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60萬的包頻繁上熱搜,不知情的以為某品牌方買的廣告,咋一看原來是近期已完結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的某一橋段——女主顧佳認識的闊太太團的包過於昂貴引發熱議,姑且不討論闊太太們是否會以背260萬的包為門面,隨著這部劇的完結,
該劇一定程度上對現實的寫照再加上鈔能力的為所欲為,大家對它的討論仍然熱度不斷,其中該劇中反覆出現的一句臺詞令人難以捉摸:30歲之前追求款式,30歲之後追求質量。這部劇三觀正嗎?三十歲了真就三十而已嗎?鴕鳥換塊沙灘還會再把頭埋起來嗎?
無疑,這部劇的輿論傳播非常成功,在消費主義的裹挾下三觀卻有待商榷,男人有錢便出軌,男人靠不住?冷暴力?不再相信愛情?恐婚?給不再年輕或即將不再年輕的人制造年齡焦慮。而男女之間的矛盾對立在這部劇中被展示的非常尖銳,許幻山思維過於理想化,做事莽撞,公司有點起色便出軌;陳嶼外號陳養魚,平時沉默寡言,擅長冷暴力,甚至說出了結婚就是為了省心省事這種話; “海王”梁正賢第二次見面不問女方聯繫方式,直接給房卡;鍾曉芹在離婚之後便馬上找了男友,又突然與前夫復婚;王曼妮嫌同樣出生的前男友窮便分手,知道梁正賢是海王還又義無反顧投懷送抱,編劇秉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原則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如果我們把影視劇的內容再套進生活實為因噎廢食,編劇不誇大現實,觀眾也許不會買單。
三十而立,在一生中最鼎盛的年紀,一句三十而已很難忽悠自己。劇中最接地氣的女主王曼妮,網絡討論度最高,曼妮與money諧音,這個角色的定位不言而喻。曼妮作為一名滬漂八年的奢侈品銷售,年近三十,房租將近佔月薪一半,月光族,卻一心幻想在上海紮根下來,她銷售奢侈品誤以為自己也是奢侈品,她甘願將自己物化,認為自己很貴,但她卻不明白穿搭多少價格的衣服包包並不代表自己的價值,有的只是消費主義給她的虛榮感。倘若將王曼妮的性別換位男性,男,三十,無存款,家裡沒礦,一事無成,還打著“30歲之前追求款式,30歲之後追求質量”的口號追求奢侈品,按以孔方兄為單位進行衡量的現實標準,那對男性王曼妮的討論又會是怎麼樣一番景象呢?
資本主義對無產階級的糖衣炮彈,讓一部分人誤以為購買相應身份的物品便屬於該階層,他們把這種思想利用輿論手段對消費者進行滲透。精緻窮歸根結底還是窮,差距會一直存在,奮鬥者當少焦慮,多行動,停止幻想,腳踏實地,準備戰鬥,把糖衣吃下去,把炮彈吐回去,鴕鳥亦可繼續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