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到底該不該歸於“對與錯”!

小編先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遠嫁不能歸於任何一方的對與錯。也不能歸於應不應該。

遠嫁這個詞小編實在想不出來出於何年代,小編還特意問了問度娘。無奈,,好多關於遠嫁的詞條,甚至還有遠嫁吧。我覺得遠嫁應該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出現的現狀,畢竟改革開放之前人員流動比較小。扯遠了,,,迴歸正題!

最近在抖音上面聽到了一段文章,由此而感:自己一個人遠嫁他鄉,想哭的時候連個地方都沒有。一年可能只能見一次媽媽,想想自己以後這輩子可能只能見自己的媽媽幾十次。也可能看不到父母的最後一面。所以決心不遠嫁。個人聽了這句話感覺很彆扭,至於哪裡彆扭,我說出來可能要被罵了。遠嫁他鄉,沒有安慰的地方。既然嫁人,那便是自己的家。父母雖是自己的港灣,但是這樣的想法豈不是把自己的家的分量輕化了,那畢竟將是你後半生與夫,與子生活的地方。如果受點委屈便是回孃家訴苦,你可想過你的丈夫,想過你的家。也可能因為現在渣男太多,防不勝防啊。

遠嫁到底該不該歸於“對與錯”!

也有不同的觀點:遠嫁他鄉,開始確實很不習慣。身邊沒有熟悉的人,沒有朋友,做事放不開。所有的事情感覺都要從新開始,身邊的一切很陌生。生活習慣的不同,也很容易出現尷尬和矛盾。就如同南方人到了北方,飲食上感覺簡直一個天一個地的區別。或許,除了對父母的牽掛這是最重要的環節。

遠嫁到底該不該歸於“對與錯”!

既然這樣我們來臆想一下所有人不願嫁的結局:感覺有點像閉關鎖國的道路。南是南,北是北。各省各地的文化,習俗得不到任何的交集。各民族的風俗也可能只能限於一地。隨話說,遠嫁的人的子女好歹也算是半個混血。這個或許是真的,大家可以摸排一下身邊的朋友。父母如果是相隔很遠的兩地人,那麼後代的基因一般都很好,長得帥,長得美。聰明,機智。當然這不是百分百。好歹以後可以吹噓下自己是個小混血。遠嫁在生物學角度上也可以說是個很有利的事情。避免了血緣親近。

遠嫁到底該不該歸於“對與錯”!

最後一點我想表達的是,關於對父母的牽掛。這個觀點一出,各位還請嘴下留情,可能說的不太好聽。試問一下,各位讀者有多少不是在異地上學,不是在異地工作的。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道:大學畢業回家最多的是山東人,不是出於建設家鄉,而是戀家。這是題外話了。異地上學的可能也只能放假回家了吧,更甚者是隻有寒假才會回家。異地工作的就更不用多說了,一年見面的更少了。emmmmmm,物慾橫流,重要的是掙錢?事業?可能很多很多人都在這樣安慰自己。我們在來看看那些土生土長土學土工的朋友。請問你們一個月回幾次家呢?自己租著房子,週末好不容易可以歇息了,肯定要三五成群的或者與被窩相約週末了。真正回家也可能大部分都在是父母的呼喚下回去的吧?

遠嫁到底該不該歸於“對與錯”!

關於感情,也許很多人會說遠不遠嫁還是要看男方對自己怎麼樣,好不好。感情到位了肯定會嫁人。我覺得這個答案可能更真實一點。那些因為不遠嫁而直接否定一段感情的人不知道最後會不會後悔。當自己過得依舊不如意的時候,當自己為人父母,看到自己的女兒因為自己而舍掉自己的幸福的時候。講真,寫到這小編自己都有點不知所措。如果自己有一個女兒會怎麼樣。我經常給自己一個肯定的答案。我絕不會阻攔自己的女兒遠嫁。現在的社會即使天涯海角,恐怕路程也不過是幾個小時而已。而且遠不遠嫁,經濟基礎也很重要。如果富得流油,,拜拜,當我沒說。如果孝心得當!距離真的是問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