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每當災難來臨,我們總是習慣於乾嚎“挺住”、“加油”,這種口號式聲援其實沒多大實際意義的。但是,對於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6億民眾,對於壓力山大的廣大房奴車奴卡奴來說,也只能是這麼幹嚎一下。繼2018年水災之後,略陽8月16日再遭重大水災,嘉陵江最大洪峰流量達5820m³/s,緊急轉移群眾2.8萬人,縣城大面積進水,一樓商鋪被淹1.5米以上,許多汽車被淹,為1984年以來最大,所幸無人員傷亡。

看到被洪澇吞噬的略陽城,除乾嚎一聲“挺住”,我認為更應反思:為什麼略陽水災頻發?如何避免洪澇災害?略陽水災主要受嘉陵江上游甘肅7個縣暴雨影響而致,當超負荷的洪水過境時沿玉帶河八渡河“倒灌”進縣城,從而形成洪澇。為減輕災害,筆者認為可從三點入手:

其一,拓寬掏深縣城一帶過境嘉陵江河床,提升排洪能力。這個道理很簡單,而且挖掘也不需要太大投入,只要放寬採石採河砂及淘金的准入條件,且按河道管理部門要求有序進行,即可基本實現。當然,這會影響到橋樑和河堤,當前通往略陽站的老橋已為危橋,可考慮拆除並按掏低後的新河床重建;因此受到影響的河堤可修補或重建;這些修建可由政府注資。

其二,敦促嘉陵江上游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地表水涵養能力。嘉陵江上游的甘肅省植被綠化差,池塘水庫少,這直接導致地表水涵養能力差,一遇暴雨立即漲洪水,沒有緩衝時間,直接衝向嘉陵江造成洪災。因此,應通過省際協商乃至更高層協調,要求甘肅加大綠化,加大池塘水庫的建設,這不但有利於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而且有利於避免下游發生洪災。

其三,將部分人口轉移到漢中,減輕災害損失優化縣城建設。近年來許多略陽人為改善生存環境已移居到漢中乃至西安等地,比如漢中火車站石馬坡一帶就已形成了略陽人的生活圈,“人往高處走”,這很正常,鑑於略陽災害頻發,未來可通過政策鼓勵加大向漢中市區人口轉移,通過“降容”將縣城低窪地帶房屋拆遷後建設為綠地、停車場等,讓縣城“小而美”。

略陽是全漢中最為多災多難的縣。清咸豐7年(1857年),略陽“蛙生灶中,浪起千層,舟行屋上。”清光緒24年(1898年),略陽“三河齊發,水高十丈餘,城中人民逃之不及。”(後調查勘估當時洪峰流量9970m³/s)。今天,生產力雖已極大提升,但我們仍應敬畏自然,以趨利避害。

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古興州城樓見證著風雨滄桑

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略陽嘉陵江水災前後對比圖

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略陽的大街上划起了皮划艇

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商戶開始清理物資進行自救

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向略陽抗災一線的曙光救援隊致敬

略陽,不應只是“挺住”

向在略陽大街上清淤的武警官兵致敬

作者:甯志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