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變“幹”字,成就“高鐵工匠”張雪松

高鐵,是中國速度和中國質量面向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這張靚麗名片展出的背後是眾多高鐵研發製造人員的辛勤付出,人民鐵道最新推出的新時代鐵路榜樣——中國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鋁合金分廠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高級技師張雪松就是這樣一位高鐵高端裝備製造設備的“醫生”。

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張雪松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是名副其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技校畢業、鉗工出身的張雪松,1992年剛參加工作時就曾對母親說過:“誰說’工’字不出頭?我把’工’字變成’幹’字,不就出頭了嘛!”他遇山開路,逢水搭橋,積極學習數控維修、數控加工、可編程控制器、三維製圖等技術,先後從事過機械鉗工、工具鉗工、車輛鉗工等崗位工作,逐步成長為今天的中國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高鐵列車製造現場的複合型技術專家,並獲得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堅守執著精益求精,專業專注追求極致。張雪松很早就認識到,當今時代下,發展日新月異,新一代技術工人,不能只滿足某一方面擁有出眾的能力,而是要有多個專業的技術儲備。所謂實踐出真知,張雪松在每項工作中都踏實、刻苦,敬業、專注,2004年的時候,張雪松所在的中車唐山公司迎來高鐵發展的新機遇,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生產的每一道關鍵工序都要由大型數控設備來完成,當時張雪松依靠厚厚一摞的專業書籍,一點一點地“啃”下了新技術的硬骨頭。與時俱進,勇於創新,這是以張雪松為代表的中國中車高鐵技術工人身上的共同特質。堅守執著是品格,專業專注是境界,有品格,有境界,許許多多像張雪松這樣的鐵路建設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高鐵的安全,保護著旅客的平安。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時代,我們年輕人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向真正的榜樣學習。愛學習,有追求,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可以變成不平凡的舞臺。新的一代,要熱愛崗位,擼起袖子加油幹,一起建設更加美好的中國。(文/劉雯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