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间这个村大变样,成为传说中的“诗和远方”

中条山险峻挺拔、气势磅礴,西村岭新奇秀丽、令人神往。

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温泉路口出发,顺着7米宽12公里长的沥青路上山,沿途莺歌蝶舞、草木青翠、花香漫山。

30年间这个村大变样,成为传说中的“诗和远方”

20多分钟车程便到了庙前镇西村。毛白杨护村林带环绕村外,3个“T”字形大花园分布开来,街道两旁是整齐的砖瓦房,村里的文体活动中心健身器材十分齐全。

30年间这个村大变样,成为传说中的“诗和远方”

从修通第一条盘山路开始,西村不断延伸道路、织密路网,再依托交通盘活资源,让百姓走上致富路。

30年,路越修越好

西村地处中条山前沿,距县城11公里,有村民823户3089人,以核桃、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从前,百姓到县城办事,都要绕道庙前镇,出行十分不便。打通出山路,是西村几代人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求。

30年间这个村大变样,成为传说中的“诗和远方”

西村旧貌。

早在1989年,西村村委会便动员全体村民义务修路。没有资金购买修路设备,村民们就想方设法开山炸石,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三年苦干,终于修通了村里到县城的8.9公里盘山路。

盘山路是砂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依然不便。2003年,西村在8.9公里通县主干道的基础上,修建了循环一体化盘山公路。

为筹集工程款,西村党总支书记王志忠不断奔走,先后争取到资金135万元,硬化里程50公里。硬化盘山公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圆了几代人的梦想。

2004年,西村下辖自然村巷道硬化工程全面动工。仅用了几个月时间,自然村巷道全部硬化。

2010年,在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村将盘山公路路基由4米拓宽到7米。

2018年,又对该路段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

30年间这个村大变样,成为传说中的“诗和远方”

如今的美丽西村。

不断织密的路网打开了西村山货运输、销售渠道。为进一步方便农产品运输,西村根据地形地貌修建了六纵六横田间机耕路,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2019年,西村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

路引客来旅游兴

“公路循环一体化、红色引领创一流、绿色发展生态游、打造中国小江南”,近年来,西村大力推进“公路+旅游+生态+产业”小康示范村建设。

30年间这个村大变样,成为传说中的“诗和远方”

窑洞、钓鱼池、观景阁、林荫小道……借助通县达镇的盘山公路以及巷巷通、户户通的硬化路,西村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朝阳沟农家乐庄园生态旅游改造了40孔窑洞,还建设农家乐餐厅和培训中心,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铭记历史、留住乡愁”,西村建设了110平方米的村史馆,留存乡村“老物件”、传承老手艺、讲述经典故事,全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西村。

30年间这个村大变样,成为传说中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西村先后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西省生态园林村”“山西最美旅游乡村”等荣誉,被游客称为“中条山上绿色氧吧”。

如今,西村正挖掘夏陶文化资源,积极对接陶艺大师,筹建夏陶文化体验馆,瞄准高端设计,高标准建设休闲民宿“农夫旅舍”、民俗文化馆、景观水幕、徒步行道等,全力打造集红色党建文化、绿色生态长廊、民俗文化展示、夏陶文化体验和山村农家美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村。

文丨杨春兰 柴苏坡

图、视频丨柴苏坡 徐双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