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為什麼網上頻頻出現這種雷人的新聞,到底遊戲是不是精神鴉片、洪水猛獸?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

1.父母缺乏陪伴。觀察生活中愛玩遊戲的小孩,他們總是在玩遊戲時專注安靜,而和外人交流的時候就會變得浮躁焦慮,長期沉迷遊戲的孩子甚至會出現厭惡社交的狀況。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他們變成這樣呢?

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仔細觀察他們的父母,我們不難發現問題的答案,精力充沛是孩子的天性,許多父母面對好奇多動的孩子,他們沒有耐心去給孩子解釋他們好奇的東西,沒有耐心去和他們進行思想交流,懶得去陪孩子們釋放他們過剩的精力,於是他們找到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一部手機,裝滿遊戲,他們發現,給孩子玩遊戲,他們不吵了、他們不好動了、他們變得溫順了。

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逐漸發展,以前只玩一會兒的孩子變得難以滿足,因為玩遊戲顧不上吃飯,甚至揹著父母偷偷地用父母的錢充值遊戲,而這一切真的是遊戲造成的嗎?我覺得,孩子的父母首先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在該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自己是不是疏於陪伴,才導致了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從而沉迷遊戲,無法自拔?

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2.遊戲公司的管控不嚴格。這裡我們不能說遊戲公司有錯,畢竟作為一個公司,盈利是主要目的,難道開公司不為賺錢而是做慈善?但是作為遊戲公司,要全面考慮自己公司遊戲的玩家的年齡分佈,對於未成年的監管和消費引導要合理,因為未成年對於金錢的觀念還沒有成熟,他們對錢多少錢沒有概念,因此我們才會在網上經常看到小孩兒遊戲充了多少多少錢被父母暴打、小孩兒拿父母的血汗錢打賞主播諸如此類的新聞,因為在他們看來,花錢能讓自己快樂,能讓自己有滿滿的認同感。因此如果遊戲有充值項目的時候,遊戲公司一定要考慮到未成年人群,設置充值限額以及父母的短信提示,這一點,“小馬哥”公司的遊戲已經慢慢在完善了。

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3.社會風氣過於浮躁,急功近利、金錢至上的觀念很嚴重。都說耳濡目染,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一切都變得急功近利,相信許多80後90後的朋友有很深的體會,在我們小時候玩的紅白機,從來不會有充值變強的設定,但是我們都會玩得很開心,每次成功通關過後那種成就感會讓我們的印象無比深刻,那時候,我們在乎的不是裝備、等級,我們在乎的是遊戲本身的樂趣,自己和小夥伴一同遊玩時的快樂。

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現在的遊戲,充充充,再充你會變得更強,充值讓玩家省了時間,充值讓玩家有了傲視群雄的感覺,充值讓玩家在遊戲中體會到了現實中極難獲得的讚美和認同,這是馬斯諾需求層次論裡面第二重要的東西,遊戲公司深深的抓住了玩家的心理,一步步誘導他們充值消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這是一種常態。

總結

綜上所述,關於這個現象,我有以下三點建議:

1.再忙,父母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生活很精彩,遊戲不是他們的全部

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2.遊戲公司自覺對充值項目設立分級,對於未成年設立充值上限或者禁止充值

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3.國家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崇尚健康和科學,別讓社會泛娛樂化了,一個民族的發展就在科學,一個民族的希望就是孩子!

男孩7年時間偷偷充值遊戲竟花費父母近10萬元,孰之過?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