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cici
编辑:橙子
前段时间带孩子出门旅行,有几天行程安排的比较满,全家人都很疲惫。在一个小镇上的饭馆吃饭时,锵宝要吃冰激凌,我们拒绝了,他满地乱滚。几次让他起来无效后,我发飙了。对他大喊:"你给我起来,听见没有!"锵宝愣住了,吓了一大跳,哇哇哭了起来。
后来的一个下午我都在"忏悔"自己的行为。跟闺蜜聊起这件事儿,她说自己也经常会这样,吼完孩子就后悔,但下次还是一样。说是不吼不叫,真的很难做到。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看:身为父母,该如何学习控制情绪。
为什么总忍不住吼孩子
想要明白我们为什么总忍不住吼孩子,可以先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更容易对娃大吼大叫。有一次,我去逛商场,看到一位妈妈一只手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另一只手拖着看起来三四岁的小男孩,男孩手中的零食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他正要去捡,妈妈却在旁边音量高八度大喊:"说过多少次了,掉在地上就不要捡了,你想吃了生病么?打针么?"
一方面,在疲惫或者本身焦虑时更容易情绪失控。
神经科学家发现,信息进入大脑时最先反映的是"杏仁核",也就是"情绪脑"。大概6、7秒后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才会开始工作。
而过于疲倦,会让这个时间变得更长。所以同样一件小事儿,在家长很忙乱时和心平气和时可能完全是两种处理方式。就像上面例子中那位妈妈,拿着很多物品,同时还要担心孩子的安全,很容易就进入"战斗-逃跑"状态。相信如果她正在咖啡厅地坐着,对宝宝的态度或许就会更好一点。
另一方面,情绪失控来自于过度联想
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反应过度,恰恰来自于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如果联想能力过于发达,就很容易反应过激。比如孩子刚用手碰了地面,就会联想到他因为吃了脏东西拉肚子。但其实因此感染只是小概率事件。
父母情绪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因为在育儿过程中,几乎所有父母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刻,一些人就觉得是自己"脾气不好。"觉得这是一种特性,也不在改变。殊不知,那些情绪失控的时刻,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很深远。
首先,会造成孩子大脑的损伤
在《自驱型成长》中作者指出:长时间的高压力水平,会导致大脑中的海马体萎缩,对记忆、认知能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在父母情绪失控的瞬间,无论孩子是逃避或者哭泣,其实都在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对大脑造成影响。
其次,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试能力
我们知道,孩子是观察的学习者,尤其会很快地向亲密的人学习。调节情绪也是孩子会从父母身上习得的技能之一。如果我们身为爸爸妈妈,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儿就高八度地吼孩子,或者动辄摔东西发脾气。这样的状态也会被孩子复制到和别人的交往中。
最后,导致自我评价低
朋友对我说,每次吼孩子后,宝宝都会哭着要她抱抱,而不会像成年人吵架那样迅速离开。她觉得这是因为宝宝爱她。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孩子会通过大人的反应来看待自己。如果妈妈吼宝宝,他并不会认为妈妈脾气不好,反而会觉得是自己不对,惹妈妈生气了。因此,总是控制不好情绪,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低,形成自卑的人格。
情绪管理学会这几招
几位妈妈在群里讨论育儿日常,多多妈妈说:"每次带多多去公园玩,都对自己说,今天不能生气,要做个温柔的妈妈,但总是因为各种事情功亏一篑。"对于大多数人,情绪管理并不是认知到就可以做到。当要被"熊孩子"气炸时,你可以试试这几招。
第一招:默数十下
还记得我们第一部分说的信息从"杏仁核"到前额叶皮质需要大概7秒么?在情绪激动时,我们可能会用大吼或打骂的方式伤害孩子。所以需要花个几秒等等。
"理智"给情绪"刹车"。可以真的数十个数,也可以培养一些习惯动作。我认识的一位妈妈说,她每次觉得控制不住自己,就会拿下来眼镜擦一擦。
第二招:腹式呼吸
有时候,一边要处理工作,一边要照顾孩子,打理家中事务。妈妈往往是很烦乱的,看到孩子不写作业、不好好吃饭,难免一肚子怨气直接开骂。为了不把压力转嫁给孩子,大家可以试试用腹式呼吸法,先让自己放松,再和他们沟通。
第三招:教会孩子喊停
控制情绪一半靠自我察觉,一半也要靠别人提醒。对于比较大的孩子,妈妈们可以试试教会孩子在父母情绪快失控时"保护自己"。比如我就和锵宝说,如果你觉得妈妈让你觉得害怕,你要大声告诉妈妈:"妈妈你发脾气了。"这样妈妈就不会"变身"了。后来有好几次,我忍不住大声训了锵宝,他都会说:"妈妈你发脾气了!"
Cici有话说:
现在很多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情商培养,然而却很少有人想到,孩子情商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就是我们自己。他们处理情绪的方式,大部分是从我们身上习得的。所以想要让宝宝们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个幸福的将来,就要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