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風光過,又被推翻的諾貝爾獎盤點

科研貓 今天

據報道,全球科學雜誌每年要發100多萬篇paper。斯坦福大學的教授John Ioannidis在他的研究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發表在PLoS Medicine)中表示,其實科學報道中大部分的發現都是錯誤的。Ioannidis表示,無論是因為研究者犯錯,數據的不足,還是方法的落後,長期存在的誤解等等,總之最後證明大量的科學主張都是錯誤的。


哪怕是獲得諾獎的科學成果,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時代的進步也可能會被推翻,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年風光過,又被推翻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額前葉切除術

葡萄牙神經科醫生、科學家安東尼奧·莫尼斯 ,因“發現了腦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當實行這一手術時,醫生需要在病人的顱骨兩側各鑽一個小孔,然後將腦白質切斷器從洞中伸入病患腦部,在每側選擇三個位置實施手術。這個儀器的外形就像是一把修長而精緻的螺絲刀,不過它的頭部側面開了口而且沒有尖端。然後醫生需要拉動手柄,開口處的鋼絲在拉動作用下便會凸起,切斷神經纖維


1935年,阿爾梅達·利馬在莫尼斯的指導下完成了第一例這種手術,第二年他們將結果共之於眾,並對外宣稱:前額葉切斷術對於一些特定的精神病患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他們所治療的第一批20名病人全部存活了下來,這一手術很快在其他國家也流行起來。1949年,莫尼斯因此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


雖然,前額葉切除術可以讓病人停止傷人或自傷、不會給社會帶來太多麻煩。但是,一旦前額葉與其他腦區的聯繫被切斷,患者的高級思維活動將被破壞,沒有人格和尊嚴可言,幾乎成為行屍走肉了。


1950年左右所做出的調查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在手術後沒有多少變化,另外三分之一比術前還有所惡化。隨著後來藥物治療的發展和其他更精確腦外科手術的發展,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

逐漸被拋棄


諾貝爾化學獎--Marcus電子轉移理論


1992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199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Rudolph A.Marcus教授,以表彰1956—1965年期間他在“電子轉移過程理論”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電子轉移過程可發生於眾多的體系之中,如:在溶液中或膠體中的有機化合物分子;在不同界面,如金屬-液體界面、半導體-液體以及液體-液體界面的電子轉移過程;還有生命體系,如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蛋白質的氧化還原反應過程等。在解釋大量的實驗事實時,Mar-cus的理論模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力的理論工具。


但是,2013年南開化學學院朱曉晴教授推翻了Marcus電子轉移理論

。這絕對中國化學界的驕傲。


朱曉晴教授通過研究表明,Marcus 電子轉移理論是錯誤的,它直接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 Marcus 反轉區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因為它違背了自然物質變化規律; 同時認為Miller 和Closs 等以及其它許多關於 Marcus 反轉區存在的實驗證據是錯誤的,因為他們犯了形式邏輯中循環論證的錯誤。


諾貝爾醫學獎--寄生蟲致癌


那些年風光過,又被推翻的諾貝爾獎盤點

1925年,丹麥的病理學家菲比格聲稱他發現了引起癌的致病菌,稱之為“癌蟲”。對菲比格的發現,諾貝爾醫學評獎委員會一反要用多年的時間來驗證的常態,馬上將192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授予菲比格。然而根據菲比格敘述的方法,沒有一位科學家能重複出菲茨格的結果。時光前進了三年,美國科學家佩羅·羅斯發現了導致胃癌的三種病菌,戳穿了菲茨格的謊言。原來菲比格做實驗時給大白鼠注射的線蟲並不是原來的線蟲,而是從動物腫瘤中提取的致病菌。

諾貝爾化學獎--人工合成金剛石


那些年風光過,又被推翻的諾貝爾獎盤點

1906年的諾貝尓化學家獎給了莫瓦桑,因為他發明了金剛石的製備方法。金剛石在那個年代非常值錢,所以吸引了評獎委員會和無數的企業和商業大亨,但大家想按照莫瓦桑的方法制備金剛石,發現沒一個成功的,詳細一調查,結果莫瓦桑的助手招供了,說當年莫瓦桑的方法根本沒法造出金剛石,可是作為助手,怎麼勸都沒用,莫瓦桑還是要求他反反覆覆地試,結果他忍不了了,就偷偷把實驗室裡一塊天然金剛石混到原料裡,莫瓦桑本人不知道,以為試驗真的成功了,論文就發表了。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DDT農藥

那些年風光過,又被推翻的諾貝爾獎盤點


1938年,瑞士化學家米勒試製成功一種白色晶體化合物,取名DDT。蒼蠅、蚊子一碰到DDT就死亡。經過反覆試驗,米勒認定DDT是很有效的殺蟲劑。1942年,米勒所在的那家瑞士化學公司開始大量生產,並讓它進入市場。農民用它殺害蟲,居民用它殺蒼蠅、臭蟲……DDT確實發揮過神奇的作用。194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給了米勒。但誰知這卻是一個典型的錯誤,它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環境。

DDT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它很難分解。長期地、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農藥,會造成環境汙染。DDT問世後,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使用,不少地區的環境受到汙染。這些地區的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之中,都有了DDT,人吃了這些食物,體內也就有了DDT。醫學家發現,現代人的血液、大腦、肝和脂肪裡都有DDT的殘留物。不少人因DDT而慢性中毒。

於是現在,全世界都堅決淘汰了DDT這種化學農藥。


新的取代舊的,才是科學的進步。科學家的存在不是為了發現永恆的真理,而是為了人類的進步。任何著名的發現與假說,只有被證明是不完善那一刻才真正值得我們驕傲與自豪,因為這是人類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最重要的標誌。

文字和圖片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乾貨鏈接


精通R語言(含代碼及測試數據)


Day1 R語言簡介及安裝 Day2 RStudio安裝及使用Day3 常用數據類型Day4 數據導入及讀取Day5 數據管理及操作Day6 數據處理進階及控制結構Day7 圖形繪製入門Day8 常用圖形繪製Day9 高級圖形繪製Day10 常用統計分析Day11 方差分析Day12 迴歸分析Day13 廣義線性模型Day14 PCA & tSNEDay15 聚類分析Day16 機器學習Day17 ggplot繪圖Day18 Shiny網頁可視化


科研繪圖(含代碼分享)


熱圖滑珠圖蜜蜂群圖圈圖韋恩圖小提琴圖餅圖火山圖中國地圖山巒圖氣泡圖 世界地圖箱線圖柱狀圖等高線圖 三維餅圖 半小提琴圖PCA分析圖相關性熱圖三維地形圖三維散點圖


領取代碼請關注科研貓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