邊的市民在環園慢跑,個個神采奕奕、精神煥發,整個場面好不熱鬧。

琴江,變清了

誰能知道,眼前這個風景宜人、休閒歡樂的公園,在3年前是人人掩鼻繞道的臭水塘。

“老河道公園原是琴江改河後留下的內湖,長期沒有活水流通,常年下來便形成了臭水湖,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鄧瑜文說,五華縣堅持標本兼治,著力引入琴江活水,徹底治理老河道公園黑臭水體。

據介紹,老河道公園建設將濱河景觀設計和河道整治結合起來,採取雨汙分流的設計,將周邊住戶的生活汙水引入城市汙水處理系統,並實施黑臭水體治理項目,種植鄉土水生植物恢復生態棲息地,重建健康的生態環境系統,逐步改善了湖水水質。

“能把城中心一塊那麼大的臭水塘變成這麼漂亮的公園,我們老百姓最得實惠。”居住在附近的李女士豎起大拇指讚道。

水流琴江東,利為百姓謀。得益於五華的治水良方,河湖兩岸的配套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今年年初,五華河萬里碧道轉水段首期工程建成開放,加上2018年完成的琴江增塘堤段萬里碧道建設,至此五華建成開放近10公里的碧道建設。

琴江,變清了

筆者在轉水段碧道入口小廣場處看到,以竹子造型設計的標識、涼亭、廊道等,與周邊茂密的竹林顯得十分協調。沿著竹林小道,耳旁傳來竹林搖曳的梭梭聲,碧道上,結伴而來的學生們騎著自行車,哼起了歡快的歌謠,碧道中段是一個休閒廣場,陣陣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琴江,變清了

原標題:

治水有良方 又見琴江清

梅州市五華縣“琴江河水三年變清計劃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

【來源】南方日報

【撰文】汪思婷 張炳鋒

【作者】 汪思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