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川普有一天会消失吗?

作为一种过渡的四不像“语言”,但凡有一天普通话或者四川话全面获胜的时,川普就会走向消亡。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01 说川普的都是些啥子人

网络上有很多在线翻译的网站,在这些网站上中文可以毫无阻碍地翻译成各种语言,甚至有些网站连

文言文、粤语都可以胜任。不过这些在线翻译网站在遇到四川的一种语言时会无能为力,这就是川普。

川普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它是通过变化语音语调,把四川方言转换成普通话而生造出来的语言。种生硬的转换让川普的语言体系里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点,词汇体系用得是四川方言,语音语调是介于四川话与普通话之间,语言对象是面向说普通话的人。

这样听起来川普是不是有种“四不像”的感觉。

的确,川普的神奇之处和特殊门槛就在这里。这种特殊的语言只有会说四川方言的人能熟练掌握。若

是说不来四川话的人,就连“火门”都摸不到,听到川普就会觉得“打脑壳”。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说川普喃?

个人认为说川普的人是“一上一下”两头,却没有中间阶层。

所谓的”上“就是年龄稍长的这群人,他们之所以说川普大多都是受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影响。

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举办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些人掌握了普通话,有些人却无师自通地说起了川普。这大概就是川普诞生的契机。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图(图片源自网络)

于是川普这项特殊的语言技能就伴随着这批人结婚生子、工作退休。但凡有需要用到普通话的时候,川普就会被当作应急的救火队顶上去。无论被笑话也好,被歧视也罢,只要说川普的人不怂,面子上总是能用川普糊弄过去。这大概也是川普存在的意义之一。

曾经在成都一朋友的婚礼上见到这样一幅场景。新郎父亲在台上说着川普答谢宾客,下面的宾客有嬉笑的,有起哄的。但是新郎父亲一点都不怯场,淡定自若地用川普讲了十多分钟。而后迎接他的便是宾客们长久的掌声。

或许对于老辈子来说,说川普是无奈的妥协,但也是他们的待客之道。用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不管效果咋样,起码态度是端正的。”

说川普的另一端出乎意料地是现在的年轻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学校接受了正规的普通话教育。对于他们来讲,说川普是一种“潮”。

从早些时候的《王保长歪传》、《傻儿司令》、《凌汤圆》等方言剧热播,再到近点的川话版“猫和老鼠”、“蜡笔小新”开始流行,从《让子弹飞》专门制作了四川话版,再到“老子明天不上班”等四川方言歌曲在网上爆红,直到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操着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出现,四川话和川普的每一次爆红和受追捧都是有迹可循的,似乎说方言也成为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标签。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傻儿司令》等方言剧曾是一代人难忘的经典(图片源自网络)

说川普逐渐成为了年轻人中的一种潮流,操着不伦不类的川普和朋友打趣也成了年轻人之间的风向。年轻人在一定的交际群和一定的场合中,在一定的交际目的下故意说川普,以达到他们预想的交际效果。这种有意的“川普”现象虽说不是一种全国性的语言浪潮,但也是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的一股新兴语言现象。

或许介于普通话和四川话之间的川普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二次翻红”。

要知道如果早几年哪个嘴里要是说着不土不洋的川普,一定是被众人嘲笑的对象。这也是川普的使用者没有中间阶层的原因。毕竟在中间阶层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地认为“说川普”是一件不体面的事。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02 啥子地方能听到川普

聊完说川普的是哪些人,我们再来聊聊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能听到川普。

能听到川普的地方一定是和川普的特性紧密相连的场所。

前面说了,川普是一种通过变化语音语调把四川方言转换成普通话而生造出来的语言。川普的这种特

性就决定了说川普的场合几乎都是需要用到普通话的地方。按照这个逻辑来推断,若你想寻找能听到川普的地方,就一定得去四川人和外地人有交际的场所。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在四川的茶馆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方言(图片源自网络)

四川本地人日常生活中没有使用普通话的需求和习惯。除了朋友间的戏谑,没有哪个四川人会在生活中主动说川普。所以如果你想听川人说川普,可以去四川各大景区说普通话,问路也好,讨价还价买东西也好,四川的孃孃定会操着一口川普热情的和你摆龙门阵,顺便告诉你“我这边是最相因的(便宜)。”

坐出租车的时候,稍微年长的师傅会操着川普和你摆点老成都的龙门阵,“这个塌塌(地方)曾经是成都的图书馆。人民公园近的很,我一脚油门就杀(跑)过去了。”

在学校里你也能看到老教授说着一口川普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每个老师上课都必须说普通话。年轻的老师还好,年长的老师们就只有无奈地吃力地说着川普。

生活中还有一种地方也能听到有意“说川普”,那就是年轻人聚集的高校、工厂、商场等等地方。前文说到过,随着说川普成为了一种潮流,很多彼此熟悉的朋友之间都会说着川普互相打趣。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图片源自网络)

你可以尝试着用普通话或者川普的腔调念念这几句话。

“你今天是啷个搞起的,咋个看起来焦眉烂眼的?”

“我给你说简直不摆了,我们部门那个瓜批领导昨晚上九点过甩给我一堆活路,说今天早上开会就要。”

“拿人碗,服人管。莫得办法,一会儿中午你偷空去眯一下,我帮你瞅到点。”

这段话如果用普通话念出来就充满了抱怨工作的沮丧气氛,但是如果换成川普的语气倒是成了一种自嘲的戏谑说法。这或许就是年轻人愿意说川普的理由之一。

和年长的老辈子不同,现在年轻人大多数都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在室友之间、朋友之间有意的“说川普”很容易营造一种幽默风趣的形象和谈话氛围。在他们嘴里,说一句川普和讲一个冷笑话是同等效果。这群年轻人敢于说川普,和老辈子里面耻于说川普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生活里那些需要说普通话的地方和场合,你也能在很多文学影视作品里看到有意说川普的场景。比如前文提到的《王保长歪传》里面就能听到沈伐老师特意操着一口川普,制造出很多啼笑皆非的段子出来。以至于后来每次王保长开始说川普的时候,我就知道搞笑的桥段要出现了。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刘德一老师的离去,也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再也看不到“三大男神”同台的经典方言剧(图片源自网络)

川普在这些年的突然流行带动了一大批相关的艺术作品出来。川普歪唱、川普说唱、川普搞笑视频、

四川方言剧等等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艺术作品里有意地使用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来说四川方言,再加上一些生动形象的四川方言词汇,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瞬间就涌了出来。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03 川普会不会消失

最后我们再来聊一下川普是否会消失的问题。

用老辈子的话来讲,川普的“出身不正”。作为一种应付普通话使用而生的特殊语言,你说川普是四川人

的待客之道也对,本来这种语言诞生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方便与外地人交流。若留心会看到宽窄巷子附近经常有四川的孃孃大爷些操着川普热情地给外地人指路。

老辈子曾开玩笑说,若是能用四川话吵架,川人吵遍全国都不得虚。普通话限制了他们吵架的能力,影响了他们吵架功力的发挥。四川方言里独特的词语和用法,很难在普通话里头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更别不要说用川普“二次转换”。其实四川人对四川方言的认同感很高,对于其他语言也仅仅是做到求同存异。若川人愿意主动用川普交流,这就已经是四川人最诚挚的待客之道。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论四川话里丰富的骂人词汇,不会输给任何一种语言

毕竟一边“夹”着舌头说话,一边脑壳头还要转化方言实在太累人了。

另一方面你说川普是四川人的处世哲学也没问题,普通话对四川人来说实在太难了,川人学习标准普通话要克服十分多的障碍。川普的诞生就是四川人对普通话无奈地妥协。若是细品就会发现,这种妥协里充满了川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大多川人的处世之道就如同“麻辣味”一般,刚入口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啥特别,但是当你轻视他的时候,麻辣味就忽然涌了出来,立马占据了整个口腔,让你招架不住。巧合的是,四川人经常将自己说的带川味的普通话称作"椒盐普通话"。椒盐是川菜调料的一种,花椒炒香后磨成的粉末即是花椒粉,若加入炒制的盐巴即是椒盐。椒盐味道香麻且咸,味道十分特殊。这种特殊的感觉和川普的诞生细品起来却有异曲同工之意。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麻辣味”不仅体现在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川普无论是作为待客之道也好,处世之道也罢,这其中都透露出一种无奈的妥协感。毕竟川普是一种既十分排外,又对外地人妥协的语言。

回到开始那个问题,川普有一天会消失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里有一个知识点,一种语言之所以能传承下去,关键在于其是否“有根”。

四川方言就是“有根”的语言,他的根来自于四川特有的民俗文化,四川数千年来的历史底蕴,一句“瓜娃子”,一句简单的“夜明珠蘸酱油”都可以讲出许多背后的故事。四川方言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它代表的是一种地方民俗,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历史文化。四川方言有着深厚的生活根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只要四川土著居民一直存在,四川方言就会一直存续下去。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我们再反观普通话,虽然普通话使用基数巨大,推广范围很广,但是严格来讲他是一种没有根的标准语。作为共同语的普通话是一种在国家强力推行下使用的交际工具。和地方方言相比,普通话的生活根底和文化底蕴并未深扎到土壤的底层。

川普作为普通话和四川方言博弈下的产物,身上兼具着两者鲜明的特性。川普身上有着浓郁的地方方言特色,又披着普通话的外衣,倒是像是墙头草一般。若是有一方全面胜利之后,川普也就失去了其存活下去的土壤,自然会逐渐消失掉。

换个方向来看,随着年龄较大的川普使用者逐渐老去,川普出现的机会必定会越来越少,他们的后辈会愿意将川普传承下去吗。若是说川普的潮流消失后,川普年轻的使用者是否还会垂青这个“交际工具”呢。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这样一来,川普的“老中青”使用者都将其抛弃后,他还有存留下去的土壤吗?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我们能看到学校仍在大力推行说普通话,许多中小学生已经能流利地说普通话。一些学者在大力呼吁保护四川方言,他们认为保护四川方言就是保护了四川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各种方言搞笑视频,方言歌曲电视剧的出现。

那么有谁来呼吁保护和推广夹缝中存活的“川普”呢?

或许再过多少年之后,我们也只能在博物馆中了解这种特殊语言。

【方言十八扯 037】

【往期专题精选】

说川普,是四川人最后的妥协

2019年四川话6级考试A卷,说川普的人只能干瞪眼

四川人嘴里的“老几”到底是老几?| 四川方言


说川普,是川人的待客之道,也是川人的处事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