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非讓騎電動車接,開車還不行!”孩子在幼兒園都攀比什麼

文|福林媽咪

父母都遇到過孩子跟別人攀比的情況,大到家裡住的房子,小到用的橡皮,都是孩子攀比的對象。

“別的孩子有的東西,我也要有”,當孩子看到別人有某一件物品的時候,也會要求父母給買,父母會認為這是攀比。

一個寶媽說,女兒上幼兒園,寶媽覺得穿褲子更方便就總給孩子穿褲子。結果上學沒兩天,孩子就班裡的女同學都穿裙子,她也要穿裙子。

寶媽:“非讓騎電動車接,開車還不行!”孩子在幼兒園都攀比什麼

寶媽覺得褲子更方便、舒服,就沒同意,結果孩子鬧得不行。寶媽覺得不能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就更加不同意了。


其實,父母對幼兒園孩子的攀比有著非常大的誤解。

這些孩子的攀比和成年人的攀比不一樣,他們沒有父母那一套定義“貴”、“好”的標準,所以有時候孩子的攀比讓父母無言以對:

“媽媽,你下學的時候,騎電動車來接我唄,我們班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是騎電動車來接的。”

“媽媽,為什麼我家不能住城堡呢,我們也去住城堡好不好?”

第一個要求,會讓父母感到莫名其妙:家裡有汽車,為什麼非要降級去騎電動車?

第二個要求,會讓父母覺得是攀比:咱家沒有那麼多錢,去買別墅,讓你當公主。

但是,無論是第一個要求,還是第二個要求,對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他們想要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如果在相同的基礎上還能比別人好一點,他們就會產生巨大的優越感和自信。

在網上,一個女孩說自己小時候非常的自卑,常常覺得不如別人。

寶媽:“非讓騎電動車接,開車還不行!”孩子在幼兒園都攀比什麼

在我們看來,不如別人,就是吃的、穿的、用的沒有別人好唄。

但是這位網友說,家裡條件不錯,她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別的小朋友要好:

別的小朋友用塑料瓶帶水,她已經開始用水壺了;

別的小朋友穿辣眼睛的紅黃紫綠的衣服時,媽媽給她穿的衣服已經開始有了時尚感;

別的小朋友用的是碎布拼成的書包,她用的是正經的雙肩包;

……

然而這就是她自卑的來源,因為跟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而自卑,因為與眾不同而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

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他們並不是非要一些超出家庭能力範圍的東西,而是為了擁有跟其他小朋友一樣的東西。

這樣不是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是去炫耀,而是為了融入一個集體,從集體中得到存在感和認同感。

著名的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當中提到5層需求,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當人滿足了低一層的需求時,就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求。

寶媽:“非讓騎電動車接,開車還不行!”孩子在幼兒園都攀比什麼

而歸屬需求則是比較高層次的需求,是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後的另一種需求,包括友情、愛情和親情。

如果歸屬需求沒有滿足,那麼會出現這樣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認為自己活在世界上沒有價值。

而孩子在2歲進入社會規範敏感期之後,對社會、群體有了探索的慾望,渴望交朋友,希望在外界群體中獲得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幼兒園中,別的女孩子都穿裙子,自己沒有,那麼就會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當別的小朋友在談坐電動車的感受時,自己沒有坐電動車上下學,孩子會覺得比不上別人;

當別的小朋友都在看某一部動畫片的時候,自己沒有看過,就無法插入別人的談話;

……

這些“與眾不同”、“標新立異”都會讓孩子感到不適,讓孩子感覺無法融入集體,更沒辦法對群體產生歸屬感。

寶媽:“非讓騎電動車接,開車還不行!”孩子在幼兒園都攀比什麼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的需求時,態度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都會拒絕孩子。

有的像上面提到的那個媽媽一樣,媽媽自己覺得舒服,甚至還批評別的小朋友穿衣服辣眼睛;

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就是虛榮心太盛,需要好好拒絕一番,以此來打壓孩子對物質的需求。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父母想的那麼虛榮,他們要的也不一定就是多好的物質,他們更需要的是“合群”、“自信”。

當父母在遇到孩子“攀比”的情況,比如說“別人都有最新款的玩具,我也要買”、“別人都用兒童手錶,我也要”的時候,父母不要對價格那麼敏感,而是瞭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這樣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當孩子因“攀比”而提出需求的時候,怎麼應對要看情況:

孩子要求的並不過分

孩子會因為穿同一款衣服而成為好朋友,也會因為成為好朋友而要求同款。

當孩子說想穿裙子、想要和朋友一樣的衣服或書包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要求過分了

寶媽:“非讓騎電動車接,開車還不行!”孩子在幼兒園都攀比什麼

當孩子要求“過分”了,比如說買品牌鞋子、住別墅之類的要求,父母沒辦法滿足,可以跟孩子講為什麼沒辦法滿足。

但是在跟孩子講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加深孩子的自卑心理,比如說“我們就是買不起,你以為媽媽不想住別墅?”

父母可以儘量弱化或不傳達“低一等”的概念:“媽媽知道你很想像朋友一樣住城堡,但是我們家已經買了房子,搬起家來可麻煩了。”

孩子要求“降級”

明明有汽車,孩子偏偏要電動車,家裡又沒有的情況下,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汽車也非常好用。

寶媽不要跟孩子講價格、貴重、“高一等”的概念,而是跟孩子講樂趣和用途:“媽媽開車接送你的時候,你還能在裡面睡覺,打開窗戶還能看外面的樓,要是下雨我們也淋不到”。

寶媽:“非讓騎電動車接,開車還不行!”孩子在幼兒園都攀比什麼

當孩子出現“攀比”的情況時,父母的教育方向可以往“自信”方面發展:讓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有自信,在和小朋友交談的時候,能夠大大方方的跟對方說:“我的東西也很好。”

而不是極力打壓孩子的慾望和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