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願意,總有理由幸福

只要你願意,總有理由幸福

讀過魯迅先生著作的人,對於酸葡萄甜檸檬現象,很容易聯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眾所周知,阿Q有一種獨特的精神勝利法,即所謂的“阿Q精神”。例如,阿Q捱了假洋鬼子的揍,無奈之餘,就說“兒子打老子,不必計較,”來自我安慰一番,也就心平氣和了。

雖然阿Q的自欺欺人心理,過去一直成為人們的笑談,甚至遭到否定、批判。然而,如果我們懂得合理運用阿Q精神,往往會讓自己增加不少幸福感。

只要你願意,總有理由幸福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講這都是一種消極的心理防禦方式,就像是一副止痛藥,雖能暫緩心裡的痛苦,但往往會有一些副作用,容易讓人心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那麼,如何才能把握好自我安慰的度,做到無副作用的自我安慰呢?

一方面,當遇到挫折或者不幸而萬分苦惱時,我們應當冷靜的分析問題的起因,不要完全陷入“自我”的狀態,試著從“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正所謂“旁觀者清”。

另一方面,如果與他人發生衝突或分歧沒法解決,覺得一時間想不出什麼解決方法。這時,千萬不要放棄,不到最後一刻,不要提前為自己貼上“不行”的標籤。我們可以採取“位置調換法”,即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經過協商,權衡,最終與對方達成諒解。

可見,聰明的幸福者,既要會運用阿Q精神,又要懂得適度運用。

只要你願意,總有理由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