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排行榜

2020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排行榜


當AI遇上教育


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將教師從批改作業、閱卷工作中解放出來;通過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輔助教師進行口試測評、糾正學生的英語發音;通過人機交互技術,協助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如今,全國20多個省市的考試已引入人工智能技術,25000多所學校用上了人工智能的教育產品。


傳統教育正在被人工智能(AI)技術悄然滲透,它改變著教育的生態、方式還有師生關係。


松鼠 Ai智適應學習系統:1對1人工智能教育


“松鼠 Ai智適應學習系統”運用進化算法、神經網絡技術、貝葉斯網絡、邏輯斯蒂迴歸模型、教育數據挖掘、學習分析等多種AI技術,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多維數據的全方位評估,達到超越真人教學的目的。


松鼠Ai的智適應系統,是使用人工智能化的系統去模擬近百位特級教師的大腦,應用他們過去的經驗智慧和反應判斷,再通過機器學習去不斷優化解決方案,變身超級教師,來模擬精準的摸底和教學過程,因材施教,迅速提升學生學習技能。


2500年前,孔子在回答學生“聞斯行諸?”時提出的“因材施教”仍成為世代教育工作所追求的育人極致。


學霸君AI教學系統:賦能個性化教學


“學霸君AI教學系統”是國內首個落地教育的AI應用。該系統是以手寫識別技術、機器學習、知識圖譜整合、精度加工、大數據建模等多項自主研發技術為基礎,實現學生學習行為軌跡還原,通過對真實教學場景下師生全量行為數據的精準採集和分析,針對每個學生的特定需求實現差異化的教育供給,實現自適應教育的個性化教學。


學霸君AI教學系統創新的意義,在於它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價值點:一是讓教學內容和過程透明化,通過積累的數據和科學的體系,幫助老師清楚掌握學生的薄弱知識點,優化教學方案和學習體驗,區別於千人一面的填鴨式教學;二是不侷限於老師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由系統、體系賦能給老師進行更加精準、高效的知識傳遞,並且在系統的幫助下快速成長,由此可以大大縮減培養優秀老師的成本,在實現規模化複製的同時,保障教學質量可控。


區分教育品牌商和服務商


人工智能教育企業雖然有很多,但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主技術研發的教育公司,另一類是與技術公司合作的教育公司。


例如在英語測評領域,國內主要的技術提供商有科大訊飛、雲之聲、騰訊等,而葡萄智學的語料庫和測評系統則是由企業自主研發;AI助教系統的技術提供商有竹間智能、百度等,而好未來的魔法學校產品則為自主研發。


總體而言,已有成熟業務的教育公司在利用人工智能升級業務時更青睞於選擇與技術公司合作,而初創公司或企圖佔領龍頭的行業巨頭更願意進行自主技術研發。


AI教育所忽視的問題


隨便打開一家AI教育公司的宣傳頁面,通篇的大數據、知識圖譜、個性化推薦、機器學習……往往過於強調技術的價值,而忽略了人的重要性。教育中的主體是人,人工智能可以訓練AlphaGo成為世界頂級一流“棋手”,但顯然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去訓練人類棋手。


今年的疫情讓在線教育風生水起,然而在經歷了漫長的網上教學後,大部分學生仍然期盼早日開學,想念往日批評自己的老師與課間嬉戲的同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獨立品格,培養有正確價值觀和道德品性的人。在傳統教育中,學校、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現在的AI教育,更多的是知識層面,卻難以在簡單快速的互聯網學習場景中得到思想層面的昇華。


大數據是AI的基石,它可以有成千上萬的知識樣本,但對於人類精神、品質等方面的數據卻幾乎為0,而這才是教育最寶貴的東西。


教育的本質


有人說,教育的本質是情感,而機器是無情的。


教育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就像這個世界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但是葉子與葉子之間也存在著共性。每個學生都不一樣,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樣,技術是輔助老師更好展開教育的工具,切忌不能捨本逐末。


如何辯證地看待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這是一個有不同解的問題。


(文/弘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