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總結,這一年都幹了啥?

許久沒寫文章,這一年一直都是通過視頻來記錄平常的讀書心得,以至於人生的反省與感悟卻做得少,思考這件事其實還得通過寫或冥想才能進行。

好在過去這些年的寫作給自己積累了個好習慣,每到年底時都會找時間回顧一年所發生的事,想想得失做個記錄並規劃下來年的打算。以前都是在公眾號『個人成長之路』與粉絲分享共同勉勵,今年就寫在頭條號吧。現在回頭翻翻以前的寫的總結覺得那時好充實,而2018年忙著忙著就過去了。

2018年總結,這一年都幹了啥?

關於家庭

2018年家確實發生了許多事,在新加坡我們終於搬進了自己的新家,再也不用過租房的日子,最難得是家裡一桌一椅都由自己規劃,不但省錢還有情趣。安了新家與家人陪伴就更容易些,家人來住幾個月我也能天天嚐到家鄉的味道。有媽的日子真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新加坡安了新家,而中國也拆了舊家,老房子拆了10年都沒拆動,終於在18年落地,好在並沒有耗費我多少時間,父母自己就已解決。還好去年回家過年時在老家拍了些視頻,以後孩時的回憶就只能去這些視頻裡尋找,順帶可以給孩子看看。以前總感覺老房子破,現在沒了反倒有一絲不捨,家鄉變化太快了。

另一件大事是太太懷孕,感覺生活正按部就班一步步前行,以前自由慣了但明年開始人生有了新責任。對於能不能教好他倒不太擔心,這些年心理學不是白看的。而且他肯定會比我小時候條件好。但我突然覺得多一個人,那開銷真是。。。

至於家庭旅行今年只去了趟斐濟,也許這是近兩年最後一次家庭旅行了。

對於2019其實只要人穩定家就會穩定,一切根源還是得看人的選擇。能預見的影響也許是美國加息貸款負擔會大些,太太突然想通去讀研會累些,人生到十字路口會茫然些。

2018年總結,這一年都幹了啥?

關於工作

工作本來是最多事情的地方,但今年確不知該寫什麼。年初被調派負責公司海外市場,可以說這兩年我是火箭般升職,也很感恩CEO對我的信任。雖然遇到阻力,手下所有人年紀與資歷都比我深。但還好能Hold得住,也能扭轉去年業績下滑的頹勢重新實現增長,其實不能不說自己做得還行。

但今年卻是我做得比較不開心的一年,自我反思的結果就是這塊業務不是我的菜,我還是適合做複雜的、系統級別、項目類、大金額、大客戶的銷售。而我組建業務系統,打造團隊也只適合在相關領域。當然我有足夠的管理能力,但目前這個年紀我還不想一直在辦公室做管理,我更希望在路上、在飛機上、在各個項目中、在新團隊中、做一些讓自己興奮的事。

寫著寫著我突然發現原來關鍵是現在的工作不能讓我『興奮』

除了常去東南亞,今年只去了美國、以色列、俄羅斯,印度(本來要去後來陪家人就沒去了,這個神奇的國度未來有巨大增長潛力)而且我去見這些客戶也只留於表面,就像自己所說的,我不興奮。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我總是有很多想法,總是想著去改善工作中的事情,總是積極推動著成長。今年自己到了一個更大的平臺更高的職位,反而失去了這種興奮。

這也是為什麼我打算在19年停下來,也許這一停會給家庭帶來另一層不穩定性。在外人看來我有份絕佳的工作,但我心裡知道有問題。目前我和公司並不是最佳組合,公司想留我就涉及到待遇,待遇高我就必須得進入更高的職能崗位,而公司能提供的更好崗位卻是我沒興趣的業務範圍,這就是矛盾所在。

而我的矛盾在於目前一切都好,又打算重新開始嗎?何況不久孩子也要來了(我得重新把《活著》再看一篇)所以我才覺得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就是我真實的寫照,一切都感覺在朝好的方向前進,家人、親戚、朋友、同事都覺得這就是『正經人』該乾的事,甚至羨慕我這『正經人』,而只有我在想著不正經。妥協自己還是不將就?其實自己都沒想清楚,所以書讀多了也不一定有用,但有時想想書讀得不多也沒這些人指望著、依靠著你。

展望2019,該下的決心還是得下,該放棄的還是得放棄,為了未來,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可以找份更好的工作走職業經理人這條路,也可以走自己創業這條路。

關鍵是要想清楚接下來五年該幹什麼?

2018年總結,這一年都幹了啥?

關於成長

年初把MBA讀完,MBA真是讀完了就後悔,收穫就是一紙文憑外加對自己的英文水平更有信心了些,目前還看不出有什麼好處。壞處就是產生了厭學情緒,這也是為什麼在四月份決定通過做讀書視頻重新逼迫自己去看書,也選了很多文學去緩解對書的抗拒。我這輩子就適合自學,不適合學校那種填鴨式教育。

視頻做了50多期,書讀了有32本,具體都錄在2018年讀書視頻總結裡了。其實收穫還是蠻大的,尤其是這兩天把《人工智能》看完後居然萌發去學習下IT的想法,對深度學習突然有了些興趣,說不定明年真停下來沒事幹就能去學下。不過我看還是得先自學看看有沒有興趣。

說到興趣,有了新家後突然非常喜歡多肉植物,目前己經收集了70多個品種,這幾個月花了不少時間去打理多肉,我甚至和家人打趣說去馬來西亞建個大房子開個農場,把多肉做成個生意。平常養養狗、種種花、讀讀書。老媽聽到這個想法連忙提醒,年紀不大心卻越來越不思上進,整天想著安逸的日子,小時候的苦還沒吃夠,不要重蹈父親的覆轍。其實我也在警惕自己心態的變化,也許這種行為就是心態的反應。

對於2019,讀書視頻還得繼續做,也打算把讀書的品類多集中在未來科技的發展上,我在網上查了下關於深度學習的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就有相關的課程,但要先把Python學下。可是學的目的是什麼?難道為了一份工作?如果是的話那其實是在走回頭路,自己完全可以在保持現有工作的狀態下自學。所以單純的為學習而停下來這肯定是不通的。

所以想了想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人生這個階段,我的追求開始不光只是錢,所以才對成長都產生了迷茫感。以前窮的時候想法很單純,什麼知識能讓我多賺500就去學,什麼技能能讓我升一級就去掌握,自己並沒有太多的考慮這件事情是否長久想做。賺錢就是第一生產力!

這幾年在視野開闊的同時思想開始成熟、在身被滿足的同時心開始盪漾。這可能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裡談到的心理需求,但在這需求的同時有了各種負擔與顧及,反而陷入人生的十字路口,突然覺得自己好婆媽不像個男人,不像以前那樣永遠生猛。

2019應該是從實踐中去找尋成長方向的一年。

錢與理財

這一兩年關於錢該怎麼花,財該怎麼理的決定都是正確的。我和太太的理念都是典型的華人思想,年輕時省點別太慣自己,把錢投在自身成長與好的資產配置上,量力而為量入為出。這種延緩享受注重回報結果的方式確實帶來許多好處。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跨入30歲門檻時壓力不會很大,我覺得除了賺錢的能力外,財富其實真是靠一個個理智的選擇而疊加出來的。而19年我們會繼續保持這種習慣,把大部份錢都存下來做適當的資產配置,其實這種觀念都是從《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學來的。

另外順帶提一下,個人覺得中國股市在19年可能又會有買入長期持有的機會,新加坡的股市也開始有機會了,我應該再次調研一些股票了。另外要做的一件事是關注下如果經濟下行,其實會有很多生意做不下去,以我的市場與運營能力可以現成的公司重整業務,這也是創業的另一個方向。最近這兩年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太少時間去社交,19年要多去參加一些商業活動。

好了就這樣對18年做個總結吧!咋一看18年好像沒做什麼事,不行我得再次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