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太難,歐洲翻臉太快,普京經營20年對歐外交也難達成互信

第一衝鋒號作者:錘子

自從蘇聯解體後,世界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美國一家獨大的與多極化格局不斷髮生碰撞,也持續引發世界各地區動盪。大國博弈依然在繼續,只不過改成了美國唱主角,其他國家為維護利益苦心經營罷了。特別是俄羅斯作為蘇聯最大的繼承者,無疑在這場變動中飽受各種打擊,普京政府雖然穩定了國內局勢,可是卻依然無法改變被圍堵和扼殺的現狀,從國際環境逆境中不斷壯大成了俄羅斯無法抉擇的道路。

實際上,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曾極力討好西方世界,試圖融入西方國家,並採取了西方建議的“休克療法”,甚至還被抬進G8集團。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更是對西方保持友好態度,除了極力改善與美歐的關係外,還多次自費武功,大力削減戰略武器,減少在西部邊境駐軍等。然而,葉利欽的舉動卻並未給俄羅斯帶來任何好處,休克療法讓俄羅斯經濟倒退30年,俄羅斯削減戰略武器也未能改變北約的擴張。對此,葉利欽在交班後才把壯大俄羅斯的千斤重擔交給了強人普京。

俄羅斯太難,歐洲翻臉太快,普京經營20年對歐外交也難達成互信

普京上臺初期,多次與西方進行會晤,也試圖改變俄羅斯狀況,然而情況卻相當糟糕。西方不僅拒絕幫助俄羅斯發展經濟,仍然對俄羅斯保持高度戒備,並試圖繼續挖走俄羅斯高精尖人才,普京對此不得不改變策略,一改葉利欽時期的政策,對西方的不懷好意堅決給予反擊。特別是對美國態度異常強硬,甚至多次在各種場合與美國發生激烈交鋒,哪怕是聯合國也常常吵得面紅耳赤。可是對於歐洲俄羅斯卻相對緩和一些,採取了拉攏與合作的姿態,試圖緩和與歐洲的關係,以此減輕美國的壓力。

同樣作為西方核心的歐洲各國也不想因為俄羅斯成為美俄鬥爭的犧牲品,在普京發出善意信號後也做出適當的動作。據悉,當前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也好於冷戰結束時,並且在歐洲也改善了俄羅斯形象,甚至很多歐洲青年把普京當做偶像自稱普京“鐵粉”。尤其是意大利與俄羅斯關係最鐵,前總理、現任總理都與俄羅斯保持密切交往,矛盾更是基本沒有。作為歐洲三大馬車的德法英,德法與俄羅斯的關係相對平緩,合作大於爭執,英國卻一直與美國一道更願意對俄羅斯進行各種打壓。可以說普京上臺近20年一直耐心地保持對德法保持密切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交流,所以德法與俄羅斯的關係好轉普京絕對下了一番功夫。

俄羅斯太難,歐洲翻臉太快,普京經營20年對歐外交也難達成互信

然而,即便如此歐洲在有些時候也不斷給俄歐關係踩剎車,甚至時不時做出傷害俄歐關係事情。10月8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波蘭借“北溪-2”項目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進行76億美元罰款令人遺憾,此舉有損歐洲消費者的利益,這一舉動是針對俄氣的又一次政治施壓,背後目的是幫助美國向歐洲出口液化天然氣,不僅損害歐洲消費者的利益,也會破壞歐洲能源安全和生態安全。俄將向波蘭有關方面提出上訴。

而在10月7日,德國和法國外交部長表示,鑑於俄羅斯迄今未就俄反對派人士阿列克謝·納瓦利內事件給出“可信”說法,德法將聯手推動歐洲聯盟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回應,德法兩國的指責“令人無法接受”,是“威脅和恐嚇”俄方。甚至圍繞納瓦利內事件,德國一些政界人士呼籲德國政府叫停“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對此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直言,儘管德法先前表示希望就納瓦利內事件與俄方合作,兩國似乎正在歐盟內部牽頭一個“反俄聯盟”。而作為俄羅斯老對手英國也沒閒著,約翰遜與烏克蘭總統剛剛進行了會面。

俄羅斯太難,歐洲翻臉太快,普京經營20年對歐外交也難達成互信

眾所周知,俄羅斯對歐洲能源出口有利於歐洲能源安全,而能源輸出國主要集中在中東、俄羅斯、美國手中,現在美國不斷在中東攪局已經影響到歐盟能源進口,所以歐盟在伊朗、敘利亞等問題與美國已經尿不到一起。如果歐盟在自斷俄羅斯能源供應,無疑自己將能源安全主動放到美國這一個籃子裡面,以美國的性格顯然一旦掌握歐盟能源命脈肯定會坐地起價。因此,此次歐盟德法波制裁“北溪-2”項目甚至開出罰單,絕非明智之舉,更多的是在恐嚇俄羅斯,以此換取更大利益。

但也凸顯歐洲在與俄羅斯交往上絕對是一塊捂不熱的石頭,歐洲從骨子裡對俄羅斯依然保持極強的警戒心理,並隨時可能因為重大利益問題與俄羅斯翻臉。正如英國著名首相丘吉爾所言,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俄羅斯但凡有利於歐洲的事情,歐洲肯定不會拒絕,反過來但凡威脅歐洲利益的問題歐洲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因此,即便是普京在苦心經營與歐洲關係,在不改變利益關係的情況下依然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