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傷是硬傷,無可救藥

智傷是硬傷,無可救藥

從道德評判上升為智力評判

------ 張鵬

在職業生涯中,我曾經與數千人相遇、溝通,然後我必須做出判斷:這個人是否有機會合作共事?我的判斷與決策的理由是什麼?

可以肯定,絕大多數人的判斷是基於對方的人品。他們認為好人才能合作,壞人要立即遠離。

但我的標準完全不同。其中的理由有四個:第一,好人與壞人很難通過短暫交流而判斷。第二,好人與壞人都是相對的,並且沒有統一的標準。第三,好人與壞人是可以在不同環境中轉化的。比如,某些職位常常在一兩年之內將好人變成壞人(將優秀幹部變成貪官),因為環境使然。第四,好人並不一定能給我帶來價值。因為他不一定有創造價值的能力。如果他不能創造價值,而只能給我價值,那麼,我就變成壞人了。

所以,我現在的標準不是基於道德判斷,而是基於智力判斷。我在乎的是這個人是否可以和我一起創造價值。如果能,我們就可以合作。如果不能,他的好與壞與我無關。

但這樣的判斷標準又面臨一個關鍵問題:智力可以提高嗎?一個愚蠢的人是否可以通過學習、培訓、指導而變聰明?

儘管我有20年給別人做培訓、指導的經歷,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殘酷事實:成年人很難變聰明。

我認為,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在大腦的智力上,有兩方面幾乎已經定型而無法通過培訓與學習而改變:第一是邏輯思維方式,第二是世界觀。邏輯思維用來辨別真假,而世界觀用來辨別美醜。如果這兩方面固化了,一生都難以扭轉。

所以,我說人的智傷是硬傷,無藥可治

在很多時候,一旦我發現對方智傷嚴重,我甚至不指出、不批評、不辯論,而是悄悄地離開,因為不值得在這樣的人身上花時間、傷情緒。如果因為自己利益的因素,我不得不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我也會客氣地應付,儘量不讓對方看出我對他的鄙視。比如,對方有權有勢,他的決定會影響我的利益,或者對我造成傷害,此時,我可能會違心地說:“您很英明、偉大、正確”。

我還遇到許多這樣的情況:公司內部衝突、家庭內部爭吵、網上兩人辯論,有人要我提出意見和解決辦法。我如果發現這種矛盾是因為某一方或者雙方有智商問題,我就不會參與了。因為我認為:問題無解,因為智傷是硬傷。

好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智商超群的人,和他們合作不但能有愉快的過程,還有豐碩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